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B站”将离世用户号列为纪念账号事件,网络上出现了3种态度喜欢电影和动漫
哔哩哔哩这一次又走到了其他平台的前面,根据其官方的公告可知:“从即日起,该平台将会对于那些不幸离世的用户账号,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的同意下,统一变更为纪念账号,以纪念他们与我们曾经存在于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悲伤”。
简而言之就是你来过人间的痕迹,有人会替你保存,而爱着TA的人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能看得到。
对于“B站”的这波暖心之举,网友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感受,这里我个人总结了下,主要分为3种态度。
对于这次的“B站将离世用户列为纪念账号”的行动,大部分网友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比如说:
“这就是我喜欢B站的原因,它很普通但又不普通”、”真的是有被感动到“、“小破站这波操作很暖心了”、“小破站总是那么让人泪目”等等。
老实讲,我个人很理解大家为什么会感觉到温暖,就如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中所表达的那样,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只有在被这个世界全部遗忘那一刻开始才是真正结束,忘记才是最可怕的结局,如果把账号比做成一种网络遗产的话,即是不能被继承,那么留下足迹用予纪念也挺好的。他们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他们的功过,或许在十几年后,都可以用看待历史事件一样去看待他们。当人们都能被历史记住,那也不枉他们走过的这一生。
当然有支持的地方就会有反对质疑的声音,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基本上分为两种。
①一场危机公共秀,营销手段而已:
首先对于这以观点我个人还能理解,毕竟B站不久前才被官方点名“低俗”并处罚了,在这特殊时期推出这么暖心的行动,难免会让人感觉到一丝“别有用心”的味道。
所以有网友会直言不讳的留言质疑“这就出来洗白了?”也就能让人理解了。
②事后诸葛亮,不值得赞颂:
这一批人我真的不想多加评论,也许他们说得都有理,也基本上都是事实,唯一少了的就是一颗谅解宽容的心,在他们眼里似乎犯过错了或不足的就该一辈子被钉上某个标签,甚至都不能去认识或改正错误。
就像他们的留言里只有情绪的抱怨,没有对这个事情的内在判断一样。
比如:“但凡你的人工审核可以严厉一些,但凡你对你的用户素质严格要求一些,悲剧都不会发生。人活着在弹幕里咒人,人走了开始搞这种假惺惺的悼念。怎么还有脸买热搜营销,人血馒头吃多了要遭报应的”等。
这里我只举例一个,因为这类留言都太过情绪化,除了一些口舌之快的发泄外,并没有太多可以见解的地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某博上体会一下。
第三种就是不吹不黑,站在绝对中立位置的网友留言,比如说有人就建议“可以保留成纪念账号,那么是否可以处理下该账号作品中的低俗弹幕”,毕竟死者为大,有些不愉快的记忆还是随风而去吧。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纯“知识宅”类的网友们,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对错的表述,只是单纯的分析此次事件中的专业知识。
比如说IT界的大佬就直接留言:“账号所有权归平台所有,这基本是我国本土互联网巨头们默认的数字遗产处理方式。例如日常必用的微信,如果账户长时间未登录,企鹅会强行回收。回收账户无法复原,账户上的信息会被永久删除。如果账户里包含资产,亲属需要提供相关资料进行资金转移。除非有人能够一直记得给你的手机号充值,并且时不时的登录账号,不然某一天你就会从社交平台消失,从所有联系人的通讯录里消失。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想想还是挺悲哀的。”反正就是一顿的科普直男形象。
以上便是我个人总结的网友们对于“B站设立纪念账号”事件的3类观点,平心而论,B站在某些地方做的是有不足的地方,毕竟人无完人嘛,平台给了用户发言的权利,同时也给了他们监管的责任,如果用户的行为超限了,平台与用户都有责任,我不想夸奖谁,但B站做这件事说明他们的管理层至少还有一点点人情味在,没有像其它平台那么急功近利,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最后你们对此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与看法,欢迎留言。
“数字遗产”谁来继承?B站将离世用户账号列为纪念账号12月24日,B站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公告称,自今日起,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B站用户,平台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
B站在微博公告中表示,根据客服接收到的情况,近些年有一些B站UP主不幸去世,而此举是为了“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
在互联网时代,逝者的社交网络账号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数字遗产”。综合目前的各项学术研究,数字遗产指的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资产,是人们在死亡后在网络上留下的权益,包括各类互联网账号,游戏账号、虚拟货币以及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数字作品。
就互联网平台而言,对于逝者账号的处理,国内外各大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早在2007年,Facebook就表示允许用户以各种方式对个人资料进行纪念,并承诺将保留这些资料,作为悼念和纪念的场所。
而在2019年,推特宣布将逐步删除6个月内没有任何登陆记录的账号。在宣布此项决定之前,推特已经开始向6个月以上没有登陆账号的用户发送信息,提醒他们如果不再次登入的话,账号就会被删除。
不过,之后官方又发表了声明致歉,表示将会暂停删除账户,直到开发出有效的纪念方式供人们留念。
在国内,大部分社交平台对于逝世账号采取的方式都是不可继承。根据QQ、微信等软件的服务协议,平台规定用户拥有QQ、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工具的使用权,其所有权都是归腾讯所有,“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通过受赠、继承、承租、受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账号”。
微信的服务协议
而在今年9月17日,新浪微博曾发布新规定,表示为保护逝者隐私,防止逝者账号被盗,微博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即不能登录、发布或删除内容。逝者亲属在获取逝者微博账号信息后,可以进行登录,但发布、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等行为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微博上存在逝者账号给网友点赞的情况。
除此之外,“你是不是想笑死我,继承我的蚂蚁花呗”也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支付宝方面曾表示,如果用户身亡,平台将保管其账户里的财产及产生的收益,直到继承人来提取,若有花呗、借呗等债务,继承人也要一并承担。
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源于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讨论。近年来,在传播学领域,与数字遗产相对应的讨论是如何保护人们在信息时代的“被遗忘权”。
2014年5月13日,欧洲法院在一例案件中创造了“数字遗忘权”的司法先例,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商将与其姓名链接的陈旧的、不完整、不恰当或不相关的信息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此外,欧盟委员会从2012年开始建议制定关于“被遗忘权”的法律,提议包括要求搜索引擎修改结果,以符合欧盟保护个人信息的方针。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王四新教授曾在接受钛媒体的采访时表示,“被遗忘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互联网搜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个人的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移向网络空间,产生大量与个人私生活有关的数据,这是产生被遗忘权的背景。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相当于全球网民的1/5;互联网普及率达67%,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处理逝者的数字遗产显得更为重要。正如英国作家、心理咨询师伊莱恩.凯斯卡特在其撰写的《网上遗产》一书中所说,“你每天登录电子邮件,每次使用智能手机,每次在网上闲逛,每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状态,都是在书写你的自传。你在为你未来的陵墓添砖加瓦。”
B站将离世用户账号列为纪念账号相关热搜数据:
1.《B站将离世用户账号列为纪念账号 对此大家怎么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B站将离世用户账号列为纪念账号 对此大家怎么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6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