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孩子眼泪的还是家长的钱包。/《看上去很美》
清醒后才知道,真爱的教育不必声嘶力竭。(莎士比亚)。
“你想想,你做了对不起爸爸妈妈的事吗?”
“从今天开始,你会和他们吵架、顶嘴、玩游戏、看电视吗?想想吧,他们对你很严格。他们是为了你吗?”
“反复思考,要永远记住今天。永远不要忘记郑老师说的一句话。”
催泪的背景音乐,高九波心的语调。乍一看短信,就觉得某个盛气凌人的流氓正在接受灵魂洗涤。
最近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八小学的校园讲座视频被翻了。
在镜头下,孩子们双手扶住膝盖,坐在小板凳上,害羞地低下头,抽泣着,哭成眼泪。根据舞台背景板,视频中拍摄的演讲会主题是“家庭教育主导者审计员梦”。
不哭就不合群。/@雅碧大雄
小学毕业快20年了,这招居然还有市场。
只有30秒的视频成功地引起了网民的应激障碍。
噩梦闪回,成年人在评论区控诉小时候的创伤。
人们显然彼此不认识,来自天南海北,但经验几乎没有差别。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感恩讲座也能在集体回忆中占据一席之地。(威廉莎士比亚,感激,感激,感激,感激,感激。
在烈日下,在操场上举行大型会议,在启用的阶梯教室里,学生们毫无防备地蜂拥而至,出演突然悲伤的话剧。
在中国学生的记忆中,这样的校园场面并不陌生。
回首往事,人们仍然记得那天的气氛。寒酸的背景板上印着演讲主题,用红色大字。催泪的音乐反复出现,演讲者的情绪激昂,不好的音响不时发出刺耳的杂音。
感恩教育就像是必须完成的作业,没有人能掉队。从小学到高中总是有一次见面的机会。
事实上,不仅讲课内容相似,给我们讲课的人也有着同样的面孔。
2017年,“能级最高的大师级教育家”欧阳伟在陕西朔州实验小学开课,4000名学生集体哭泣的视频引起了争议。作为教育积极分子、演讲训练专家、学生潜力激励专家,同时经营着多家教育咨询公司,常年在北上广进行培训演讲。
大使通常业务广泛。
2014年
,仲雨阳在山东聊城一所小学作感恩演讲,千名师生家长抱头痛哭的照片被传上网络。他自称是子路仲由的第75代传人,集“全国著名心理学老师”“青年演说家”“潜能激发大师”“自信心训练与口才主导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和谐家庭和亲子教育专家”等头衔于一身。
2012年,彭成的全国巡回演讲会在四川洪雅中学隆重举行。这位“著名演说家”是一千多所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荣誉校长、客座教授、荣誉董事长,号称向全球十万名贫寒学生提供帮助,向全球一百所城市一千万人传播感恩思想,影响了十亿人。
这位“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近年来仍活跃在感恩教育一线,在各地中小学敬业开讲。
郑小四、李新平、王敏、刘珑、陶宏开、魏建惠,同行数不胜数。
活动家、专家、演讲家,讲师往往头衔多多,但知者寥寥,你甚至都搞不懂那些名词到底从何而来。但这不妨碍他们亲临校园高谈阔论。
大同小异的说辞被冠在每一个讲师的介绍语里,他们似乎共享着同一套模板。而你听没听说过,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知名教育家。
入场仪式不浮夸,无法衬托导师的伟大。/@梨视频
“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会给你安排一些虚的头衔,烘托出讲师的专家范儿。”山东某知名感恩教育演讲公司人事主管曾对媒体透露,学历不高没关系,成为大师的秘诀在于背演讲稿和看视频,试讲过关后即可到学校登台演讲。
当然,背稿只不过是基本功,煽情才是重点技能。随便翻翻历史新闻,试问哪一场感恩演讲不是集体痛哭的。百人哭、千人哭,不过是常规操作罢了。
有时候你都怀疑,是不是眼泪才是他们的KPI。
他们的催泪套路也很容易总结。艰苦的小故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播一些凄惨的故事视频,然后再来几个回合诛心追问。主讲人沙哑的声线配上《烛光里的妈妈》BGM,情绪层层推进,方圆五米的同学都声泪俱下了,你怎么好意思不哭。
“说实话我这三四年都在看这种场面,这是我非常想得到的效果。”学生哭了,距离成功就不远了。而这个成功,不是指向教育。
一场标准的感恩讲座,一定是以卖书为结尾的。没有买过几本《让生命充满爱》《感恩在行动》《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的孩子,是要被同龄人抛弃的。
捧着我的书,用力感恩。
讲师现场卖书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据《南方周末》2014年的报道,一个最低水平的讲师一个月能拿七八千,好的讲师在两万左右。一套图书光盘大概卖100元或以上,价格远超市场同类产品。而这些资料甚至很有可能是盗版的。
听免费的讲座,买贵价的书。冲动消费的启蒙大抵脱胎于此。利润大头极其依赖产品销售的感恩产业,喝粥还是吃饭,全看讲师表现。
“在经历过一轮感恩教育之后,家长们往往会失去判断力”,如此一来,场面自然是越夸张越好。
感恩教育面前,每个小孩都是不孝子
“妈妈我错了!”
