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关键词:重命名
上海海事大学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由于高校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出现了高校合并和更名的趋势。由于专业学科性质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上海海事大学避免了被合并的命运,但更名势在必行!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更名之风四处蔓延,海事学院无法免俗。那段时间,不应该说在上海,和海事学院性质和规模相同的学院都改名为大学,比如铁道学院改名为铁道大学,机械学院改名为华东理工大学,水产学院改名为水产大学等等。,是交通部下属的四所老学校,都是由专科升格为大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位于上海的百年名校,海事学院有落后于时代或者有问题的嫌疑。
第二,更重要的是,不及时更名,意味着办学水平低下。本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学和学院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可能会有专业或者学校规模的差异。好的学院可能比一般的大学好。如北京著名的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八大”院校;华东化工学院和上海华东纺织学院,如英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但是在中国,坚持下去就不会被理解,学院的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意见。而且在当时中国的背景下,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学院比大学低一个档次。此外,新建院校一般称为学院。如果不及时更名,会被社会误认为新建院校,甚至私立院校。
老校园风景
第三,更名可以带来发展机遇。因为,当时教育部有一套学院更名为大学的评价指标,达到才可以更名。这意味着同意改名意味着学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果条件暂时不具备,可以借此机会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资源,加快发展。
在上海和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校的努力,上海海事大学于2004年5月正式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1909年起,船政部在上海邮电高等工业学校诞生。经过95年的艰辛和辉煌历程,上海航运高等教育终于在新世纪初以新的姿态扬帆破浪,开始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交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
从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多次更名。更名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除了抗战时期淞沪之战后,台湾省吴淞泡的校舍被日军炮火摧毁,学校被迫迁往重庆,更名为重庆商船学院,再合并为交大,交大也因为学生潮搬到了同一个地方,其他更名次数都与学校的升级发展有关。从历史上看,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包括:上海邮电高等工业学校船政管理系、吴淞商船学校、交通部吴淞商船学院、国立吴淞商船学院等。,然后两次改名,明确了学校的高等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民族性质。解放后,交大航海管理系与吴淞商船学院合并,更名升级为上海航海学院。学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学校更名,都是学校发展的新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国家交通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百年高等航运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老校园风景
说起改校名,有两件往事值得一提,都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一是海事学院更名为浦东大学。这是一些积极主动的老师的倡议。主旨是呼应党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相信上海的大学都集中在浦西,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经济、文化、科技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因此,我们想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基础上,效仿深圳大学,成立浦东大学。一群中青年教师为此奔走呼号,到处游说,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此事。其中外语系的左彪教授最为勤奋。据说这件事已经得到上海高层领导的重视,但不知何故却以失败告终。我猜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新区和特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另一件与更名有关的事情是,为了恢复曾经中断的上海高等航海教育,吴淞船政学院校友会多次正式致函交通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将上海船政学院更名为吴淞船政大学或将其船政学院更名为吴淞船政学院。由于某种原因,这个要求没有实现。后来,新学校建成后,作为中国航海高等教育源头的丰碑——吴淞商船学院就被建到了校园里。学校多功能化工运输教学实验船命名为“吴淞”,也是对吴淞老校友的一种补偿和安慰。
第四个关键词:上学
临港校区建设中的一号门
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从陆家嘴的民生路迁至东海的临港新城。9月,值此上海高等航海教育百年华诞之际,在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纪念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百年华诞和上海海事大学落成典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1976年校友、交通部长、上海市市长王家瑞,国内各大航运企业负责人及海内外校友出席会议。至此,上海海事大学在新世纪成功搬迁!
上海海事大学在临港办学,是中国高等航运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启了中国高等航运教育的新篇章,展示了上海海事大学发展的新里程碑,为上海航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空间。
校园的角落
新校区东临滴水湖3公里,西临东海大桥,远处是洋山深水港,距上海市中心75公里。校园占地2000亩,学校环境优美,空范围广泛。教学科研设施和生活设施在同类大学中是一流的。相比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的民生路老校区,办学空间空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虽然离上海市中心很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庄,这个距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师生逛街,买书,查资料,找数据,找数据,和城市高校没有时差。即使去市里做生意,听课,辅修第二专业,参加会议等等。,有地铁,火车,发达的公交线路,但最大的不足是要多花一点时间。
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高校布局来看,最大的原因是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就在港口附近。作为离航运中心最近的大学,搬到港口,贴近服务,是自然的选择,也是形式逻辑的合理推论。但从更深层次来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拓展海事大学的发展空。要办一所多学科、高水平、世界知名的海事大学,民生路的面积空显然不够,必须向外拓展。去哪里,上海市中心肯定没有地方。广阔的郊区是最好的选择,靠近深水港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另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新智能、新制造业,建设一个80万人口的新城市。大学不仅可以为其服务,还可以增加人才,扩大人口。一所大学2万人左右,五所大学一次能聚集10万人。这是聚集人气,增加人口的捷径。
128事件中被毁的旧学校的遗迹
上海海事大学历史上两次迁到重庆,一次是抗日战争,上海沦陷,一次是解放初期。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大学调整到大连。如果说那两个学校的举动,不管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实际上曾经中断了上海的高等航运教育,对上海乃至中国高等航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搬迁是适应国家交通发展,特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积极选择,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呼应。我们坚信,在上海和交通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积极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向指引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斗下,搬进香港附近的百年名校——上海海事大学,一定会焕发青春,大踏步前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上海海事大学玉凤轮
点击阅读:改革开放40年上海海事大学的变化
作者|刘泽宇
原文发表|海大校报
部分图片来源|学校历史博物馆
1.《上海海运学校 上海海事大学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迁(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海运学校 上海海事大学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迁(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8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