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周期为恒星日,当前值为23: 56: 2.1秒。但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缓慢增加,导致需要调整全球计时器。比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时钟统一了一秒。这个调整叫闰秒。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度;表面各点的线速度随纬度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线速度最大,两极线速度最小,赤道线速度约902.5海里。
春分点从太阳上看地球的轴向倾角
在地球这样的顺行平面上,恒星日比太阳日短。时间点1,太阳和遥远的星星在头顶;在时间点2,行星自转360°,遥远的恒星出现在正上方,但太阳不在上方;太阳要到三点钟才能到达头顶。
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被称为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地球椭圆轨道的偏心率及其旋转轴的倾角导致了平均时差的形成。两者都在几千年的尺度上变化,所以真正的太阳日也是有年变化的。通常,两个周期比平均太阳日长,另外两个周期比平均太阳日短。太阳日越靠近近日点越长,这是因为太阳在黄道上的移动角度似乎比平时大,而接近近日点时,日生长时间约为10秒;另一方面,当地球接近远地点时,每天的时间会缩短10秒左右。接近该点时,太阳从黄道投影到天球赤道的视运动的运动会增加,导致每天增加20秒左右;另一方面,当接近春分点时,天球赤道和黄道几乎重合,所以没有区别。通常近日点和冬至的作用结合在一起,接近12月22日时,真太阳日可以每天增加30秒;但是到达点的效果会在远点部分抵消,所以6月19日只会增加13秒。相对而言,春分的影响比3月26日的平均太阳日短18秒左右,比9月16日的短21秒左右。
一年中真实太阳日的平均长度被称为平太阳日,它包含86400个平太阳秒。目前平日的秒比SI稍长,因为地球的平日由于潮汐摩擦已经比19世纪定义的要长。1750年至1892年间的偶数太阳秒是西蒙纽科姆在1895年制作太阳表时建立的独立时间单位。这个表是用来计算1900年到1983年的世界天朝历法的,所以这个秒也叫历书秒。1967年国际单位制秒相当于历书秒。
地球相对于恒星的一周称为恒星日。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定义,平均太阳时为86,164.098 903 691秒。平均太阳日的长度为86,400西秒,变化率为0.25毫秒和1毫秒
1.《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周期:什么是恒星日与太阳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周期:什么是恒星日与太阳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3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