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地球知识局。欢迎大家关注。

天河北中央商务区

文本|猫学习

广州人以开放精神著称,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她的移民传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现象——广州早就是著名的移民区。

今天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广州人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是南越的附庸

所有五根管子都是适度的

先秦时期的广州是一片蛮荒之地。不是因为当地水土条件不够好,而是因为文明最先开化的中原,与中国南方潮湿的森林和水泽地区是分开的,中原人在这里探索总是比较困难。

即使对于最南端的楚国来说,南越也是非常遥远的

即使隔着山川森林的屏障,这个地方在生产力和交通水平低下的古代依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文明聚落。

整个山脊自北向南位于雾灵山主脉大峪岭,东南至南海,地形复杂。这一带多山,丘陵高原起伏,珠江三角洲平原,海岸线漫长,山水系统阻隔,难以沟通融合。

山河之后没有路可走,但是真的没有路

先秦时期,前诸侯争霸天下,这里的发展程度还是很低的。所谓“通典”,就是“自岭而南,当唐、禹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又名南越。”是的,还有。

但一旦中原统一,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南征,广州的人口结构将开始发生变化。移民的到来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变迁,这是“中越文化融合期”的开始。

赵冠陵,丝玉衣广州南岳王文墓出土

自秦始皇以来,秦汉对岭南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同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大量汉人迁徙到广东。不仅有普通商人和农民,还有军队人口和行政官员。在汉帝国统治下的岭南,汉人“混在一起”,互相通婚,汉人在岭南站稳了脚跟。

前204年,南海郡长赵佗按岭南合并桂林郡、湘郡,建立“东西一万余里”疆域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图为赵佗塑像

他们是广州第一批成功的移民。

其中汉文化传播最广、汉族移民最多的地区是现在的苍梧、番禺。从地理上看,两地似乎相距甚远,但又恰好在西江流域的两端。

当时越南首都河内还在西汉手里

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由于水路的交通功能和共同使用水流的利益,总是容易形成相似的文化身份。广府人和广府文化发源于蜿蜒的西江。

苍梧不仅是长江沿岸的一座城市,也是广西通向各种水系的总枢纽。从梧州向北,也可以通过桂林直达湖南。

历史上,移民和当地原住民总是因为生存的竞争而产生各种纠纷空。但这种现象在广州早期移民史上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南方汉族带来了更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在有限的生存空中创造了更多的物质增量,填补了他们所占有的资源。

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广府本地人与新移民汉族人的愉快合作,不仅仅是冲突和矛盾。这也可能是广州文化中包容性和开放性背景的最早来源。

秦时修建的灵渠在长江流域向岭南的早期移民路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第一批移民只是此后广州几波移民潮的先锋。真正的高潮要到300多年后汉人集体南迁时才会出现。

南方经常来流泪

柯吉美思全

西晋末年以来,中国北方陷入混乱和侵蚀之中。王朝、军阀、少数民族纷纷走上历史舞台,曾经繁华的中原开始变成一片支离破碎的土地。为了避免战争,北方居民开始集体南下。这一被称为“带冠南渡”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文化分布和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并入中国版图的广州也不例外。

在这一次大的南迁浪潮中,南雄成了一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

目前很多人质疑晋朝易观南渡的距离,认为在当时的交通水平下,北方家族进入福建的可能性不大,更别说南方的岭南了。所以广州人和皇冠南渡的关系应该不大。

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证明,当时到达广州的汉族人确实有很多是直接进入广东的,与潮汕人和其他两个民族的客家人不同。

粤语客家话和闽语

根据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李霄云的研究结果,广州人与南方原住民在血缘上“关系密切”,尤其是母系血缘的遗传背景保留了更多原住民的痕迹。

对此只有两种解释:从北方进入广州的移民,或者是以男性为主的光棍群体,或者是以华人和合格嫔妃为主的家庭。考虑到中原到岭南山的水距较高,一般贫穷的中国单身汉很难负担得起路费,所以解释南渡似乎更合理。

广东虽然比福建更靠南,但是福建被很多山挡住了,从陆地上比广东更难到达

金代的义馆杜南完成了广府汉文化的基本建设。在与当地黑话人的反复竞争中,汉人逐渐占领了文化制高点,成为当时岭南的时尚之源。正是这群移民确立了岭南对汉文化和汉王朝的认同。隋朝统一后,广东“以礼义名镇”...相当中国化”。

但是,这些移民及其后代仍然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广州人”,因为他们仍然集中在粤北,还没有迈出进军广州的步伐。“一关杜南”与古代汉人的地理呼应,直到宋朝以后才真正开始。

让我们相见,重建江南宋朝的宋高宗

随着北宋的不断战败,北方士绅开始了南冠的第二次渡江,中转站设在金移民定居的南雄地区。南雄是玉陵的关键,是南北咽喉,是北方人直接进入广东的必经之地。第二批移民的到来影响了第一批移民的生活,双方只能继续在南方寻找更好的生活空。

古人的迁徙不是统一组织的大规模远征,而是逐渐向南方殖民

根据黄慈波《诸暨湘族南迁记》记载,珠三角211个广府族人中,有191个是南雄人,大部分是南宋时期进来的。这些新汉人看中了珠江冲击下的肥沃平原和汹涌的珠江水。宋朝时,移民在这里围田三万多公顷,供养了近二十万户家庭。这个数字是唐朝的近五倍。

珠江三角洲的一角

特别是据暨南大学的曾赵璇、曾宪山统计,南宋时期广州土著人与移民的比例达到了44: 56。广州早在1000年前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这在土地已经搬迁的中国是很少见的。

