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英国《观察家》网站报道,临床生物化学教授特伦斯·凯莱(TerenceKealey)在他新出版的《早餐》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吃早餐是对健康的威胁,这引发了健康和医学界的热烈讨论。虽然这种观点令人震惊,与常识相反,但演讲者是一个完全的权威。看一下凯莱教授的简历,可以看到,特伦斯凯莱毕业于哈佛,曾经是剑桥的教授,现在是白金汉大学的副校长。于是,很多朋友在判断自己的观点真假之前就参与了社交媒体的传播,并多次转发“吃早餐有危险”的评论。先静下心来,看看吃不吃早饭,哪个更危险?
飙升和稳定的血糖不能只看数值
要分析吃早餐有危险的观点,还是要回到原文。凯莱教授发现早餐的危害是偶然的。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他在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早餐后血糖飙升,但午餐和晚餐前后血糖保持稳定”。
但是,对血糖有一点了解的人,可能会忍不住对“飙升”和“平稳”有一些疑问。首先,他吃饭前后的血糖指数是多少?是早饭前4,饭后飙升到7,还是午饭前10,饭后稳步上升到11?我们必须知道,这两种情况并不像数字增长那么简单。前者看似“暴涨”,其实是正常人会有的正常现象;后者看起来“稳定”,其实是不正常的。因为饭前血糖指数,也就是腹部血糖指数从3.9到6.2是正常的,而饭后血糖在一小时内达到9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饭前已经10了,饭后是否暴涨就不正常了。
了解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直接问凯莱教授了。早上吃饭空肚子会导致血糖“飙升”,但如果不吃早饭就吃午饭,那么吃午饭的时候还是会处于空肚子的状态,也会导致同样的所谓“暴涨”效应。以此类推,为了避免“暴涨”,是不是就不能吃晚饭了?
少吃多吃是一种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凯莱校长也有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人早上醒来都不觉得饿,那为什么还要吃饭?这不是白白增加热量摄入吗?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有点没有营养常识。只要看过饮食指南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国版的饮食指南还是美国版的饮食指南,每天摄入的热量都应该是固定的。根据年龄、性别、工作类型等个体差异,可以在膳食指南的对照表中找到相应的数值。
举个例子,一个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中国男性,中国饮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摄入量是2200大卡。而这两千多卡路里是在你觉得饿的时候一次性摄入的吗?当然要分三餐。少吃多餐是一种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当然,如果你有特殊目的,也可以少吃一顿饭。据说日本相扑运动员不吃早餐是为了增肥,每天热量分两餐。
不吃早餐真的很危险
早餐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吃早餐的时候身体刚从沉睡中醒来,是需要补充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补充或者是错误的,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比如长时间不吃早餐容易产生胆结石。胆固醇和胆酸比例失衡是胆结石的原因之一。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胆固醇,正是需要胆酸的时候,吃早餐正好可以促进胆酸的分泌。空腹部时间越长,胆酸分泌越少,胆固醇比例越高,以至于结晶析出附着在胆囊上,成为胆结石。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8小时睡眠+不吃早餐=12小时空腹部≈胆结石催化剂。
另外,不吃早餐会导致低血糖,大家都知道低血糖会导致头晕,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吃早餐去跑步会晕倒的原因。这是因为血糖浓度是保证脑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当血糖浓度较低时,大脑最初的反应是饥饿,如果不补充,就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产生幻觉。所以,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学习状态,应该吃早餐。
如果说吃早餐真的需要注意什么,那就是营养。常说“早饭是吃得像皇帝”,但不要误解这句话,认为大鱼大肉才是开早饭的正确方式。早餐要丰富适度,可以按照我们的饮食指南进行设计,让营养丰富、充满活力的早餐成为每天睁眼后的第一期待。
至于凯莱教授关于早餐分享的“新发现”,还没有经过科学方法的验证,非常不严谨。请听,但不要往心里去。
1.《专家称吃早餐危害健康 引发医学界热烈讨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专家称吃早餐危害健康 引发医学界热烈讨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3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