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小时候去过儿童图书馆。
我只想吃那边的特色鸡。
-我以前在海边建筑的顶楼吃必胜客。
我必须预约。太老套了。
-以前没有网上购物。
去一个收藏,感觉可以买到全世界的零食
——小时候去过中山公园动物园。
儿子也天天嚷嚷着要去
……
半个月后,
第一批是90后30。
毕竟最早的一批也才00后20。
而80后即将进入?
70后知道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不能想这些...
在绿岛长大的孩子,
我只知道用美味的食物填饱肚子,
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的时光...
那些年,
对在芦岛长大的孩子吃喝玩乐的回忆,
有属于你的吗?
别担心,我记住了所有消失的味道!
-麦当劳-
二十六年前,第一家麦当劳出现在水仙路。从此,红头发的麦当劳叔叔陪伴了几代厦门孩子。
巨无霸汉堡、薯条、可乐……如今,你可以随时随地吃一顿饭,但你可以在这里和你的朋友一起吃一顿快乐的饭,过一个生日……对于每一代孩子来说,麦当劳的快乐从未改变。
-特色鸡-
知道贝斯路口另一个名字“扶余岛”的人,也暴露了年龄。1993年,思明北路和下河路的交界处不是现在的样子,包括明凯剧院、儿童图书馆和今年出现在这里的特色鸡。
在美式快餐刚刚走进厦门人身边的时代,金黄酥脆的特色鸡自然活在厦门人的味蕾记忆里。甚至有人说没吃过比咬鸡好的炸鸡。
-特殊香囊-
至于扶余岛,就是从记忆里一直在身边的那种特别香的包包。我小的时候,面包店没那么多。特别香的包一出来,满街都是香。拿整块直接撕了吃最好。
爷爷奶奶对特殊香包的偏爱从未改变。每天买一个当早餐或茶。吃了各种硬欧、软欧、丹麦面包,还会怀念这种简单的甜味吗?
-思明面包店-
“伦教饼”,总是叫错名字,也是小时候幼儿园送的奶油饼...30多年后,油炸面包、老式面包和蛋糕...思明电影院门口的思明面包店根本没赶上潮流。
面包从烤箱里出来,路过的人总会被它简单纯净的香气所馋,几块钱的价格总会勾起对童年的回忆。
-海滨大厦必胜客-
“吃24楼必胜客!”这曾经是很多厦门孩子向往的。1993年,厦门第一家必胜客也向海滨公园开放。直到1999年,他搬进了庐江路海滨大厦24楼,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必胜客。
坐观光电梯看着庐江路的车流越走越小…丁~ 24楼,在这里吃披萨,看鼓浪屿,俯瞰城市…这些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洋气和仪式感。
-陈嘉甜点-
夏天的时候,路上没有那么多甜品和饮料店。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躲在镇邦路的陈嘉甜点里,喝西米,吃刨冰,吃甜面包,已经是一件快乐而奢侈的事情了。
古老的刨冰、松脆的冰沙和浓浓的炼乳味...24年后,成年的孩子依然会走进还在老地方的甜品店,但那些日子里一直不懂的苦茶和龟苓膏,却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雅浦咖啡馆-
西多士、沙茶串、炒鱿鱼...在老厦门人的心目中,这些味道曾经是“雅博餐厅”的代名词。最初被称为“雅博咖啡屋”,它仍然是厦门为数不多的可以喝现磨南洋咖啡的外国地方。
1958年由新加坡华侨创办,从思明北路到下西路再到南中广场的贝斯雅浦,虽然也经历了公私变迁,但熟悉的味道依然存在。
-新眉佳-
住在槟榔区的孩子大概都比较熟悉。1995年,厦门本地版“洋快餐”——新家美在这里开业。
放学后,拉着奶奶去买炸鸡和汉堡,然后吃一个草莓口味的冰淇淋,是一天中最开心的事。20多年过去了,在小店吃汉堡的孩子换了好几轮,价格还是亲民可爱。
-吼吼者-
与汉堡披萨同时出现在厦门小朋友身边的,当时第一个Houcaller也在贝斯公交场院斜对面开业。拿起刀叉吃牛排,似乎给小时候吃西餐带来了又一个进步。
那时候我妈只有考得好才会有奖励。桌子上会有铁板牛排,配有自助沙拉和红茶。即使刀叉用得不慢,也不会影响内心的自豪感。
-闽南楼的旋转餐厅-
原闽南府曾是厦门最高的建筑。与它的高度相比,它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旋转餐厅”。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在俯瞰白鹭岛的旋转餐厅吃饭,是极其华丽的。
——吴小吃店——
对比各种国外快餐和西餐,沙爹面,芋头包子,扁食汤,一碗饺子等。是生活在厦门的孩子的口味。
先买一张饭票,然后用它点菜,所以通常出现在八九十年代的画面还是一样。虽然曾经在店里忙碌的吴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最贴心最熟悉的厦味却一直在。
-庐江酒店-
谁小时候在庐江宾馆没有一把小雨伞!庐江宾馆建于1958年,曾是厦门最高的建筑,拥有厦门第一部电梯...当然,对于在厦门长大的孩子来说,在这里喝早茶,在小吃摊上收一把小雨伞,才是童年值得炫耀的事情。
-绿岛酒店-
