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1913-1968),原名杨,山东蓬莱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如《荔枝蜜》、《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限峰》多出自《杨朔散文选》。杨朔对当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建国初期写的散文,以纪实和叙事为主,接近报告文学。此后,他有意识地借鉴了诗歌的一些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将散文的叙事风景与意境的创造结合起来,持“写得像诗一样”的主张。这种散文的诗化写作,对当时和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6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使从化名扬天下。我相信这部《荔枝蜜》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因为它曾被作为国家教科书(现在已经没有记载)记载在《中国散文集》里。时隔40多年,依然回味无穷。
回到1961年,著名作家杨朔先生来到从化温泉疗养,在那里住了几天。在休养的日子里,杨朔没有“闺房”。在从化,他看到了野生荔枝树,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多次参观“蜂楼”。在《蜜蜂楼》中,杨朔遇到了养蜂人老梁,老梁在听到蜜蜂“爱劳动”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蜜》,“他们从不争吵,他们什么都不在乎,他们继续劳动,他们继续炼蜜,他们一天一天一个月的辛苦”。
当时杨朔对蜜蜂和养蜂很感兴趣。“当时从化蜂场参观的人很多,有时候一天接待好几个批次。杨朔来从化休养了很久。他多次参观我的养蜂场,对蜜蜂和养蜂很感兴趣。杨朔先生博览群书,询问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技术,有时还会操作。他的《荔枝蜜》很深情,很受欢迎。他离开从化的时候给我寄了两次书,每次都是装在一个大包里,一共100斤。不幸的是,这些书已经丢失了。”在中国养蜂协会副主席颜之力先生撰写的《纪念老养蜂人梁柏基先生》一文中,在《荔枝蜜》一文中也称“老梁”的梁柏基先生描述了当时杨朔来从化的情形,说明杨朔对荔枝蜜情有独钟。
杨朔来到从化,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它始终蕴含着人、社会、自然的多彩之美。作家的使命之一是在广阔的生活中发现和塑造美。从小到大,杨朔总是把每一篇文章都写成诗。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眼睛里充满了诗意。他一直生活在诗歌领域。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荔枝蜜是生命深处发现的“美”。据说为了发现和塑造这种“美”,杨朔准备了很久。
1955年初夏的一个傍晚,郭文同(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师,刘本彦与杨朔)在刘本彦家遇见了杨朔。当杨朔兴致勃勃地说,每年夏天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有70多种荔枝成熟时,郭看着他笑了:“你应该写一篇关于荔枝蜜的文章!”杨朔点点头,说:“对,我有这个想法。苏东坡曾经有一句诗‘日本荔枝三百颗,我不在乎做岭南人’。如果有机会重游岭南等地,一定要观察观察,写篇文章。”散文《荔枝蜜》是杨朔经过五年的推敲和观察写成的。可见优秀的作品来之不易。1961年春,郭读了杨朔的《荔枝蜜》,后又写了《紫藤下忆杨朔》一文。
时至今日,“荔枝蜜”依然有它的影响力,从化荔枝蜜依然名闻遐迩。“蜜蜂在酿造蜂蜜和生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类最甜美的生命……”我们在品味“荔枝蜜”的同时,也在品味从化人的辛勤劳动,他们在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就像轻蜂一样,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酿造着甜蜜的生活。
文章来源/广州从化发布
正文/记者黄
图为数据图
网络编辑/王瑞军
1.《荔枝蜜原文 【名家在从化】杨朔酝酿五年才写下《荔枝蜜》,背后的故事原来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荔枝蜜原文 【名家在从化】杨朔酝酿五年才写下《荔枝蜜》,背后的故事原来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0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