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物的行动行为是性格和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我们通常说,具体写东西,主要是描写好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动作写得具体,事情的过程更清晰;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在人物的动作勾勒出来的时候就会凸显出来。要描述人的行为,必须仔细观察人的动作,仔细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短语。
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语文课上,他在电扇呼呼的响声中迷迷糊糊的“钓鱼”,被老师叫起来答题。他站起来,努力睁开眼睛,看着老师。听完同学在背后重复老师的问题,他好像突然“活过来”,恢复了平时的灵性。一双黑色的眼睛在他的大眼睛里不停地转来转去,一会儿四处求救,一会儿胡思乱想。当他终于等到了身后同学的提醒,他开始动嘴唇,结结巴巴。勉强被老师“赦免”后,在老师转身写字的同时,他又做了一个得意的鬼脸,同时转头对提供答案的同学说了一句“谢谢”。
这种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调皮的瞌睡者。
再读一遍下面这段话:
萧春兰眨了眨眼睛,歪着头,神神秘秘地说:“爷爷,你把耳朵凑在一起...更近。”爷爷点点头,把耳朵凑到小孙女的嘴边。“告诉你,爷爷,我叫三好!保密!你不能告诉别人!”爷爷像个小顽童似的听着,把声音放低到肖春兰的耳边,竖起大拇指,有点激动地称赞道:“太好了,爷爷恭喜你!”我越说越大声,越被肖春兰盖住:“小声点,小声点!”他们俩笑得像贼一样...
你看,这段话是小声写的,很成功。第一,内容具有窃窃私语的特点。肖春兰第一次被评为好学生。当然,她很开心。她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爷爷,又怕别人知道,让爷爷保密。她有害羞的心理。只悄悄说符合实际情节。第二,用了很多关于“悄悄地”的动词,比如“歪着头”、“神神秘秘地凑着耳朵”、“凑到他嘴边”、“压低声音”、“捂住嘴”、“笑成一团低声耳语”等等。这种内容与这些动作文字紧密配合,使得两人窃窃私语的场景生动有趣,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悄悄”窃窃私语的艺术效果。
那么,如何描述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
第一,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连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要按顺序连续写。
例如,以下两段:
1.莉莉抿着嘴,弓着腰,慢慢蹑手蹑脚,一步一步地靠近它。靠近,靠近,她悄悄地把右手伸向蝴蝶。两只张开的手指合拢,抓住了粉红色蝴蝶的翅膀。小李高兴得跳啊跳。
2.他弯下腰,篮球不停地在他手底下来回拍着,左拍右拍着,眼睛滑滑地打转,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左右转弯,跨过了两层防线。我来到篮下,一只老虎跳起来转身就要开枪。在空画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后,篮球毫无偏地落在了篮筐里。
捉蝴蝶打篮球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些甚至有学生自己参加。但不具体。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上面两段生动地描述了捉蝴蝶和打篮球的连续动作。
再读下一段:
摊主看到有人减速,马上招揽生意。一位顾客挑选了一根又长又粗的手杖。摊主先把甘蔗夹在胳膊里,拿起一把多功能刀,可以剥甘蔗,也可以切甘蔗。砍掉长满胡须的甘蔗头。然后开始剥一层厚厚的皮,一定要做的又快又准,切水果一定不能切的太硬,也不能切的不完全。当它被切成四五节时,摊主让顾客拿一根切好的甘蔗。他拿了一把刀去切,然后切下一个。接下来像这样先切好再一根一根切好,然后把甘蔗切好,把白甘蔗装进塑料袋里。摊主拿出磅秤称了称,先把袋口钩在磅秤的挂钩上,然后移动重量,直到重量与甘蔗平衡,就知道了这袋甘蔗的重量。
摊主的“夹、拿、砍、劈、钩、动”等一系列连续动作,生动地展示了他的业务熟练程度。
第二,动作描写有目的性,能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地摘下眼镜,用衣服下摆擦镜片。“嗯嗯……”他正要说话,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匆匆搜了一下盘子,赶紧拿出一盒火柴,然后就放心地“嗯嗯”了两声。他站直了,声音特别大:“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有很多烟。毛老师站在门口喘着气。他的头冒着热气,鼻子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汗水,眉毛愤怒地扬起,但嘴巴却咧着。他看到我们,惊愕地眨了眨眼,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一动也不动,就像电影里的“定格”。我们都像木头一样被钉在那里。
