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成旅

翻看民国的资料,经常看到混成旅这个词,很多名人都是从这个位置跳出来成为军事领袖的。比如说,冯玉祥真正的成功应该是1914年,他的家族重组为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冯玉祥在这个第十六混成旅的基础上发家致富,最终发展成为西北军中的几十万人。

很多人会搞不清楚混成旅是什么。其实是民国特殊时期的特殊组织制度。虽然日本有模仿中国组成的独立混成旅团,近代也有一些混成旅,但并不是军队的主要战术单位。

混成旅起源于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师和其他兵种组成的混合编制。一般来说,一个混成旅通常有4000多人。

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决定进行军事改革。学习的理念应该是向德国学习。毕竟清政府一直在向德国学习。当然,日本的军事制度是照搬德国的。所以可能是基于本土化的需要。北洋常备军由日军编制,以镇为基本战略作战单位。镇下有两个协会,协会下有两个目标,目标下有营。

混成旅的由来及发展

袁世凯率先在北洋编六镇。大概有七万人,一个镇一万多人。按照现在的理解,其实是一个划分。“镇”是“师”,“团”是“旅”,“标”是“团”!

1907年,清政府决定模仿北方六镇,在全国范围内培养36个新军镇。事实上,在清朝灭亡之前,中国有14个城镇和18个混合协会。

1912年,北洋政府正式将镇、会、标改为师、旅、团。这里的十八混成旅,就是后来的混成旅。基于当时的复杂形势,袁世凯迅速扩编北洋军,增设12个师、16个混成旅。整个袁世凯时期,混成旅应该只有17个。

正常情况下一个师一万多人,不适合民国时期的常规作战。派遣整个师通常需要一场大战。但总旅兵力太少,缺乏必要的武器,无法在战时独立完成作战任务。于是,混成旅应运而生。混成旅相对于总旅增加了很多兵种,是一个正常旅的PLUS,是一个师的缩小版。

混成旅的历史作用

混成旅的实力在于其一定的军事独立性,并不完全服从师的安排。所以袁世凯在建军的时候,花大力气编混成旅。当时北洋政府控制的军队有33个军师,混成旅达到97个,是最实用的战术单位。

1914年袁世凯入川,三个混成旅入驻。

另外混成旅还有一个优势,编制不固定,基本是一万人,混成旅可以自由发挥。在一些贫困的地方,一个混成旅有三四千人,而冯玉祥的混成旅应该有点彪悍,有上万人的兵力。

但随着军阀混战的加剧,规模越来越大,混成旅显然不适合常规作战,其编制应逐步正规化。师是师,旅逐渐是旅,实际上加强了作战单位。毕竟混成旅其实不利于军事指挥。

1925年,冯军控制北洋政府后,开始逐步将混成旅改为师。但是北洋军阀响应国民革命军的时候,可以说是大败。北洋军阀除歼灭吴、、孙外,剩下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北伐战争中,他们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接受了改编。1928年,

最后北洋军阀退出了历史舞台,混成旅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可思议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可能基于接地气的考虑,建立了独立的混编旅。就现代国防形势而言,连旅都不是一个普通的作战单位。师直属团的直接管理应该更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

1.《混成旅 什么是混成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混成旅 什么是混成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2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