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杜虎
最近有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国家语委启动了汉语拼音新标准,大量拼音被改。
例如,“硕(硕)客”改为“硕(硕)客”,“huϡ”应读作“硕(硕)客”,“希”应读作“希”
然而,当《人民日报》采访《嚼字》主编黄安靖时,他说这是“假消息”。据说这些新读音大多来自于:“征求意见稿”,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他预测,未来正式发布的《声音检查表》应该不会和《征求意见稿》一模一样。
这些拼音最终是否会成为官方认可的新发音,似乎很难做出最终结论。了解目前舆论对改拼音的意见,有助于最终决策。
至于这个谣言中拼音的变化,舆论一般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赞成的人认为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做出改变很正常。越简单越利于交流。然而,反对改变拼音的声音更加强烈。他们认为有必要改变生僻字,但改变古诗词中的古音是不可接受的,这会伤害我们的文化,所以这是文化缺失的表现。
在语言文字最基本的文化成分上,坚持谨慎甚至保守的风格是对的,但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而做出必要的改变,以保持汉字的生命力。人们不喜欢的是简化改拼音等政策时的粗暴和无原则的行为。
在理想状态下,如果要改拼音,最起码的工作就是圈定需要改的常用词数量,定义范围。那么,更重要的工作是明确确立变拼音的原则。应该避免的是,拼音的变化强调采用所谓的民间“习惯发音”,不遵循类比原则,不尊重严肃的语言规律。
所谓“习惯发音”,其实就是能读错的人多了,能读的人少了,最后按照错的拼音改。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最后,少数人应该服从多数人。错的人越多,发音就越有可能变成“正确发音”。也就是说,犯的错误越多,就越接近正确。很明显,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改拼音,很难逃脱怀疑。
古诗词中很多词的读音都是古的,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简单地遵循既定的原则似乎会使发音变得简单,但伤害的是语言所附带的文化含义。这个拼音的变化最让人费解。
当然,也有人同意把“qián麻疹”改成“xn麻疹”,认为生僻字拼音可以很好的改进。这正好说明,只要改变拼音有规律可循,而不是粗鲁生硬,没有区分类别,还是可以得到一致认可的。换句话说,修改是可以的,但不能违背汉字创造的原则,不能延续简化字改革中的傲慢。
汉字是按照字体、拼音、字义三个维度来创造的。几十年前的简化字改革,破坏了很多常用字,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比如面,面的意思是“面”和“菜”,但当简化成“面”字时,我们就无法理解《水浒传》中的“薛霸起身烧面汤”其实是烧洗面水的意思。
同理,“xiá”中的“斜”字压古韵。如果读成“xié”,这首诗的韵脚不对,格律很难理解。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写诗,但这属于中国文化的构成,改变就等于放弃。另外,在南语系,拐弯抹角学“xiá”,骑“ji”的时候,为什么不尊重“人的语言习惯”?
类似于拼音的变化,由前北大教授沈阳主持的项目,为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设定了新的标准,比如连续使用引号的几个平行词,中间没有停顿,受到了很多批评。学者魏永正用专文反驳标点乱象,呼吁立即改正。希望拼音的规范化、标准化乱象能得到纠正。
总的来说,汉字、拼音甚至标点符号的变化应该是极其严重和谨慎的,应该是广泛征求意见的。程序要公开透明,否决程序的设计要避免小圈子以寻求项目资金等理由随意上马,甚至成为某些所谓权威人士随意玩弄的玩偶。改拼音必然会在几代人之间形成“老腔”和“新腔”的身份差异。虽然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却是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
1.《伤害的拼音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伤害文化的改拼音让人费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伤害的拼音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伤害文化的改拼音让人费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96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