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清华一名年轻大学生在宿舍发生心脏骤停,在宿舍同学、120急救人员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脱离危险。
时间定在16:56,只听到一声巨响。同学们发现,一秒钟前还在电脑前浏览网页的赵峰,突然倒在地上,失去知觉,呼吸急促,吃力,脸色发青,呼吸很快停止。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否存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抢救,尤其是最初的4-6分钟,这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幸运的是,赵峰和他的同学们刚刚接受了心肺复苏术培训。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舍友迈出了营救赵峰的第一步。学生们有秩序地工作。有些人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有些人拨打120,有些人跑去拿4月份安装在校园里的AED。在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学生还触碰到了赵峰的颈动脉,可以触碰到与胸外按压一致的脉搏,说明胸外按压的质量很高。几分钟后,AED赶到现场,学生们根据AED的指示给赵锋打了两次除颤。
10多分钟后,120名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此时,赵峰仍然没有自主呼吸,也没有心跳。急救人员接过生命接力棒,继续抢救,进行了更高级的生命支持。除胸外按压外,应在第一时间开放静脉,并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久而久之,每一次判断赵锋的脉搏和呼吸,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这个年轻人快点恢复,快点醒来。
终于在17:30,赵峰恢复了心跳和呼吸!然而,没有人敢放松。在大家的帮助下,赵锋被转移到救护车上。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救生指挥棒传递给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赵锋立刻被推进了急诊室。这时,赵锋虽然恢复了呼吸和心跳,但仍然昏迷不醒。众所周知,心跳停止后,血流停止,全身的组织器官都会缺血缺氧,其中大脑对缺氧最敏感,心脏停止后几分钟就可以发生脑损伤,而且停得越久越严重。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患者最终将以何种状态存活下来。换句话说,如果脑损伤严重,即使他们能活下来,仍然会有严重的神经缺损,甚至植物人状态。对于一个18岁的大学生,一个刚刚开始人生的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很残酷的,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急诊医生立即联系主任,马主任立即决定对赵峰实施亚低温治疗,并立即启动亚低温小组。亚低温小组立即做出反应,急诊科副主任葛、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立即对赵峰实施亚低温治疗。接下来的72小时,赵峰经历了低温诱导期、低温维持期和复温期。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密切监测赵峰的心跳、血压、检查、检查等指标,每小时对他的指标进行分析,精细调整呼吸机参数和复杂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一步都关系到这个优秀的大学生能否醒来,能否回到大学校园。
终于在5月11日,心脏骤停后的第四天,赵峰醒了!他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医生护士冲上前说:“赵峰,握手!”赵锋虚弱地动了动手。“赵峰,把脚挪开!”他也做了相应的动作,大家都很开心。5月14日,心脏骤停后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赵峰意识完全恢复。“赵峰,你是某大学的吗?”“是”;"赵峰,你刚接受心肺复苏训练吗?"“是”;“赵峰,123加67是多少?”“不等于190,这么简单”...就在这时,那个盛年怒骂方遒的年轻人回来了。
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都很激动,他们很欣慰,也很自豪,日夜守护能带来生命和健康。
目前,赵峰已转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查找病因,进一步治疗。
这位18岁的青年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他的同学、120急救人员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团队联系紧密。
第一个开局不错,第二个完美交接,第三个冲刺。为了延续生命,我们齐心协力从死亡中夺回他的生命。环环相扣,环环相扣很精彩。
相关链接
亚低温又称目标温度管理,是指在至少24小时内将患者体温降至32-36℃,这是国际上唯一公认的能够减轻心脏骤停患者脑损伤的治疗措施。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在心脏骤停患者亚低温治疗方面一直走在国内的前列。2012年,我国首次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帮助很多患者以“天衣无缝”的状态重返社会。亚低温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导期、维持期和复温期。诱导期需要快速降温,使体温快速降至目标温度;维护期间需要稳定的温度控制;复温期需要缓慢复温。体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的变化,所以在亚低温期间要密切监测,小心处理。
1.《清华学生心脏骤停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华学生心脏骤停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6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