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 2173”星团中蓝色离散恒星亮度和表面温度的二维分布。每个点代表一颗恒星或双星,黑点是NGC 2173的普通恒星。蓝色和红色的点在两条星带中标记蓝色的离散恒星。蓝色实线和虚线是理论模型预测的两颗蓝色离散星的位置。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邓研究员率领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哈勃望远镜空在大麦哲伦星云的观测数据。在编号为“NGC 2173”的星团中,只有10亿年的历史,在赫罗图的规则中发现了两个蓝色的离散恒星序列。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在这个年轻的星团中观察到一颗不寻常的蓝色离散恒星
根据这一发现,年轻的星团包含一颗突然爆炸的蓝色离散恒星。这一成就发表在今年3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邓·蔡丽团队工作的专题评论文章,认为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挑战了对蓝色离散恒星形成机制和动力学环境的传统认识。
据报道,恒星的形成需要气体。在星团中,由于在星团形成的早期会有大量气体消散,所以星团一直被认为无法形成新的恒星。只有恒星之间的碰撞或合并,才可能补充旧恒星的燃烧物质,使它们看起来比其他恒星更年轻。这些由碰撞或合并形成的恒星被称为“蓝色离散星”,它们的名字来源于与大多数恒星完全不同的演化过程,这使得它们偏离了理论预测的演化轨迹。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恒星的亮度和表面温度来确定恒星的形成年龄。蓝色离散恒星绘制在亮度和表面温度的二维图上。随机形成的蓝色离散星没有任何典型的分布,只是随机分布在特定的区域。但如果是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形成的,就会在图中分布成一条狭窄的星带。对于“NGC 2173”的蓝色离散星,邓·蔡丽的团队发现它们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星带。
这并不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蓝色离散星可以有亮度和表面温度的特殊分布关系。在此之前,银河系中的三个球状星团被发现具有相同的蓝色离散恒星分布,它们都超过了100亿年。邓团队的工作是第一次在一个只有10亿年历史的星团中,蓝色离散恒星具有相同的分布。
“在过去,天文学家认为蓝色离散恒星同时形成是因为星团经历了灾难性的‘核坍缩’事件。当核坍缩发生时,大部分恒星同时突然向星团中心坠落,导致星团在非常小的中心范围内包含大量恒星。可想而知,当原子核坍缩时,恒星会频繁碰撞,从而在星团中突然产生大量蓝色离散恒星。”研究员邓说。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通过研究“2173”恒星密度的空分布,邓的团队在任何星团中都没有发现核坍缩的痕迹。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的李呈媛博士是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他指出,“这个星团的核心看起来非常普通,恒星的分布非常均匀。事实上,其中包含的恒星密度甚至远低于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密度”。
《天体物理学杂志》的评论者评论道:“对于天文学来说,这一观测完全出乎意料。”。“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只有原子核的坍缩才能使蓝色离散恒星的亮度将原子核的表面温度分布在两条狭窄的星带中。显然,这项工作直接挑战了这一观点。
在当地时间5月1日出版的《自然》天文分刊中,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艾莉森·西尔斯(Alison Sears)教授为邓·蔡丽团队的工作写了一篇特别评论,称:“这项工作挑战了我们对蓝色离散星的传统理解。每次我们深入研究星团及其恒星,总会发现更多令人惊叹的现象。”
1.《吸血鬼恒星 中科院团队首次在10亿年星团中观测到不同寻常蓝离散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吸血鬼恒星 中科院团队首次在10亿年星团中观测到不同寻常蓝离散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4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