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两名学生成功建造了卫星,并因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许多荣誉。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名参赛学生,他们全力以赴,取得了积极的进步,最终两人都获得了金牌。他们参与设计制作的这颗“少年之星”原型卫星将刻上他们的名字,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发射空。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少年微型卫星项目”是第一次组织中国儿童创意、设计和参与卫星制作的活动。1月16日至21日,“少年MSI Maker训练营”在海南文昌举行,“少年之星”原型星研制。东莞科技馆作为广东唯一的团队,参与造星。在来自全国31个队的近100名学生中,东莞的胡铮和夏文田表现出色,都获得了金牌。东莞科技馆还被授予“少年之星”原型星联合开发单位牌匾。在不久的将来,这颗由学生开发的“少年之星”卫星将刻上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儿童的姓名和单位,并将飞往台空。
据了解,“中国少年微型卫星工程”是为全国各地的儿童征集卫星功能设想,并通过专业研制和测试,向台空发射世界上第一枚以“少年”命名的立方星载火箭。总体规划分为“造星、造星、发展星、亮星、观星”五个环节。在海南文昌举办的“少年泰空 Maker特别训练营”是“中国少年MSI计划”的重要项目。在为期五天的专项训练中,通过开幕式、海角天涯任务、观星、观影、台空科普讲座、卫星制作课程、12小时制播员马拉松、“青春之星”原型星制作、营地闭幕式、参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了“青春之星”原型星的设计开发,为原型星进入专业调试阶段奠定了基础
为了取得好成绩,实现中国青少年的卫星梦,选拔拔尖人才进入专项训练营,东莞科技馆在活动前期专门开设了短训班,对东华初级中学和松山湖实验中学的2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最后,东华初中的两个学生,胡铮和夏文天被选中参加比赛。
果然,东莞的两个同学在特训营里团结队友,积极发言,主动尝试,特别是12小时的Maker马拉松。他们和队友团结在一起,帮助队友克服困难,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最终获得金牌荣誉。
中国第一个中学生参与卫星开发空
中国第一颗中学生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一号和少年梦想一号”卫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六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的卫星的国家,该卫星已成功推广至空。这是丰台区自钱学森青年航天科学研究院成立以来,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整合各方资源取得的重大成就。北京晨报记者从10日上午开幕的第34届学生科技节暨丰台区科技嘉年华获悉,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正式成立。
丰台中学学生卫星创先争优“十二五”教育创新
早在2011年,丰台区东高地青年科技馆就在院士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知名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钱学森青年航天研究院,启动了面向青年的“小卫星计划”项目。小卫星发射空是钱学森青年航天学院的一项重点工作。2012年在专家指导下,由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钱学森航天实验班学生成功研制出第一颗样品星。
成功的“丰台少年一号和少年梦想一号”卫星,也是钱学森青年航天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第三颗青年卫星。它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重1.87公斤,主体为黑色。主要用于青年航天科学钱学森研究院开展中学生天地贯通实验。小卫星升起空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搜索它的信号,接收语音信息。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和北京航天中学的六名学生在专家龚万琦的指导下参加了这颗小卫星的研究。周末和节假日系统完成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供电技术、星地无线电通信、卫星发射场雷电探测与防御、卫星轨道分析计算、tai 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7个课题的研究。他们还参与了卫星开发、卫星箭匹配和卫星测试,最终于11月10日成功发射
据介绍,“小卫星计划”旨在让青少年参与卫星发射空的研发,让中学生参与卫星的设计开发过程,将极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究能力。随着研究的推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同意将这个小卫星项目做成一个系列。预计2017年9月发射丰台小二号小卫星。这颗小卫星会更强大,在轨工作时间可达2年。
科技课程中心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科技教育攀高峰
为了把丰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台区依托东部高地科技馆在科技节上正式成立了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课程中心旨在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科技课程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教材体系和教与学方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点,推进学科、课程和内外教育一体化。全面推进开放式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以科技领域为重点,加强科学学科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逐步完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据悉,课程中心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完善科技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建立市级、区级、集群和学校四级科技教师联动的教师研究培训体系。加大科技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丰富科技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中小学生成长需求。
1月25日,两名学生成功建造了卫星,并因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许多荣誉。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名参赛学生,他们全力以赴,取得了积极的进步,最终两人都获得了金牌。他们参与设计制作的这颗“少年之星”原型卫星将刻上他们的名字,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发射空。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少年微型卫星项目”是第一次组织中国儿童创意、设计和参与卫星制作的活动。1月16日至21日,“少年MSI Maker训练营”在海南文昌举行,“少年之星”原型星研制。东莞科技馆作为广东唯一的团队,参与造星。在来自全国31个队的近100名学生中,东莞的胡铮和夏文田表现出色,都获得了金牌。东莞科技馆还被授予“少年之星”原型星联合开发单位牌匾。在不久的将来,这颗由学生开发的“少年之星”卫星将刻上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儿童的姓名和单位,并将飞往台空。
未来丰台区还将完善科普长效运行机制,设立区级科技教师工作室,吸引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老师分配到学校指导学科整合;着力打造航天科院钱学森青年学院科技教育品牌。会同市科委、市科协、航空航天一院、航空航天五院,办好钱学森青年航天学院,明确其引领全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定位, 发挥科技人才智库作用,建设全市中小学生航天科技教育经验基地。
还将努力培育一系列重点学校活动,培养优秀学生社团,打造特色品牌。继续发挥东高地科技馆、北京十八中、北京十二中的航天科技特色,培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云冈中学、北京航天中学、北京十中地质勘探特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李泽中学机器人特色的天文特色,支持中小学建设“制造者工作室”。并带动周边学校发挥项目引领辐射作用。
万转科技嘉年华
点亮学生人生成长的背景
在以“科技伴随我成长”为主题的同一天开幕的第34届丰台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上,与会院士向参与小卫星开发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卫星成功发射纪念封。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丰台少年一号和少年梦想一号”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10天左右。在此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取竞赛、天地通信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掀起空间科学普及和空间科技活动的热潮。
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北京金鹏科技集团27所中小学和全区城市科技示范学校通过展板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丰台学校近年来科技教育的特色成果。机器人、无线电测向、3D打印、汽车模型、飞机模型、海洋模型、空模型、建筑模型、遥控飞机、气动纸火箭、水火箭、校园制造者空房间、创新思维竞赛、未来工程师、定向运动、翻转棋、魔方、数独、泰/[/。
1.《两学生成功造卫星 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发射升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两学生成功造卫星 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发射升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06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