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有一些不良组织或犯罪分子利用高考的机会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会同中央网络信息办、公安部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考造假新闻和信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希望所有网站不要为谣言提供平台,希望网友不要相信谣言,不要传递谣言。

第一,盲目相信“神赌题”,考生有两行泪

每年都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上兜售所谓的“高考真题”、“绝密答案”,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人信息,并以“预付定金”的名义要求用户先行支付。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进行测试,而另一些人则以发送“试卷样本”的名义向用户的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获取用户信息。

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考生家长因出售高考试卷被诈骗钱财的案件。警方称,这几万元的高考卷子其实是犯罪嫌疑人李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的普通卷子。李利用家长急于提高孩子高考成绩的心理,冒充某知名辅导机构负责人,将所谓的“高考试卷”卖给家长,骗取多位家长十多万元钱。2019年7月,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大学生在高考中以枪手身份被判4年6个月。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资料,对其保管和运输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侥幸,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真题答案的人。不要在网上买所谓的“高考题”和“绝密答案”。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设备或者其他帮助”、“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试题和答案”、“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组织高考、考研、司法考试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四类考试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招生政策耳熟能详,骗子只能绕道

不法分子经常利用不熟悉的高考招生政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花钱就能拿到;有的夸自己能拿到某大学的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投标,收取高额“定向费”。

李从朋友那里得知高的独子即将高考,于是告诉对方,他舅舅是北京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只要他肯花钱,他可以通过“内部指标”帮孩子上大学。高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高不愿意,找李帮忙,按对方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费”。高也拿到了李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与之前的承诺不同,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是一所不知名的学院。对此,李解释说,孩子只是先暂时在学院接受培训,然后才能转到前面提到的名校。然而军训结束,孩子们还在这个不知名的学院里学习。同时,高也了解到,这个学院是面向社会开放的,不仅限于高中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提供国家认可的学历,与李声称的知名院校无关。高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被法院认定犯有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并从被告人高处骗取10万余元。但是学院开学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其他不及格的考生早就开始复读了。

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础教育制度。经过40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完善,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监管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和机制。高考招生全部在网上进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执行。完全没有所谓的“内部指数”,家长也不会被收取高额费用。

第三,网上经常有虚假信息,提醒网友擦亮眼睛

以前高考的时候,网上经常流传XX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广大网友看到后,都在为候选人着急,迅速在群里和朋友圈转发,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影响面很广的舆论。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这个虚构的场景来骗取网友的同情,提供虚假信息,他们留下的手机号码大多是吸钱的音频通话。如果一个好心人按电话号码回电,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有可能陷入收费陷阱。有网友虚构地发现了“试卷”的消息,并在高考题目上散布虚假信息以获得关注。

2019年高考开幕前夕,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流传着一条虚假消息,声称“我在刘思雨找到了一张高考准考证,考点在实验高中。请转发给我的朋友,并要求刘思雨联系这个号码1560633**** *。一定要发给他。孩子的家人一定很焦虑。传播,传播,别耽误孩子高考!”从2016年的“白雅倩”、2017年的“杨”、、“党龙”、2018年的“刘明伟”和2019年的“刘鸣亭”,我们学习到了2019年的“”,年年丢准考证,内容一样,套路一样。

2013年高考前夕,四川省宜宾市一网友贴出“我今天路过教育局,看到一个东西从卡车上掉了下来”,上面有一张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密封牛皮纸袋的图片。宜宾市公安局临港分局接到网友举报后,立即启动了应对高考突发事件的工作计划,并迅速开展了一系列落地验证工作。经调查核实,该帖子是网友杨虚构的内容。杨因涉嫌捏造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调查。

如果看到类似信息,建议联系考生所在中学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举报电话进行确认。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建议不要转发,更不要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虚假的危险、疫情、灾害、警报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的。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高考严格,严禁乱猜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前后,总有人揣测某一次高考的阅卷工作极其严重,阅卷老师甚至不分对错乱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为了获得关注,一些高考分数差距较大或者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武断地认为阅卷有问题,胡乱猜测。

2019年高考前,一篇题为《惊艳!!!中国高考内幕让人心寒!文章“”在网上流传。笔者自称“山西中学教师”,参与高考阅卷。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些阅卷老师为了赶上进度,随意批改,无论对错,审稿人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甚至出现了“20分给0分”的极端情况。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高考关系到考生的前途,但阅卷是考生的门户。考生能否顺利过关,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学习成绩和答题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运气和阅卷老师的心情。“这篇文章涉及高考内容,引人关注。在网上流传了至少10年,内容严重失实。因为内容太震撼了,每年高考后总会被好人传播。2019年,教育部官网在查高考传闻时曾专门批驳过这篇文章。

高考阅卷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现行高考“网上阅卷”模式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客观性和公平性。分级老师要过“四级”。第一,他们合格。他们主要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教学时间、教研经历、分级经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有具体要求;第二是训练。所有阅卷老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掌握阅卷规则和要求;第三是考核。所有阅卷老师必须通过阅卷流程、要求、系统操作、保密等方面的考核。,不能通过考核,不能参加评卷;第四,正式评卷前,所有评卷老师都要进行试评,即评卷老师要按照评分规则对样卷进行试评,检验自己对评分规则的把握和宽严。不及格的要重新培训,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式阅卷。

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和“双评制”。如果“双评”超过一定差异,会提交给第三位老师进行“三评”,以保证阅卷分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阅卷系统还开发了严格的阅卷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跟踪、监控和分析阅卷质量,及时给予预警和提示,确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转发周知!教育部提醒勿信高考神押题等谣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转发周知!教育部提醒勿信高考神押题等谣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0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