3.老人的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出生只需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揉成一圈,然后用手轻轻揉着,让它变得柔软光滑。然后,在上面摩擦,人的头、身体、腿就渐渐分开了。他左手拿着泥人,右手放在头上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扁帽。
以上三段都抓住了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动作。
例1讲的是一个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对“用衣服下摆擦镜头”、“匆匆看盘子”、“奔向口袋”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一个高度近视、动作笨拙、有点“迷糊”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针对脾气暴躁的人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特点。比如“站在门口喘着气”、“头上冒着热气”、“生气地扬起眉毛”、“咧着嘴往下笑”、“保持肌肉不动”等等。,生气时写出生动逼真的面部表情。第三个例子是抓住泥人的运动特点,写出一个别出心裁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准确恰当地使用动词。
阅读下面的例子,看看每一段中虚线单词的作用,并意识到所用单词的准确性。
1.来不及说了。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突然站起来,双手撑着,双脚踮着脚。左脚尖着站在起跑线上,屈膝,蹲稳。他的双手像两根木柱一样插在地上,全身微微前倾。他的姿势像一只起飞的鹰。
在这些短句中,有10个动词,如“跌倒、支撑、踮脚、攀爬、爬上、弯腰、蹲下、跳水、倾斜、飞翔等”,用于准确、逼真地描述运动员准备出发的姿势。
2.她挤进大门,放下包袱;上前一步,接过地上的草,用膝盖压着,俯下身,双手收紧草的腰,举了起来,扔进了院墙的一角。
本段中这些带点的动词用得非常恰当。写一个有能力,有技巧,有活力,有技术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3.她看见奶奶站起来,用双手抓住盖子,把它提起来。我挣扎着揭开几下,才稍微揭开一条缝隙。一股浓烟从厨房的炉子里冲出来,差点熏到奶奶的脸。奶奶漫不经心地用袖子拂了拂满是皱纹的脸,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老了,没用了!”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老妇人做家务的动作。用“揭、赶、熏、刷、抖”等动词,准确恰当地写出老年人工作动作的特点。以上例子都说明,必须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才能把人物的动态形象写得具体生动。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我们欣赏的都是小片段。请仔细阅读天津市红桥区儿童郭的《牵挂》,体会动作描写是如何表现事物的过程,如何表现人物的。
同伴的练习:关心
人们说我变了,成为一个热爱工作的好学生。心里很开心。每当发生这种事,我就会想起那件事,想起父亲对我的关心。
那是三年前的端午节。根据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很忙:妈妈泡了饭,爷爷洗了红枣,爸爸洗了粽子的叶子,哥哥剪了线。(用“忙”来概括“我们家”做粽子的事情,然后写下“我们家”每个人的“忙”动作。泡糯米,洗红枣,洗粽子叶,切串,都是做粽子前的准备。除了“我”,全家人真的是“忙”。至于我,平时在家什么都不干,当然也不需要插手这些事情!看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我闭着眼睛想,哇,这白瘦长的糯米一定很香啊!又红又圆又大的枣一定很甜!我太贪心了,把嘴都吞下去了。
我家做粽子的师傅都要数他爹。我看到他挑出两片又宽又长的叶子,熟练地把它们卷成喇叭状。然后他用小勺舀了几勺糯米放进“小号”里。然后他把三颗红枣均匀地放进去。最后三次,五除二,一左一右包好,用绳子捆紧,包好一个四角大粽子。由此,我可以被这个在家无所事事的人弄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真的很佩服我爸爸!(“条”“卷”“勺”“包”“方”“包”“裹”“铁”这八个动词按照包裹粽子的动作顺序排列,使得包裹粽子的过程具体而清晰。这八个动词一起用在一句话里,说明爸爸动作熟练。在具体动作描写的基础上,写出“我”的感受和赞叹:“我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佩服我自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李颖,我教你练包!”爸爸打电话给我。“包就是包!其实你可以多看看。”我和爸爸一样,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大“喇叭”,用勺子舀几勺糯米,放上枣,包起来。但是粽子在我手里,我却不听。过了一会儿,江米“拱起”出去了,我赶紧抓起一片树叶塞住。(包粽子用“滚、舀、放、包”四个动词的过程与上一段爸爸的动作形成对比,突出“我”出丑:“抓”和“挡”不是包粽子的动作,而是“我”不得不做。)很难包起来,很惭愧!这是什么粽子?太胖了,是个大肚子的宝宝!看,外面有江维奥拉米,好像在对我露齿而笑!再看看桌子,是米饭和水...我白活了!
