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9广州纪录片电影节上,一场论坛活动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源于现实:非虚构故事的商业化》专题论坛在广州纪录片电影节大结局拉开帷幕,资深跨界媒体人、真实影像创始人邱家秋作为论坛主持人亮相。
邱家秋,资深跨界媒体人,实像创始人。杜南记者葛炎照片
很多人认识邱嘉秋,不是通过广州纪录片电影节,而是通过戛纳。
出生于1981年的邱家秋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他一直在跨越国界——他的教育背景包括电影、社会学和动画,而他的工作经历与新闻工作密切相关。进入媒体行业后,他在新华社担任政治记者和编辑,后来成为财新传媒的视频总监。如今,他是真实影像的创始人,致力于非虚构故事的商业化。
除了制作多年的《选择与尊严》、《寻找苏禄王》等7部纪录片外,邱家秋作为制片人,还推动了《小城二月》和《延边青年》两部作品在2017年和2018年戛纳短片主要竞赛单元中获奖,横扫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项目所有获奖作品。
《二月小镇》和《延边青年》是由非虚构故事诞生的短片。如今,当非虚构故事成为时尚时,电影和电视剧由非虚构故事改编并不少见。有根据国外新闻事件改编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也有影响韩国立法的电影《熔炉》。近年来国内也有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我不是药神》《亲爱的》《烈日灼心》《队长》。
跨界,思考。
传统媒体出身的邱家秋说,社会题材恰好是他的最爱,也是他擅长的。
2015年,他和他的团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VR纪录片《山村幼儿园》,这是一部关于贵州留守儿童的纪录片。2017年,作为联席主席,他还推出了“留守儿童”国际电影节,并收集了来自11个国家的51部电影参加竞赛。他还与世界青年创新中心合作,继续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创新电影展。
邱家秋说,他制作了两部具有国际声誉的短片实像。未来他希望能做出更多有影响力、商业化的作品,把有影响力的新闻调查、深度题材变成商业片,把以前的新闻作品做出来。巨大的影响力转化为商业票房,打造出有影响力的“真实故事IP”。我希望中国能尽快做出像《聚焦》《熔炉》这样票房和影响力双赢的作品,“在新闻报道的界限内利用巨大的业务。”
近日,《南方记者》与参加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邱家秋进行了对话。
非虚构故事的商业化是创新
杜南:这次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是怎么来的,还是你参赛了?
邱佳秋:这次我们有两件事。第一,我们拍了很久的纪录片,其中一部入围了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最终提案。另一个是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也邀请真实影像共同组织一个分论坛。论坛名称为“源于真实——非虚构故事的商业化”。其实这个话题是一个跨界的创新,是我们做了很多年的事情。总的来说,我们希望以这种更专业的形式,改编一些来自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最终进入院线,或者成为平台的网剧负责人。
杜南:国内外在非虚构故事的可视化方面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邱佳秋:对,很多。像《我不是药神》《亲爱的》《烈日灼心》《追杀》等,也有今年的《队长》等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除了这些国产片,我们在国际上也比较熟悉。比如《波士顿环球报》之前做了一篇关于牧师性侵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后来被改编成《聚焦》,最终获得奥斯卡金奖。还有一个韩国的“熔炉”,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电影《熔炉》票房大卖,受到业界好评,甚至推动韩国立法。我们一般称之为“熔炉法”。所以一部电影,加上一些从新闻延伸出来的深度报道,我们相信其他领域的各种产品,尤其是整个大媒体领域的产品,可能会和观众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
杜南:这是你的初衷和最终目标?
邱佳秋:我当然希望最后。其实我们知道有很多好的报道,但是国内外各种媒体都在削减这部分预算和人员。
杜南:深度调查报告薄弱是不争的事实。
邱嘉秋:是的。深度报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我们觉得深度报道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社会的需要,它紧密围绕着公共利益。我们找不到它的反馈,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力很强。既然有影响,有人关注,最后也没有实现,我们可能不依靠这件事本身,但我们可能要反思自己是否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我们最终会找到这样的方法。报道属于报道,可以继续做好报道,但是报道之后要发挥它的边际效应,把它变成更好的媒体产品,让更多的人通过更有活力的方式,比如电影或者网剧,接触到深入的题材,从而受到深度的影响。这样,大家在享受这种视听过程的同时,也能与大家关心的我们的新闻和社会话题相处。
使用新闻广播的方法
杜南:在戛纳电影节上,你连续两年宣传两部电影,并获得短片主要竞赛单元奖。最新的叫延边少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其实来自非虚构故事。
邱嘉秋:是的。去年的《延边青年》其实讲的是东北的延边,我们的边境,那里有韩国人。其实很多本地家长都想去韩国打工,很多孩子被独自留在延边,成为跨国留守儿童。这个主题本身也是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领域,很有意思,地方风景和人文特色明显,非常适合视觉呈现,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主题来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也运用了不同于传统电影创作或者短片创作的方法。
邱家秋在广州纪录片电影节上与嘉宾讨论非虚构故事的商业化问题。杜南记者葛炎照片
杜南: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邱家秋:比如我们在选人、定人、选角上,用了一些很扎实的方法,甚至部分新闻、纪录片。举个例子,我们选择了这个英雄,现场搜索采访了300多名当地的幼儿。
延边青年剧照。杜南:我终于选择了这个?