或许是怕临场感不够强烈,演讲走到中程,真情环节总会突然上演。
三两学生被邀请上台,对着麦克风大声忏悔,进行爱的剖白。大人含辛茹苦,儿女不知感恩。情景设问步步紧逼,学生逐条逐条承认自己的错误。愧疚之情如巨浪翻涌,学生家长相向而立,泣不成声,最终一抱泯恩仇。
当众忏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拥抱、下跪、洗脚,堪称感恩教育三连。
在感恩教育的现场,所有互动都变成了惊悚的亲情表演。
感恩必须讲究仪式感。
2013年,海南儋州市第一中学,6000名学生家长参与“在感恩中健康成长”报告会。学生高举双手,握拳高呼。在喊完“我爱你”之后,哭着拥抱身旁的父母亲。
2014年,山东茌平县贾寨镇中心小学,1000人收听励志演讲。小学生在讲师引导下双膝跪地,向家长俯首感恩,这场演讲会的主题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1年,重庆江津区石门镇江津五中,300多名初二学生在田径场给家长洗脚。热水壶、洗脚盆摆放整齐,有专业洗脚老师讲解步骤。
2015年上海嘉定区斌心学校,2018年河南沁阳一中、山东临沂板泉镇一中,分别举行了感恩活动,近3000名学生向父母磕头跪拜。
舞台上的讲师言之凿凿。他们的家庭观念狭窄,偏爱极端的苦情故事,随意捏造唬人的感恩哲学。而那些无中生有的假想,更是毫无逻辑可言。
在“知名教育家”的设定里,家长的画像永远只有一种:双手必定粗糙,脸上必有皱纹,为了孩子放弃所有,起早贪黑做牛做马。
父母的形象永远土不溜秋。
他们告诉学生,全世界只有中国孩子的母亲最伟大。他们叮嘱孩子,要承接大人的负面情绪,因为“如果母亲的情绪不发泄出来,会得精神病”。
惟有忍耐,才叫知恩。除了顺从,无以为报。
明明不过十来岁的孩子,却仿佛已经身负累罪,擢发难数。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脸上没有笑容,只有泪痕。
小朋友,你们的心已经黑了知道吗/@微辣
罪名从天而降,愧疚感没有来由。独立之精神远未成型,中国学生便早早地背上了爱的债务。
人类情感的复杂多维被彻底无视,亲情被简化成一道功利的单向计算题。爱自己和爱父母不可兼容,宁让自己失望也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我的降临,是父母的苦痛源头,是父母的人生负担。养育之恩如泰山压顶,余生都是赎罪路。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我们还能期待那些困坐于操场的学生从中吸收到什么呢。
“如果施恩者认为,我帮助了你,你就必须知恩图报,实际上帮助的双方就成为利益交换关系,失去了无私的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示,过分强调对施恩者的感恩,会从心理上强化亲子间的不平等,对彼此的品德发展都不利。
感恩之情应当是有感而发的。它源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关系互动,而不是悬空的悲惨故事和强加的伦理压迫。“父母的爱是付出之爱,不求回报之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德胜认为,用回报的角度来激发感恩,是对父母之爱的贬低。
夸大艰辛、竭力煽情的说辞,根本称不上是教育。而那些受外部刺激而逼出的情感,本身就是不真实的,更无法沉淀为品质。
眼泪是热的,但爱已经凉了。正如纪伯伦所写,孩子因你而来,而非为你而来。
当人生变成一场没有尽头的还债,亲情便不再叫人留恋。它成为一种羁绊,苦涩难忍,拥之如啮檗吞针。最终连结彼此的,大抵只剩怨恨。
