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盖高三新一轮历史复习的相关策略

以2018年全国卷为例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结束。全国使用国卷的考生大多认为2018年的三套国卷历史试题比往年容易。与参考答案相比,正确率明显高于模型测试。虽然比较简单,但还是需要对这三套国卷进行全面细致的客观分析,以指导我们新一轮的初三历史复习。在本文中,作者将重点分析试卷的一些新特点,并为我们准备2019年高三第一轮复习提供一些启示。

继续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表现更加突出和明显。2018年《中国》第一卷第29、30、31题分别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第二卷第三十题和第三十一题,分别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政策和“一五”期间的经济建设。全国卷三题29、30、31分别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50年代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80年代的乡镇经济体制改革。相反,2015年和2016年涉及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以及抗战后加大经济干预的政策。可见,近两年有关国民党和抗日战争的相关试题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国卷上。2017年和2018年更突出的是党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习近平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在以后的复习中注意。

有效处理选修教材的知识

据我所知,有些老师在处理选修教材时,往往会从每本选修教材中拿出一两本有典型、重要主题的单元,重点教学生如何回答选修问题及相关要点。当然,这种处理方式很实用。毕竟三个选修题的材料和答案大多不是来自教材。但今年高考,第一卷41题涉及清末新政,46题涉及英法绥靖政策,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三卷47题涉及唐太宗的历史功绩。以上内容可以在选修教材中逐一找到。考生如果把握不好,很难考高分。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复习后期,仍需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对涉及的单元进行重组,最好与要求的内容重新整合,构建知识体系,树立学生的时间观空。比如说20世纪初的清末相关改革,就能想到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夯实基础,重视历史观

在今年的国卷中,有许多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如国卷一中关于墨家的24个问题,国卷二中关于加强唐朝皇权的26个问题,国卷三中关于孙中山思想的29个问题,关于罗马公民权法的32个问题,关于奴隶贸易的33个问题。以《全国卷三》题目33、34、35为例,如果考生对时间空有一个很好的概念,以上三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要注意在一轮复习中巩固学生的基础。此外,国卷还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考生如果能有效掌握相关历史概念,就能轻松做出选择。比如《中国》第一卷的25题涉及缓冲城镇。考生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增加更多缓冲城镇的历史事实,结合题中表格,可以选择正确答案。全国卷一的32道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中国》第二卷的25个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个体农民经济概念的把握。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注意一些恰当的历史术语的概念辨析。

基于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国卷中的小论文可谓形式年年变。今年也是如此。2018年全国三卷第42题涉及历史现象,重点是让学生跳出表象,调动和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第一卷的42个问题呈现了《鲁滨逊漂流记》的部分情节内容,让学生从选取的内容中选取一个情节,指出近代早期的重要历史现象,并进行总结和评价。《中国》第二卷的42个问题也呈现了一份关于汉阳铁厂发展的书面材料,使学生能够从汉阳铁厂的艰难经营中提取出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启示,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解释。《中国》卷三的42道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根据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古今人物》中的一些人物及相应等级绘制的表格,让学生对表格中的相关人物及相应等级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说明。三个问题给出了三个历史现象,但学生需要立足于现象,能够根据所学看到现象的背后和本质。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读素养。在以后的准备中,可以加强这类试题的训练。当然,试题形式也在逐年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一轮复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论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关注当前政治热点,研究相关学术专著

高考从不回避热点。今年恰逢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两者都涉及国卷。此外,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化、近代现代化中的中英比较、中国国家基层管理、国家统一、第三世界崛起等热点话题都体现在三套卷中。高考前,笔者给考生出了一道材料题,也是关于中国从古至今的基层管理。有些问答和国卷里的挺像的。所以要关注时局,能够围绕这个热点,系统的复习和训练相关的试题,既能创建相关的试题,又能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

此外,笔者发现郭德宏等人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历史手稿》和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在今年的三套卷中多次出现,其中包括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多次被引入高考试题。因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对近年来国家卷中常用的历史专著进行分类总结,并有计划地邀请一些内容进入课堂或试题进行一轮复习。这样就培养了考生的相关能力,高考可能会遇到一些熟悉的材料。

加强图表试题和对比试题的练习

图形能让人一目了然,既减少了单词的阅读量,又能让学生通过数字更直观地感受到某些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全国卷中,图表占了很大的比重。2018年全国卷一有两个图表题,全国卷二有一个,全国卷三有三个。所以需要注意相关的解题技巧。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具体的数字找出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然后根据所学来解释变化。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此外,笔者发现,就主观题而言,比较题今年出现了多次,一般表现为:总结变化,比较差异,指出相同特点。具体表现为:2018年41题第一题,45题第一题,46题,47题。全国卷三题41、42、45、47的第一题、第二题。回顾前几年的真题,虽然有比较题,但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密集过。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三复习中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总之,纵观近五年的国卷历史试题,无论是阅读量还是试题难度都有所下降,考生的信心大大增强。在新一轮的复习中,我们的老师应该能够结合近年来高考的特点和近年来当前的政治热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阶段的历史给予特别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除了上述几点,还有原因、特点、影响等主观问题,可以系统总结,让学生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总之,一轮复习一定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墨守成规,每年都要坚持同样的模板。

1.《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教学研究】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遮谈新一轮高三历史复习的相关策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教学研究】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遮谈新一轮高三历史复习的相关策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69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