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田甜
《光明日报》记者唐向岳有八本留言簿,其中一些有卷曲的封面和发黄的纸张,但它们是他最珍爱的宝贝。
唐向岳是今年长江奖的获奖者之一。这些留言簿是他获奖的见证。每次汇报,唐向岳都让被采访者在本子上写几条信息。30年来,他写了几百篇重大典型报道,获得7项中国新闻奖,受访者留言累计8个留言本。
每条信息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翻开这本笔记本,就像翻开了刚刚的惊鸿一瞥,页上是唐向岳30年来反复采访的故事。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更多,而是因为他不在乎."
七年前,唐向岳采访了被称为“傻子”的画家吴国伟。吴国伟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将长宁故里一座荒无人烟的石山建成著名的“印度山”。柯银山成型后,谢绝了分票的提议。他说,银山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要把它建成一个传播篆刻的景点,一个儿童绘画基地,一个爱国课堂。
采访结束后,唐向岳非常感动,吴国伟在留言簿上写的那句话也成了唐向岳的座右铭——“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在乎的少。”
在长沙八一路80年代的一个老小区里,隐藏着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的办公室。装修是90年代初的风格。办公室里有一张桌子和一个旧书架,里面堆满了材料和书籍。
对唐向岳的采访就是在这个房子里进行的。采访过程中,唐向岳的手机不时响起。他笑着说,长江高耸奖名单公布后,人们不断发来祝贺,甚至有几十年前的受访者向别人要他的号码,还专门打电话。
其实这已经是唐向岳第三次参加长江高耸奖了。相比朋友们的热情,唐翔越来越淡定有奖。“说实话,前两个评论我都没觉得失落。我想,我不评论,总有别人评论,比我更合适的人得奖。”唐向岳笑着说,这些荣誉都是我的认可,但我写作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救人,帮助别人,通过讲述正能量故事来影响读者和社会。
对于唐向岳来说,别人对他手稿的认可比任何奖项都要珍贵。“每次遇到人,我都说‘你的稿子我看了好几遍。’读了你的文章,我特别感动。“我可以背诵你的文章,”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比得奖强多了。”唐向岳的眼里满是骄傲。
我退休才两年。唐向岳总感叹时间不够,做得不够好。去年,他自愿辞去《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一职,专心做记者,写稿子。
“报道真实情况是记者的天职”
今年9月底,袁隆平院士为超级杂交稻研究第五期进行的第二次产量测定未能达到预期,但袁院士敢于承认失败,严谨务实的科学家精神受到大家的赞誉。唐向岳多次采访过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写给唐向岳的信息就是这句话:“报道真实情况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唐向岳平均在基层面试半年。他写的几百个典型人物都是从基层挖掘出来的。在他看来,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弄清真相。
《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现任站长龙军与唐向岳共事近30年,他对唐向岳的评价是:“他唯一的爱好是新闻,他与受访者相处已久。”
唐向岳的父亲唐大白是一位老报社记者,唐向岳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唐向岳经常说,我以前看我爸去基层,他退休了我带他去基层。唐向岳的七篇报道获中国新闻奖,其中六篇是他父亲唐大白拍摄的照片。在唐大白眼里,儿子唐向岳从小就很努力,采访也是。参加小组面试往往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唐向岳写稿子是有原则的,到现场才写稿子。唐向岳为了给宜章县农村小学校长李立明写报告,在宜章住了三个月。在采访中,他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建筑承包商,身上绑着雷管和炸药,冲进教室,把老师和学生扣为人质,要求支付工程款。在这个紧要关头,校长李立明自愿充当人质,救了老师和学生,救了他们的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立明已经去世了,有必要找到承包商来证明这一点。
好不容易找到电话,打过去,承包商拒绝采访。为了搞清楚细节,唐向岳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东莞昌平镇,找到了承包商,核实了细节。后来,时事通讯《李立明:人民心中的丰碑》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关注人民的疾苦,关注祖国的未来。奇葩笔花,为党为民鼓呐喊!”
湖北武汉曲艺艺术家夏雨田,晚年仍坚持创作,感动了唐向岳。唐向岳韦敏的代言也让夏雨田佩服。采访结束后,两人在互相欣赏中成了朋友。
“关注人民的疾苦,关注祖国的未来。奇葩笔花,为党为民鼓呐喊!”夏雨田给唐向岳的留言,既是他给唐向岳的留言,也是唐向岳新闻生涯的真实写照。
我不爱“锦上添花”,却爱“雪中送炭”。这是唐向岳在选择新闻题材时一直坚持的原则。他不喜欢报道名人和明星。他反而更关注那些不受基层群众关注的普通人,报道别人害怕、不愿意报道的社会问题。
被问及唐向岳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分享了两次采访经历-
《永兴县前冲乡乱收费调查报告》解决了当地乡镇政府乱收费导致农村贫困儿童无法上学的问题。采访结束后,他驱车离开前冲乡,农民朋友自发放鞭炮为他送行。那一刻,他泪流满面,深深感受到普通人对记者的沉重信任。
《一个独臂老师坚守一所小学的重生》讲述了一个独臂老师坚守七福36年,一所农村小学从坍塌到重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报告出来后,自治州内100多所小学校舍得到重建。这就是新闻的力量,也是我作为记者最骄傲的成就。”唐向岳说。
事实上,在唐向岳的新闻生涯中,这样的报道数不胜数。
报道第一位揭露医疗腐败的“人民医生”胡为民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胡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医疗腐败的混乱局面。《不要用人质处理经济纠纷》的报道,不仅挽救了11岁的人质李震,也促使最高人民法院为此出台专门规定,促使类似事件在法律轨道上得到妥善解决。独自在山里生活了30年的刘的报告,不仅赞扬了刘的奉献精神,还改善了他在山里的生活条件...
唐向岳说,他作为一名记者最大的幸福就是帮助了很多人,解决了很多本该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
“我很幸运,当了30多年记者的我没有换成‘石油’。每次报道,都能充满激情和新鲜感。”唐向岳说,他经常打开自己的留言本,仔细阅读,里面的每一条留言都是他坚持自己原来的内心的力量。
1.《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7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