“孩子需要的不是对父母的感恩戴德,而是学会爱父母。我们应该提倡一种爱,这种爱是一种大爱,超越感恩的大爱。”
那些道理成为人们底色的一部分,
而余威仍盛
虽然童年讲座早已远去,但感恩现场依然时刻在线。
亲子综艺,爹味爆表的明星家长,情绪飘忽,奖惩不明。孩子完成数个不明所以的罚跑之后,悔过念亲恩,抹泪反思被放大的错误。
成年明星带老爸老妈上节目,也躲不开老掉牙的洗脚作业。子女努力表白,父母回避视线,后期无视尴尬,强行温馨,总觉得文案能掩盖一切。
少了洗脚的感恩是不完整的。
观察室综艺,不惑之年的男儿仍终日活在母亲的掌控之下,走到哪都被紧紧跟随。
煽情沦为固定段落,陈旧命题反复咀嚼。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的侧面明明如此丰富,而我们的呈现方式仍然单一。很多时候,连矛盾冲突以及冲突的消解都是沿用着十几年不变的套路。
人工雕琢的感动很多,自然迸发的成长很少。情绪很浓,但讨论很浅。
而这些“感恩文化”不仅渗透于娱乐消遣,还融入至工作场景。它蔓延在生活各个角落,将人紧紧包围。
人终会离开校园,但感恩教育不会离开你。
不少公司的企业文化也钟情此道。“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用量子力学教育我们感恩。”
学生自然体验更深。“有次考试全班都没考好,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拿出手机放起了《父亲》。”
人们用只言片语定义了爱,而那样的爱又反过来把人们框定。如此往复,直至越走越窄。
台下的孩子,有不哭的权利吗?
在原生家庭成为重要话题、被年轻人仔细研究的今天,我们或许需要回溯,看看那些关于家关于爱的宏大命题,曾如何被简单地诠释。更需要反思,为何在眼下仍被粗暴地处理。
年少无知还未懂得犯尴尬癌,甚至还一脸崇拜跟风上前要签名。三本书一百块,买回家发现是一堆讲稿,和在现场讲的一字不差。
当信息流把遵义小学的讲座视频推到眼前,那场遥远的记忆又被重新唤醒。
网友一面觉得好笑,吐槽当年台上的人眼睛一闭一通乱扯就骗了他的眼泪;一面又觉得愤慨,恨那些伪专家无知无良,怨校方师者纵容配合。
于是当看到那个带着质疑眼神、没有参与掉泪的女孩在镜头前一闪而过时,他们惊喜地欢呼,用戏谑的口吻表达庆幸,称她必成大器。
图/@野比大熊
那些眼泪与鼻涕齐飞、呜咽和口号齐鸣的壮烈场面,已无人再愿重新经历。
回过神来,人们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爱的教育,根本就不需要声嘶力竭。
《让传销式“感恩教育”远离校园》. 新京报, 2017-5-26
《4000多名师生集体痛哭,感恩的扭曲还是教育的沦丧》, 中国新闻周刊, 2017
《朔州某小学数千学生听演讲集体痛哭 是感恩教育还是洗脑营销》, 新京报, 2017-5-26
《我们需要怎样的感恩教育》, 光明日报, 2017-6-12
《山东一小学办感恩演讲会 百名学生下跪痛哭》,网易新闻, 2014
《感恩教育的鳄鱼之泪》, 南方周末, 2014-10-30
✎作者 | 库珀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1.《【嘉定小学毕业作文结尾】集体哭泣的感恩教育,我拒绝接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嘉定小学毕业作文结尾】集体哭泣的感恩教育,我拒绝接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6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