我偷偷看了一眼我的父亲,他正在对我微笑!“哼,有什么好笑的?这不是一种尝试吗?下一个好!”我拿起两片树叶,把它们卷成喇叭状。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只放了四茶匙米饭和两个枣子,所以粽子包得很快。我把它放在刚包好的粽子旁边,自豪地“欣赏”它。(第三次,为了避免重复写两遍,只写不同的内容:减少糯米和枣的数量)
“哈哈......”爸爸笑了,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我被两个和尚弄糊涂了,就这么看着他们。父亲指着我的饺子说:“你看看你的杰作,一个是胖和尚,一个是瘦老头!”说着,又是一阵大笑。我站在桌边,脸火辣辣的,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父亲很热情地对我说:“孩子,你平时娇生惯养,什么都不会。今天,爸爸想让你自己锻炼和工作。但是你太勇敢了。在你学会之前,你喊“是”。这个缺点是可以改变的!从小热爱工作,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
“来,我们从第一步开始学!”爸爸一边示范一边说:“你看,卷成喇叭状以后,糯米就不要再放了,枣要放均匀,包装要快,你看,就这样...还要注意绳子要绑在中间,而且要绑紧,不然煮的时候会散!”我按照父亲说的,小心翼翼地包装好了。一次,两次...渐渐的,我掌握了要领,饺子越做越好!(第四次用人物语言而不是描写手法来叙述包粽子的动作,重点是对动作要求的具体说明。)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粽子。我拿起自己包好的粽子,解开绳子,剥去叶子,咬了一口。啊,饭好香,枣好甜!粽子今天比任何一年都好吃!(“捡起来...解开...“咬一口就详细了。)
虽然已经三年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被学校评为“小工专家”的时候,高兴得想马上飞到爸爸面前说一句“谢谢关心!”
这篇作文说明“爸爸对我的关心和教育,渗透在做粽子四次,吃粽子一次的动作描写中”。第一次用八个动词来形容包粽子的动作,显示了爸爸包粽子的娴熟技巧。在第二个对做粽子这个动作的描述中,用了四个动词来指出我不会做粽子这个事实。前后两个动作的描写对比,暴露了“我”劳动能力差的弊端。第三个描述做粽子的动作,意在表现“我”的思想缺陷,能力差,心胸不开阔。为了避免文字上的重复,这里对包粽子这个动作的描述做了简化,换成了对自己包的粽子“欣赏”的描述。第四个做粽子的动作描写是结合描写人物的语言。这样,说明爸爸从思想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两方面帮助了我。文章还描述了吃粽子的动作,对这些动作的描述显示了“我”学习技能后的喜悦。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中国贝壳采摘
1.《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写作指导】怎样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呢?这些技巧你应该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写作指导】怎样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呢?这些技巧你应该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9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