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代码——200号。
这是什么意思?是燕山脚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的代号。
今天,200已经60岁了!下午,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60周年总结会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总设计师、清华核研院院长张透露,山东荣成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已完成全部研发、工程验证、土建、设备制造和安装,进入全面调试阶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即将实现的工业规模的第四代核能系统。
1960年,清华大学开始在北京昌平南出口建设清华大学原子能科学实验基地,项目代号“200号”,并开始组建核研究所。60年来,清华核研院始终坚持“立桩报国育人”的初始使命和“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成就,为推动我国核能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
1964年,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清华师生成功建造了屏蔽试验堆,完成了动力堆屏蔽等实验。它是中国第一座自行研究、设计、调试和运行的核反应堆,为中国核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清华高温气冷堆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高技术“863”计划。
2000年,世界首个本质安全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清华建成。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总结核研院60年的历史,可以用“一个精神”、“一个团队”、“一面旗帜”来概括:核研院在先进核能领域坚持开拓进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200号精神”,代代相传,“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打造了一支能够承担从理论研究到原理工艺装备设计再到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任务的创新团队,拥有坚定的理想、活力和胜利;清华在全国高校树立了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的旗帜。
她认为,“核研究所60年走过的路,是清华研究者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路,是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的路,是‘在祖国土地上写论文’的成功之路。”
清华大学核研究所所长张回忆说,进入21世纪后,研究所的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如何避免大型研究团队从“裂变”成小团队,教会个人自由探索;在世界核能发展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如何坚持“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祖国原子能工业的春天”;以及在引进技术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如何坚持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提出,核研究所应着力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从实验堆到工业规模原型堆的飞跃;第二步,实现老一代科研人员对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传承。
在今天的纪念会上,张高兴地宣布,我们这一代核研究所成功地解决了三大挑战,实现了两步跨越。在跨选的第一步,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16大科技项目之一。2008年,总体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清华成为唯一率先实施重大项目的高校;2012年12月,20万千瓦高冷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启动。目前研发、工程验证、土建、设备制造、安装全部完成,已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工程规模与秦山核电站相当。
在跨越第二步中,清华核研院实施了“235岗位”人才计划,一批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才加入了技术团队。他们经受住了重大科研项目的考验,正在成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张还用一串数字展示了核研究所的成就:
从2001年到2020年的20年间,核研究所从学校财政获得了61.2亿的竞争性研究经费;目前,核研究所拥有清华教研系列教师54人,研究系列教师140人,其他系列教师127人,博士生、硕士生390人;它拥有四个实验核反应堆,包括核燃料、反应堆、完整的后处理实验设施链等。,并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创新核能研究基地之一。60年来,核研究所共毕业博士549人,硕士1681人,其中近20年来博士472人,硕士1203人。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张说,我们将合理利用原子能,追求和平,追求本质安全的核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将努力把研究所建设成为以核为主要特征、以核能和新能源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世界级跨学科战略高技术研究所。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超子表示,希望学院在原创性创新、原创性与独特性、产业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深化各项工作,坚持科研与教育并重,努力成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核能与新能源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世界级战略性高技术研究院,更有效地支持清华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沿迈进。他还提到,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核研究所的发展,在建设先进核能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研究平台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高校和科技战线大力弘扬“200号”精神,为建设教育科技强国做出新贡献。
科技部副部长汤米透露,科技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四五”计划。先进的核能技术是这两个计划的重要安排之一。
他希望清华大学核研究所在未来的发展中,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确保核电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全面完成,充分发挥核能领域的技术、人才和平台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国核能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中国核能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流程编辑刘伟力
1.《核电站是干什么的 神秘的“200号”今天60岁了!他们是谁?都做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核电站是干什么的 神秘的“200号”今天60岁了!他们是谁?都做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64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