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36个重点城市有1000多万人遭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占通勤人口的13%。
其中,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为47分钟,距离为11.1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平均通勤时间超过45分钟的城市。
居民通勤问题正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幸福感提高的主要因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36个国家重点城市中,超过1000万人遭受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占通勤人口的1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日发布了《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时间消耗监测报告》,测算了36个城市的平均单程通勤时间消耗、城市可通勤45分钟的人口比例、单程通勤60分钟以上的人口比例。
报告称,随着大都市区和城市群的发展,居民通勤正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幸福感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特大城市通勤需要很长时间。北京“住职分离”程度最深
报告称,45分钟内通勤者比例达到90%,这是城市繁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此前,上海、南京等地也提出将45分钟通勤的80%~90%作为城市运营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和发展目标。
然而,在该报告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中,45分钟内通勤者的平均比例为76%,远低于90%的目标值。
按城市规模计算,四大城市45分钟通勤人口平均比例仅为69%,其中北京为58%,在36个城市中排名最后;广州和深圳分别为75%和76%,达到或接近36个城市的平均值。
数据显示,四个特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9.3公里,而北京为11.1公里。根据该报告,北京通勤时间为47分钟,是中国唯一一个单程平均通勤时间超过45分钟的城市。
特大城市通勤时间长的背后是居民职业和居住地的分离。根据恒大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1.7亿新增城市人口的80%将分布到19个城市群,人口将集中在都市区的核心城市。中国纪检监察研究院交通部5月份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由于房价、就业机会、家庭、教育等因素,居民往往难以选择居住和就业的最低通勤地点,而职业与居住分离的不断深化,反映了现实中城市职业与居住供给的不平衡。
为了缓解中心城市的通勤拥堵,“积极溢出”成为一种趋势。以北京为例,“十四五”期间,通州作为城市的副中心,将建成130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亚洲最大的“站城一体化”交通枢纽综合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提速增效。
长途通勤意味着对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依赖将增加。“十三五”期间,上海、北京、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位居世界前三,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合肥、长沙、武汉的城市通勤不达标
中部三个二线城市都没有达到平均值。其中,武汉“45分钟内通勤比例”为73%,低于“特大城市”74%的平均水平;而长沙和合肥45分钟内通勤比例分别为79%和77%,低于一类大城市80%的平均水平。
《报告》称,合肥和长沙的45分钟通勤覆盖面尚未达到同规模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他们的城市通勤支持和保障不足,居民的交通和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撰文指出,随着都市圈的扩大,通勤半径空不断增大,中心城市通勤的影响往往超出自身的行政范围,因此应加大跨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明确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
以合肥为例,“十四五”期间,合肥将规划市郊铁路建设,在合肥建设长达一小时的通勤圈和生活圈。同时,合肥将启动合新高铁、武宁高铁建设,以都市圈城市化为目标,加快万江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城际铁路网,提升城际服务水平。
1.《北京通勤时间最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通勤时间最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4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