邱嘉秋:是的。选中的不仅仅是演员,还有我们日常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的300个采访和访谈。最后,这个人物的画像画得很有代表性。而且真实,前提是必须真实。所以他很有穿透力,孩子自己表演也是很自然的表现,很乖。因此,我们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和真实人物塑造的角度共同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
新技术可以使主题更进一步
杜南:你之前拍了中国第一部VR纪录片。你能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吗?
邱家秋:这是我们很多年前的作品之一。我们刚才说的新闻改编片,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创新。2015年,虚拟现实技术脱颖而出。当时我们觉得VR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它是全景的,完全360度,是完整展示和记录真相的利器。
杜南:这也是一个挑战。
邱佳秋:对,当然是挑战。首先,从新闻或纪录片的角度来看,它也完整地记录了真相,很符合“眼见为实”的事。当然,它的挑战在于我们原有的一些技能或者特长,在新的形势下可能毫无用处。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还是剪辑,都是完全颠覆性的。但我想说,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新闻团队为什么会成功?这是所有人的革命。当你做自我革命的时候,因为你有很好的基础,在原来的领域有很好的基础,所以你可以站在新革命的最前沿,你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所以不要害怕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只能给你带来好处,永远带来创新精神。
2015年,我们三方与联合国千年计划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制作了VR纪录片《山村幼儿园》。我们关注留守儿童,同时我们介绍联合国的观点。我们不仅要承认中国的留守儿童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要看到中国正在为此事不断努力,尽可能使这样一个内容平衡、客观、客观。在我们的内容选择上,我们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因为我们发现当地的志愿者老师讲的是实话,比我们的总结更有穿透力,好得多。所以采用VR纪录片,保证题材可以更进一步。
杜南:你玩过流行的无人机吗?
邱嘉秋:是的。我们之前在这些街区做过。无人机使用的时候,我们是在2014年和2015年开始使用的。我们当时做的成功案例是腾格里沙漠的干化池污染。当时我们无人机观察到整个两个足球场都被污染了,石头上溅满了黑水。用非常视觉化的语言,观众立刻发现事情有多严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各有逻辑,各有细节,各有文学性,但视频各有特色,比如眼见为实,冲击力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全网在那个时代的点击数超过3000万,也创下了纪录。
公共交通可以转换成付费产品
杜南:说到点击率,我觉得纪录片还是比较狭隘的。网上那么多名人和爆款在颤音手里。如何才能平衡爆款和精品的关系?
邱家秋: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受众应该分为不同的类别。纪录片总体来说还是少数,但这个少数有能力影响世界,消费。所以我们认为纪录片有自己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有血液供应的基础。
杜南:虽然很窄,但事实上,它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商业前景。
邱家秋:是的,纪录片毕竟是少数,有天花板。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我们在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举办的论坛的主题之一:就是把这些,我们关注的大众焦点,变成一部商业味道极强,娱乐性极强的故事片。故事片不同于纪录片,它是大众消费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有很强的发展动力。因此,我们希望公众关注报道的焦点,即公共交通,转化为院线、付费产品,如电视台的网剧或电视剧的播放,转化为头部媒体的此类产品。这就需要很高的成本和非常精细的制作,只有非常专业的机构和人才能完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常高的市场价值。
杜南:我听说你的一些电影要拍好几年。
邱嘉秋:是的。我们的纪录片,比如《寻找苏禄王》和姑息治疗,都有四五年了。纪录片也有较长的。比如我觉得纪录片就是一个战役,一个动作。它想做的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话题,它带来了所有相关的资源,无论监管者、市场能力、学术、媒体。纪录片就是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推动这个话题领域的进步,这是我们对纪录片的要求。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把纪录片当成一个单一的产品,我们会同时拍很多部。纪录片几年不一定要7×24小时拍摄,但是我们很多年都花了一些时间去做,比较灵活,很享受。做纪录片的人都很开心。
杜南:坚持了这么多年,你的源动力是爱情吗?这件事本身,挣钱吗?
邱家秋:我们也挣钱。我们最满意的是不被自己热爱的事物束缚。因为我既然爱它,就有很多人爱它,只要有人爱它,他爱它就一定有理由。爱之所以,可能会成为某些人支持爱情的理由。这个支持理由可以是消费方,也可以是B方,两者都有可能。我们找到通往这个道理的路,把它竖起来,我们的钱就流了,这样我们就能挣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者:南方记者胡实习生
1.《小城二月 推动电影短片两夺戛纳大奖,这位斜杠青年期待出品中国版《熔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城二月 推动电影短片两夺戛纳大奖,这位斜杠青年期待出品中国版《熔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0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