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接受真理的局限,才能享受至高无上的自由——四班的陆云如。”“在黑暗中,你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和一个清醒的自我郑六班的陈豪”“哲学就像一个聪明的老人,指引我们打开创新的大门!学习儿童哲学让我可以尽情释放脑海中所有的奇思妙想,让我们在思考中更有思想、更有创造力——余,三班……瓶装的原味矿泉水因为印有儿童哲学语录而变得“睿智”。
12月16日,2020年全国少儿哲学教育冬季论坛参会人员步入会议室,摆放在座位上的几瓶“哲思”矿泉水惊艳全场。探索儿童哲学教育20年的温州瓦市小学,通过一瓶矿泉水瞬间点燃了大家对其哲学教育的好奇和热情。
本次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温州教育教学研究所、鹿城教育研究所、温州市瓦市小学主办。来自中国儿童哲学联盟学校的近200名教师参加了论坛,并在网上直播。
名词解释
儿童哲学:儿童哲学启蒙课程。从儿童熟悉的案例出发,围绕哲学话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辨,让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观察自然、理解社会和自我意识的水平,发展批判性思维、原创性思维和关怀性思维,促进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发展。
直接打教室
生活中的哲学思考
两个孩子的到来,是否买学区房,在情感和法律之间如何选择...在温州瓦市小学的哲学课上,生活中思考这些话题是很正常的。很多人觉得先进的哲学似乎如此普遍,以至于已经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本次论坛中,瓦市小学展示的三堂哲学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这所学校的李晓阳老师选修了一门专门的儿童哲学课程,“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通过新闻导入,引导学生讨论课间跑步的利与弊,提出应对策略,并相互交流和评价。许绍达老师展示了课外阅读+儿童哲学整合课程《有用与无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辩论、联系生活,改变对有用与无用的片面看法。张琦老师展示了《我们制定的班规》,道教与法治+儿童哲学的收尾课程。他带领学生考察班规,介绍柏拉图的“复习法”,然后讨论班规,比如“为什么不能戴电子表”,讨论它们合理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形成集体意见。
在沙龙测评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魏昱认为,这三个班的学生思维非常深刻。由此可见,瓦晓20年的探索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深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鹿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沈根发认为,哲学课就是从孩子的角度,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学生的价值观,而瓦市小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有效的探索。
目前学校三至六年级每周一次儿童哲学课,一至二年级每周一次绘本哲学启蒙课。哲学作为校本课程,有两套教材。初三第一套教材分为上册和下册。每节课由两组含义相反或相关的哲学词汇组成,如“大与小”、“得与失”、“计较与付出”、“索取与放弃”、“成功与失败”、“偶像与榜样”、“方法与目的”、“理解与宽容”、“天赋与友谊”、“性格与命运”。
第二套教材借鉴了原课程的长处,分为观察自然、认识社会和自我意识三个部分,系统安排在四至六年级。
辩论哲学
家长和孩子掀起“头脑风暴”
家庭微观哲学是瓦市小学儿童哲学教育+的内容之一。顾名思义,孩子的哲学进入家庭。该校校长吴将儿童哲学的对话形式引入家庭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家长说,孩子做”的家庭教育模式。鼓励家长在接送途中、饭桌上以及闲暇时间,与孩子就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到深入思考的全过程,让孩子变得更有思想。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有助于改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今年上半年,瓦晓举办了名为“疫情下的哲学”的家庭微哲学活动。儿童哲学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着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部分列举了几十个问题供家长和孩子选择和讨论。活动结束后,学校选出了最好的案例,并编写了一本综合书籍。
从人和自我来说,要理性看待“恐惧”这个问题。比如SARS-CoV-2至今没有特效药,人们对这种病毒非常恐惧。应该害怕吗?
在人与自然方面,运用把握主次矛盾的思辨方法,渗透正确的动物观。比如,如果科学家最终发现SARS-CoV-2是从一些野生动物身上传给人类的,我们会把这些野生动物全部消灭吗?消灭它们这样就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从人和社会来说,有引导理性思考孝道的话题。比如老师经常教育学生孝敬长辈,疫情期间不能给长辈拜年。这算不算孝顺?对于资源合理利用这个话题也有理性的思考,比如疫情期间口罩短缺,你觉得要不要抢购口罩?
亲子对话
创造正确“三观”的四种途径
2016年,瓦市小学启动了儿童哲学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开设了“家长读儿童哲学书”、“家长与儿童哲学对话”等家庭微课项目,以促进儿童哲学对家庭的辐射,最终推动家庭改革。
经过五年多的儿童哲学向家庭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习惯于用微观哲学的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次关于“为什么我爸妈不给我买智能手机”的讨论,学生郑宏凯说:“我明白,要看问题,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为买智能手机发愁。”爸爸说:“讨论的过程不仅是我和孩子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亲密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已经整理了四个瓦肖家族的微观哲学案例,包括上百个案例。在其中一个被选中的案例中,记者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你是否在乎我的成绩,我不想长大,我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等等。
有家长说,除了问学习成绩,怎么找一些话题跟孩子聊?瓦市小学办公室主任盛道新先生可以有意识地从四个方面寻找线索:一是新闻事件,比如两个孩子的话题;第二,亲子阅读,比如低段读海龟,讨论坚持的价值。中间一节,读《老糖夫妻旅行》,讨论如果网络评论绑架生活会怎样。高水平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探讨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此外,哲学绘本也可用于亲子交流讨论,如“酷熊系列绘本”、“思维哲学绘本”。家长可以阅读《教孩子学会思考》等书籍;第三,社区事件,比如居民区行人受到车辆影响,你怎么看待他们是行人?作为车主你怎么看?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你怎么看;第四,家庭生活。我考砸了一个我很有把握的考试,或者说输了我准备了很久的比赛。我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过程和结果?
此次论坛上,瓦市小学校长吴介绍了儿童哲学项目“在迭代中前行”。他说,儿童哲学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道德困惑出发,让儿童经历整个探究过程,最终实现儿童“三观”的培养,这是一门真正以人的培养为目的的学科。近年来,从一门儿童哲学课程到一系列“儿童哲学+”课程,学校不仅开发了儿童哲学课程,还扩展到学科整合课程、少先队活动整合课程和“家庭微哲学”活动。儿童哲学课程对孩子一生有用,魅力无穷,是学校坚持20年背后的动力。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深度思考中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振宇博士说,儿童哲学应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不仅仅是讨论思辨问题,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价值观引领。瓦小非常重视实用策略,把“知”转化为“行”,做到知行合一,特别好。
来源:温州都市报
1.《温州宝宝论坛 2020全国儿童哲学教育冬季论坛在瓦市小学举行 让儿童在思考中成为独特的自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州宝宝论坛 2020全国儿童哲学教育冬季论坛在瓦市小学举行 让儿童在思考中成为独特的自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6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