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不一定能买到幸福
吕晓欣
为了“列清单”,随意添加不必要的日用品;为了打折,办几次会员卡也没用;为了时尚,刚用过的电子产品会更新…生活中不经意的过度消费,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社会风气。
消费是满足个人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没有消费,生产就失去了意义。马克思说,一些消费可以散发“崇高的精神光芒”,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理性的。从凸显个人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到刻意追求潮流的无节制消费,一旦被商品符号和外观包装“蒙蔽”,被广告和促销手段“牵着鼻子走”,人们必然会做出非理性的消费选择。
有人说花钱买快乐,享受快感,何苦去研究背后的得失?这种说辞有些令人费解,反过来又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消费的内涵。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较、购买和使用,人们的认知和生活态度也凝聚在扫码支付背后的诸多环节。面对物质越来越丰富,消费越来越方便的趋势,能否准确把握消费的“度”,如何厘清“想要”和“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消费选择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上有一种“凡勃伦效应”,就是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表现在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力,通过建立心理优势达到自我满足。现实中,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性价比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然而,有些人往往陷入“虚假需求”的泥潭,不自觉地接受一些与实际收入不匹配的消费观念,要么是因为生活品味的高定位,要么是为了寻求特定群体的社会认同。表面上看是在给生活的承重墙抹上几抹亮色,实际上是悄悄拿走了几块“砖”,破坏了应有的平衡。
“不买难受,买后悔”。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消费绑架,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一位作家曾经研究过不同收入群体的日常生活状况。他发现,对生活满意的往往是那些注重量入为出,合理分配的人。"自由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你贪恋不断在眼前萌发的新欲望,你总会有买不完的东西和不可抗拒的消费冲动。加强健康合理消费观念的自觉和自觉建设,有助于识别“迫切和必要”的消费需求,避免过早过度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提倡简单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里,一个人所能吸收的消费内容总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超过必要水平,边际效用就会下降。有了单纯的心,有了理智感,注重与产品和服务建立真正的效用关系,才能为“需要”买单,实现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真正掌握消费的主动权。
1.《非理性消费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 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消费绑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非理性消费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 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消费绑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49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