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逸飞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胡适收到周作人的贺信。信中只写了一句“打油诗”,类似于现在的“短信”,是文学朋友之间的新年约定。该信内容如下:
还有年要过,怎么不过年。
关门救汉拉,穿田垚各郡。
人间味苦如茶。
扮演可怜孩子,分组跳舞。
人们的第25首除夕诗展现了最好的兄弟的微笑
唐智
第二天晚上,胡适立即写了一首诗庆祝新年。诗歌说:
可怜的王小二,也要过年了。张嘴是罪过,但没有抬头的天空。
如果强光束没有死,怎么可能完全妥协?羡煞知旧,关门仍学仙。
胡适在诗的末尾写了几行字,“唐智先生送一个新年快乐,一出戏,一首歌,博先生微笑。恰如其分,“24、12、25”似乎从周作人写作的语气中,此时此地已经理解并认同了他的心态和态度。他用这个典故来间接向周说明时局的混乱和危险。
王小二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杭州时,有一天私游武山。因为天气不好,他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所以他向村民王小二求助。尽管王小二家境贫寒,他还是慷慨地用家里仅有的豆腐、鱼头和菠菜做了菠菜豆腐和鱼头豆腐,招待不速之客。甘龙吃完后觉得很好吃。他回到北京,请皇家餐厅做,但他不认为这是味道。乾隆再次访杭时,派人去找王小二,穷困潦倒的王小二如实陈述了自己“年年不如一年”的困境。甘龙因王小二在王小二开了一家店铺而奖励他金银,并为店铺题写了“黄饭儿”字样。至此,王小二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王小二的新年不再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是一年不如一年。
王小二的元旦——一年比一年糟糕。虽然是个人情况,但其实反映了整个国家的现状。王小二是一个时代的小人物,但因为他偶然参与或不参与政治生活,就有了“年年不如一年”或“年年不如一年”的巨大人生差异。胡适以“王小二”为自己的条件,自然有当时的困难和困难。
原来,自1932年《独立评论》杂志创办以来,胡适就积极参与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认识批判时政、启蒙人权的工作,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多达1309篇。前两年,这本现代中国政治评论杂志的经费完全由独立评论社的成员筹集,既承担了经济风险,也承担了“因言获罪”的政治风险。这本杂志标榜“独立”精神,发表社论说:不要靠任何一方,不要迷信自己所看到的,用负责任的言论发表每个人的思考结果。胡适在杂志上鼓吹的自由主义精神,实际上是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一个特立独行、两头不讨好的人,“一年不如一年”的困境是必然的。
以胡适为首的一批新知识分子,自掏腰包谈国家大事。在周作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以浪费学术生涯为代价去冒险,得不偿失。事实上,胡适一半的《哲学史》,一半的《白话文学史》以及一系列尚未完成的学术著作,也是他现阶段加入政治运动后无法弥补的缺陷。另一方面,周作人安逸的求学生活,在胡适看来,也是“学仙”自娱自乐。这种生活切断了知识分子的张扬和自由精神,彻底抛弃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普世情怀,不值得提倡。
当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政治变革之路,不会被这些学术上的短板和朋友的偏差所吓倒。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同情王小二,但也庆祝新年”这种自嘲和自我鼓励的说法。事实是,仅仅过了一年,《独立评论》杂志一度因反对日本“专治华北政权”的计划而被迫于1936年底停刊。“张口是罪,仰视没有天空”这句话应验了,胡适早就预见到了。然而,在胡适的一次次调解下,该杂志于1937年4月恢复出版,尽管由于七七事变而被迫停刊。
其实,在贺岁诗中自嘲的胡适,在1935年底的最后几天过得并不好,焦虑万分。期间朋友丁文江病重,北大学生请愿停课,个人经济损失空等。最重要的是,他参与时政评论活动的努力,从来没有得到当局、朋友、学生的支持,几乎处处碰壁。这些焦虑一直伴随着他迎接1936年的新年,胡适的《日记》记录了这些事迹。种种尴尬,似乎胡适此刻真的没有什么好心情迎接新年,而且真的有点“王小二过年”的情形。
1.《王小二过年 1935:胡适自嘲“王小二过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小二过年 1935:胡适自嘲“王小二过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3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