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勐腊县农业和农村事务局了解到,截至7月10日,勐腊县共发生黄脊竹蝗灾害1214亩,其中农用地634亩,林地580亩。主要发生地区为勐腊县孟坂镇、姚曲镇和义乌镇。
截至10日,勐腊县已开展防控总面积1745亩,无人机飞防作业6架次。目前,西双版纳州已成立黄脊竹蝗灾害防治指挥部,并安排了黄脊竹蝗防治专项资金和技术培训。三县市所有边境城镇都布置了防蝗观测点。
据了解,6月29日,在勐腊县孟坂镇村委会回龙组玉米田发现黄脊竹蝗。勐腊县农业局接到蒙坂镇的电话汇报后,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经调查发现,孟坂镇黄脊竹蝗是去年从老挝迁徙过来的成虫孵化而成,是国内的虫源,主要危害对象为竹子、香蕉、芦苇等植物。勐腊县农业和农村局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前往蒙坂镇进行防控指导。
另外,7月10日晚17时30分,在勐腊县义乌镇和江城县郑东镇交界的大龙山和蚕豆田发现少量黄脊竹蝗,具体区域正在核实中。
历次报道:云南:目前黄脊竹蝗灾害处于可控范围
云南省林草局7月10日宣布,黄脊竹蝗灾害仍在控制之中。但据专家分析,云南省7-8月份有可能爆发黄脊竹蝗。
报道称,截至7月7日,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81193亩,其中中度(灾害)2000亩,重度(灾害)1000亩。主要危害是竹子、香蕉、芦苇等植物。自从发现黄脊竹蝗从老挝迁徙过来后,云南省、市、县林业、草业部门组织多架次无人机,用环保化学品拦截和控制入侵的黄脊竹蝗。目前,黄脊竹蝗灾害已得到控制。
截至7月7日,云南省已动员21组无人值守植保部队,开展498次飞行防御行动,投入地面喷洒机械138台,出动车辆233辆,建成30公里防控隔离带。云南省林草局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防控工作,并派出相关人员和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普洱市开展防控工作,要求普洱市各县(区)防止外来输入和内部不扩散,必须全面监控黄脊竹蝗的扩散, 充分动员生态护林员和森林资源管理者参与黄脊竹蝗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省、市、县、乡、村、组和公益林。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零报告和每日报告制度,全面准确掌握黄脊竹蝗发生情况。 采取无人机控制与地面控制、化学控制与生物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据云南省林业厅研究员陈鹏分析,目前,黄脊竹蝗在国外持续入侵的情况严重,并有向周边县蔓延的趋势。云南省边境线7-8月有可能爆发黄脊竹蝗,成为灾害。
下一步,云南省林草部将加强与老挝等中国山水接壤国家的沟通协调,防控雷竹入侵云南的蝗源区,做好国内外虫情预测,形成长效机制。根据虫情预测结果,将采用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对雷竹蝗虫进行分类管理,以预防早期小病,保障全省森林资源和粮食生产安全。
黄脊竹蝗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竹产区。当黄脊竹蝗发生时,它可以吃掉所有的竹叶,这是中国重要的竹子害虫之一。云南普洱边境黄脊竹蝗灾害是当地人口和迁徙人口的双重叠加,尤其是边境以南外来人口的爆发。由于边境南部缺乏当地食物,黄脊竹蝗成虫羽化后开始迁徙并入侵普洱江城等周边县,对云南省竹林构成严重威胁。
附:稻蝗的生物学特性
黄脊竹蝗在云南普洱、版纳一年发生一次,以卵在土中越冬。孵化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底,孵化高峰期为6月下旬。1 ~ 2岁的跳甲专心吃竹子和禾本科杂草。2岁开始,3岁以后都以竹子为食。以竹子为食后,起初集中在顶端,然后逐渐分散。竹梢密集食用时,竹梢枯黄。跳跃期约为2个月,五次蜕皮后跳跃甲虫成为成虫。跳虫和成虫喜欢集群,有爱咸味和人尿的习惯。成虫羽化发生在6月下旬,是7月上旬的高峰期。成虫取食后20天左右交配产卵。从4龄到成虫交配,取食量最大(占竹蝗总取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大。产卵季节为7月中旬至8月。成虫产卵期1 ~ 2个月,寿命50 ~ 80天。成虫在临近交配时经常成群迁徙,使得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交配后,它们不再迁徙。他们选择阳光充足的山坡,杂草和灌木很少的地方,稀疏的竹林和疏松的土壤来采集和产卵。
1.《云南勐腊发生黄脊竹蝗灾害 灾害面积1214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云南勐腊发生黄脊竹蝗灾害 灾害面积1214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9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