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背筋膜前叶和腰椎肋肌附着于L1 4横突的顶点。当无菌性炎症发生在这个肌肉附着处时,就会引起腰痛。一般来说,L1~3横突尖部疼痛常并发肋弓痛、上腹部带状紧绷、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呃逆、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等。上腰椎节段双侧横突疼痛可向上传导,会聚于T11、12或L1棘突,在传导区形成棘突疼痛和传导压痛点。
当检查者按压两侧L2横突尖端导致疼痛,再按压T11、12或L1棘突时,该传导区棘突疼痛和传导压痛点自行消失。然而,当两侧的L2横突尖的按压停止时,这种传导信号将重复出现。只有当横突尖处痛经长时间不愈合,导致疼痛传导区软组织继发炎性病变时,按压两侧L2横突尖只能缓解传导区部分棘突疼痛和压痛,不能完全消除。此外,L2横突尖端疼痛也可通过前向传导导致腹痛。
检查方法:双侧腰痛患者可以俯卧位,单侧腰痛患者也可以侧卧位,腹痛患者可以伸腰站立位检查。检查者的两个拇指尖分别压在两侧腰部,靠近第12根肋骨的下缘,位于L2横突处,将左右两侧的L2横突尖向内、向上相对深按压,进行滑动按压,找出压痛点。随后按压腰部两侧L3和4横突尖上的拇指尖,依次向内滑动按压左右横突尖,找出L3和4横突尖的压痛点。至于L5横突的点,只是髂腰韧带的附着点,不容易产生无菌性炎症。
2.第12根肋骨下缘的薄弱点
下面是下后锯肌、腰椎肋肌和腰椎背筋膜前叶的附着点。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出现腰痛。也可以沿着肋骨传到上腹部,造成肋弓疼痛。与L2横突尖端的疼痛完全一样,它也能引起一系列类似上述的腹部体征。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时,在检查L2横突尖压痛点的位置,检查者的拇指尖稍向上移动,然后转动指尖使螺钉朝上,向上滑动按压第12根肋骨的下缘,找到压痛点。
3.腰椎棘突主要是腰筋膜后叶、后下锯肌、多裂肌和棘肌的附着。按压无菌性炎症的部位会引起腰痛、腰骶痛或骶尾部痛。孤立病例少见,常与深部腰肌损伤并存。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检查者沿各棘突端或骶骨中脊端侧向前内滑动按压拇指尖。如有病灶,可发现压痛点。一般L4棘突至骶中脊的压痛最常见。
4.腰椎和骶骨背部的压痛点
腰骶部软组织损伤时,从L1椎板到S4中嵴的骨膜受到腰部深层肌肉损伤的影响,会出现无菌性炎症。L3~S2是最常见的站点。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时,检查者将拇指尖自上而下滑动按压在L1椎板上至S4中脊背面,出现无菌性炎症时可发现压痛点。
5.腰椎关节压痛点
这个区域是多裂肌和棘肌的附着点。无菌性炎性病变会导致与“腰深肌压痛点、腰背筋膜”同样且更为严重的临床表现。腰椎后关节压痛点是腰深肌的主要疼痛部位。传统观念将其误诊为“后关节综合征”。事实上,疼痛从来不是由后关节的骨和软骨组织引起的,而是由附着在后关节外部的多裂肌和棘肌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时,检查者用两拇指尖从椎板处向外微移,垂直深按腰椎后关节突,依次滑动按压,即可发现压痛点。
6.骶棘肌外侧下端附着处的压痛点
骶棘肌后叶的下外端和腰筋膜的连接从腰三角外缘的髂嵴开始,沿着髂后上棘的内上缘和骶髂关节的内缘到骶骨的末端。发生无菌性炎性疾病时,出现腰痛、腰骶痛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传导性麻木、下肢刺痛或瘫痪。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检查者的拇指尖从腰椎三角外缘的髂嵴开始,向内至髂后上棘内上缘,再向下至骶髂关节内缘和骶骨末端。滑动肌肉附件可以找到表面压痛点。一般情况下,髂后上棘内上缘的髂嵴压痛最为严重和常见。
7.髂嵴压痛点
它是外斜肌、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背阔肌和缝匠肌的附着体。其中,前三腹肌髂嵴附着的损伤是腰痛、腰腿痛或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斜腹肌附着于髂嵴外唇,内斜腹肌附着于髂嵴中唇,横腹肌附着于髂嵴内唇。无菌性炎症期间会出现疼痛。
检查方法:患者侧卧或俯卧,检查者用拇指尖沿整个髂嵴滑动,对准肌肉的附着处,即可发现压痛点。除了髂嵴内的高敏感压痛点外,胸下肋缘疼痛部位也可发现高敏感压痛点,也是受损病灶内斜肌上端的附着点之一;通过髂嵴肌附着处压痛点强刺激按摩缓解主诉疼痛后,下胸外侧传导压痛点也死亡,自行消失。
台湾书籍
1.《腰椎压痛点位置示意图 腰骶部压痛点检查方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腰椎压痛点位置示意图 腰骶部压痛点检查方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52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