很多90后都知道绿岛酒店也是上一代听说的。绿岛大酒店,曾位于中山路金鹭珠宝位置,是解放初期成立的顶级酒店。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西餐厅的酒店。在这里买刨冰或者面包的时候,经常会排很长的队。
-新南轩餐厅-
“在新南轩吃饺子刨冰”……新南轩的餐厅从50年代开始就在思明南路挺受欢迎的。当时,新南轩首先推出了机器包饺子,非常受欢迎。孩子们的乐趣是在一楼吃零食和冷饮。
东海大厦一楼的早茶,双泉酒家的炒面线,天天开心的蛋包饭,甚至连奶奶在家做的酱肉饭和咖喱烤肉都溜了,幸好我们把味道封存在记忆里。
什么是童年和青春?是,大部分时间到了学校,但总想玩一玩。
-有一张旧公交卡-
在没有BRT和地铁的时代,两个区段的公交车还是会“qi”,从售票员阿姨那里拿一张车票出岛,好像可以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没有电子卡,用扫码支付,用过纸质月票和庐江两岸风景学生证的,暴露年龄。
-坐在红色出租车上-
在厦门,街上没有手机滴滴声和各种绿蓝紫出租车。出租车当时还是那个红色。那时候能大手一挥拦出租车的一定是土豪。
-宇星文具店-
读书时代最喜欢的教育是旧的国有大蓝招牌,与当时的文具店同义。
开学前,我总是想买包书纸、各种笔盒、圆珠笔、试卷……一系列新文具。什么晨光,三菱,派通...这里好像没有买不到的文具。
-郑绩-
在没有全球超市和网上购物的时代,这家名为郑绩的小超市赢得了全家人的心,无论老少。
除了海堤茶,祖父和祖母提供的苏打饼干和茶...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摆满了我最喜欢的各种零食。
-吕洋工场&沙溢-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喜欢管理那些专门经营漂亮饰品和小家庭用品的商店,比如精品店。
当时,“绿杨坊”沙溢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大人物”。她用零花钱偷偷给自己买了个新发卡或者给同学选礼物。好像是女生的小天堂。
-定安夜市-
没有淘宝和双十一,逛定安夜市的乐趣大概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记忆里。曾经的定安路露天货摊,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衣服鞋帽小商品和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成夜晚最热闹的角落。
-中山公园-
92岁的中山公园,充满了无数厦门孩子的童年。
老式的园林设计,小桥、假山、小湖……这个老公园一点也不落伍。好像昨天去中山公园坐小火车去动物园看猴子了...今天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了我小时候去过的公园。
-石湾植物园-
相比鼓浪屿,我小时候去的是植物园。大人们去泡茶,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去玩。
那些年比我们高的仙人掌,不知道现在长高了没有。
-钟鼓山索道-
乘坐厦门唯一的缆车——植物园的钟鼓索道,真的是一件年轻又刺激的事情。
红色、绿色、蓝色...七彩缆车是无窗设计,吹着微弱的风,穿越山石,俯瞰鼓浪屿和南普陀。坐在缆车上,忍不住尖叫。
-思明电影院-
在没有网络电视的时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奢侈。七八十年代后,我可能去过四明北路路口的明凯电影院。
随着道路的改造和危房的拆除,几乎同样数量的影院只剩下思明影院。没有3D,没有4D,没有IMAX,小小的放映厅里全是厦门人对电影的最初记忆。
-贝斯溜冰场-
现在除了真正的溜冰场,大概找不到小时候最喜欢的溜冰场了。小时候,郝廖俊特意买了一双旱冰鞋!溜冰场曾经聚集了贝斯所有时尚的十字路口,是当时许多年轻人疯狂的地方。
厦门是个小岛,
在绿岛长大的孩子,
从小吃着奶奶买的老面包,喝着花生汤长大,
在家里说着愤怒的闽南话,
还有隐藏的傲慢...
我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
当我不再称自己为“孩子”时,
在我们周围成长的图像和气味,
我突然陷入了回忆,
幸运的是,当你把它握在手中时,它仍然闻起来很熟悉。
/
不管你是60后,70后,80后,90后还是00后,
如果你在绿岛长大,
或者也有那些年吃喝玩乐的美好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如果你也爱路岛给你的回忆,
记得点击文本右下角的“查找”。
1.《绿阳工坊 鹭岛青年吃喝玩乐回忆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绿阳工坊 鹭岛青年吃喝玩乐回忆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3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