踏上被春雪粉刷一新的湖边小路,向大明湖的东南岸走去,秋柳园便映入眼帘。与秋柳园一起迎接游客的,是一座清代人物雕像,雕像名叫王士祯。王士祯在清代文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祖籍并不是济南,他却常称自己是济南人。我们猜想,可能是这方热土留下了诗人最具惬意、最富诗情的时光。
或许是缘分使然,王士祯颇有名气的一首诗,正好描绘了当下时节的济南。在题为《初春济南作》里,诗人写到:“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诗中开篇的“山郡”即指多山的济南,“陂塘”特指大明湖,“郭边”即城下,“半入城”的意思就更生动了,千佛山的位置在当时算南郊,山色倒映在城中的大明湖,即为“半入城”。记者猜想,济南的初春时常阴晴多变,前脚还是阴天呢,后脚诗人来到大明湖时又放晴了,阳光就像给泉水涂了一层清亮的颜色。千万户临泉而生的人家,忙中偷闲与诗人一样,在春雪过后欣赏着千佛山映入大明湖中。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未寻诗人,先闻诗风。本期的“济南故事”,开篇以介绍一首诗取代介绍主人公的生平,是不是更有代入感?
如果怀揣这样的代入感穿越到清朝初期,我们会另王士祯名扬天下的不止他的才情。出身官宦家庭的他,用如今的词形容就是一位“学霸”。顺治七年(1650年),16岁时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之后参加乡试、会试皆榜上有名。就在考取功名的岁月里,王士祯在23岁时游历济南,邀请济南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时称“秋柳诗社”,这就是现在大明湖秋柳园的前身。第二年的戊戌科补殿试,王士祯即以三甲三十六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政途生涯。
穿越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此时的王士祯已是一位古稀老人。这在古代算得上高寿了,我们想象此时的王士祯可能已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事实是,这一年,他封为刑部尚书,官至一品大元,成了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之后不久,他因受牵连被革职回乡。又在去世前的一年,因为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70岁高龄能当上一品大元,被罢免之后还能官复原职,可见王士祯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王士祯在诗歌创作中提倡的“神韵说”,也与当时的康熙不谋而合。他既为济南诗派带来新发展,更在清代诗坛产生深远影响,并被称为“清诗盟主”。作为神韵诗的开创者,王士祯主张讲求诗歌的艺术性,扬弃过分模拟的粗疏。力求内容清淡疏雅,富有情趣,形式具有风韵和含蓄性。
王士祯还是济南诗派的定义者。他将才情毫不吝啬的给了济南。12岁第一次作诗时,即有《题明湖诗》。而立之年,即使身在扬州也不忘大明湖作《忆明湖》,其中有一句“一曲明湖照眼明,越罗吴縠剪裁轻”,形容大明湖的湖水像吴越的绉纱。54岁时作诗“吾州最爱华不注,白日青天卓虎牙”,大气磅礴中寄语济南山水。
除了“清诗盟主”对济南的百般垂青,还另济南拥有“主角光环”的是,王士祯的两位哥哥王士禄、王士祜都考中了进士,同样诗才斐然,三人当时被称为“济南三王”。访古问今,再次漫步秋柳园,山石叠落、杨柳依托,昔日三兄弟的荣耀并未散去,我们依然可以寻到。
1.《雪后千峰半入城 [济南故事]清诗盟主王士祯:秋柳园里赏“雪后千峰半入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雪后千峰半入城 [济南故事]清诗盟主王士祯:秋柳园里赏“雪后千峰半入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