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弥漫在空气中

围绕水的三千个世界

随着汉族移民逐渐成为“广府人”,成为广州本地人,进入广州的新移民也越来越富裕。

从宋朝开始,广州就有很多外国人和本地人结婚生子的记载。汉人南下广州的趋势远未过去。蒙元时期,整个欧亚大陆的商贸统一在同一个帝国之下,广州作为一个海港,迎来了更多的外国人。汉人也把广州作为躲避元朝统治者的最佳选择,在那里可以读一段时间书,写一段时间书。

清末,中国被迫门户大开,广州成为为数不多的开埠之地。清政府虽然严格控制国内人口流动,但并不能限制自由的广州人出国。这些人移民海外,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广府文化圈,成为汉族在外国的标志。还有很多广州人北逃,把革命输出到全国各地,成为反向移民。

1780年,这幅油画描绘了广州十三个外贸区的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和荷兰的博物馆

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广州再次吸纳移民。

1982年,广州外来人口超过8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55%。到1990年,人数增加了7倍,达到56万人。此后,广州的移民人数持续上升。到2016年,外国常住人口已达630多万人,约占城镇常住人口的45%。

春运高峰看广州火车站就能感受到

这还不包括大量在广州停留不到半年的非居民居民。据《南方都市报》统计,广州的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户籍人口数,就像南宋的开州一样。

广州外来建筑商来源统计。来源:中国经济网

根据中国经济网的统计,广西和湖南是广州移民的主体。文化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是吸引广西和湖南移民的主要原因。江西四川湖北紧随其后。显然,广州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一个主要移民城镇,有着自己优越的条件和开放的文化环境。

其本质在于广东在华南地区的超强经济地位

移民不仅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发财的机会,还可以被接受和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特大城市身份调查报告》显示,广州在北方七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广州、天津、韩、深圳、重庆。为了融合移民,广州市政府大力投资融合学校、创业孵化区、人才服务站。移民被认为是广州最宝贵的财富和活力之源。

谁能吸引人才?谁能留住人才?

然而,对移民的开放也给广州带来了一些麻烦。

1998年,第一批黑人移民进入广州定居。进入广州的非裔美国人每年增加30%~40%。

目前,在广州居住六个月以上的黑人有两万多人,但这个数字显然不包括大量隐居的非法黑人移民。由于中国严格的移民和签证政策,大多数黑人很难续签签证,只能非法留在广州。

小北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天秀大厦

据统计,2000年以前,外国人在广州犯罪的数量占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不到5%,到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8%。其中,贩毒案件占广州毒品犯罪案件的68%,占45%。

很难吃...

警方在打击这些移民犯罪时,经常拔萝卜带出泥,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比如2009年7月,广州警方在查验护照的过程中,黑人逃逸猝死,导致数百名黑人袭击当地派出所;类似的情况在2013年再次发生,引起全市恐慌。

底层的黑人为了躲避警察的检查,躲避高额租金,居住在一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

比如说,说起“巧克力城”,广州人会略带嫌弃的微笑。是一个以虹桥为中心,半径10公里左右的地带,聚集了20多万来自非洲的黑人。尤其靠近小北路,更是赢得了“小非洲”的美誉。

黑人成为移民城市广州的最新居民,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然而,尽管由于文化习惯、做事方式和缺乏信任而与居民发生了一些社会冲突,但这些留在广州的黑人大多数时间仍然可以平静地生活。特别是那些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的黑人商人,会组织一个自我管理体系,要求同胞和中国人民和平共处。

成功的非洲商人和他的中国妻子来源:凤凰。

从宽容的历史传统来看,广州可以吸收这些新移民,应对城市发展史上的这一挑战。

从先秦到近代,广州的文化核心得以构建。移民在广东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开放的海洋精神,带领广州不断前进。移民的到来,繁衍,安居乐业,让阳城每一次都变得更美好。

这就是广州,一个移民带来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阎晓培,毛将星,蒲军.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地质学报,2006,61: 613-623。

2.王克群。广府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 80-82。

3.韩强。广府海洋文化概述。佛山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 1-5。

4.徐杰顺。广府人的形成及其人文特征——华南汉族研究之四。广西民族研究,2000 : 32-35。

5.李霄云,苏敏,黄海华,等。潮汕人与广府人、客家人母系遗传背景差异分析。, 2010.

6.黄慈波。诸暨巷的南迁。1985.

7.曾,,曾宪山。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学术研究,1997 : 53-54。

8.温斌,李红,吕德,等.遗传证据支持汉文化的分层传播.《自然》,2004,431: 302-305。

9.李志刚,薛德生,里昂,等。广州市小北路社会的交互分析。地理杂志,2008,2。

10.,许。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人文地理学,2008,23: 61-66。

11.李若健。间广州外来人口分布分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 73-80。

12.李志刚,薛德生,杜峰,等.全球化/跨国移民社会间的地方回应空 。地理研究,2009,28。

13.中国广州政府网。“广州常住人口增长领先国内一线城市”

14.中国经济网。“广深移民人口大数据解读:南方人更喜欢桂香人比例高”

15.南方都市报。“外来人口融入广州一直是‘拼’字”

16.凤凰网。《广州巧克力城》:路过的黑皮肤比黄皮肤多。

感谢原作者和出版媒体的辛勤工作。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1.《广州移民 城记 | 广州,中国最受欢迎的移民城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州移民 城记 | 广州,中国最受欢迎的移民城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67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