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流通杂志》,转载已获授权。
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发表了《2016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摘要。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在城乡居民中占第一位死因,农村占45.01%,城市占42.61%。
目前,心血管病患者估计有2.9亿人,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00万人,心力衰竭45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人,高血压2.7亿人。
1.死于心血管疾病
2015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等疾病。自2009年以来,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经超过并持续超过城市水平(图1)。
图1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
2015年,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98.4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64.84/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28.23/10万。
2015年,心血管疾病占农村地区死亡人数的45.01%,占城市地区死亡人数的42.61%(图2)。每五例死亡中有两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图2 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201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比1990年低21%。
脑血管疾病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死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增加了28.8%,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了37.7%。
虽然2013年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较1990年有所下降,但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绝对死亡率仍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上升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2.高血压
根据2012年全国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城市居民为26.8%,农村为23.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高血压患者人数估计为2.7亿。
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上升,分别为46.5%、41.1%和13.8%。
3.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一直是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84年男性吸烟率为63%。从1996年到2010年,都超过了50%。然而,自1996年以来,15岁及以上男性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到2010年,标准化吸烟率每年下降0.08%。
2015年中国成年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性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标准化吸烟率为27.7%,男性为52.1%,女性为2.7%,与2010年相比变化不大。
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等因素,根据2014年底的全国人口数据,近五年吸烟人数增加了1500万,从2010年的3.01亿增加到2015年的3.16亿。
2015年,吸烟者现在平均每天吸烟15.2支,比2010年增加了1支。
根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的结果,2010年所有不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72.4%,估计中国有7.38亿不吸烟者患有二手烟。
4.血脂异常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报告显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岁以上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2002年。男性的总胆固醇水平为4.06毫摩尔/升,女性为4.03毫摩尔/升。男性的甘油三酯水平为1.45毫摩尔/升,女性为1.21毫摩尔/升。
根据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TC升高(TC≥6.22 mmol/L)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TG升高(TG≥2.26 mmol/L)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TC升高(TC≥6.22 mmol/L)患病率男性为4.7%,女性为5.1%。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2.26毫摩尔/升)的患病率男性为16.7%,女性为9.8%,两者均显著高于2010年,城市地区均高于农村地区。
5.糖尿病
根据2013年9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数据,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
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如果也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无论男女,城市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都高于农村地区。
6.超重/肥胖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分别比2002年增长7.3%和4.8%;2012年,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率低于城市居民,但增幅大于城市居民。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中国九个省市开展,长期监测人口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近20年来,多项横断面调查(每次调查超过5000人)显示,人口超重和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1年,20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标准化超重+肥胖率(BMI≥24.0 kg/m2)达到42.3%。
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也显著增加。2012年我国城乡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8.4%)和肥胖率(3.1%)明显高于2002年(6.5%和2.7%);2012年7-17岁城乡儿童超重率(9.6%)和肥胖率(6.2%)明显高于2002年(4.5%和2.1%)。
7.体力活动不足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8-60岁居民体力活动从1991年到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职业活动,男性下降31%,女性下降42%。
体育锻炼仍然很少,2011年男性每周不到7 MET-h,女性每周不到3 MET-h。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20-59岁人群闲暇时间(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 min或高强度运动75 min)体育活动依从率为22.8%,较以往调查略有提高,但静态心率、最大肺活量、坐体屈曲、握力、单腿站立时间等身体素质指标仍有下降趋势。
2014年,33.9%(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5.7%。20~49岁的青壮年锻炼率仍然较低。
2011年,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10个城市9901名11-18岁的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仅为19.9%,缺乏体育锻炼和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占40.0%左右。
8.不合理的饮食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某些膳食特征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降低、脂肪供能比例高、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偏低等。
膳食钠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2012年膳食钠摄入量仍较高,盐转化为盐的量为14.5 g/d,高于推荐摄入量(中国:
9.代谢综合征
根据CHNS 2002年的数据,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
10、脑血管疾病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从1993年到2013年,中国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第五次调查显示,城市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12.1‰)下降,而农村地区(12.3‰)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5年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城镇居民85.36万人,农村居民103.49万人。总的来说,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
11.冠心病
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冠心病
死亡率为110.67/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10.91/10万,略高于上年(110.5/10万和105.37/10万)。总的来说,农村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以来,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不仅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几次超过城市地区,而且自2012年以来农村地区也大幅上升,大大超过城市平均水平(图3)。
图3 2002-2015年城乡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趋势
根据2013年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15岁及以上城市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2.3‰,农村为8.1‰,城乡为10.2‰。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7.8‰。
在此数据基础上,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3年中国大陆15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人数约为11,396,104人。
12.心力衰竭
对我国10个省市20个城市和农村地区15518人的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华北(1.4%)高于华南(0.5%),城市(1.1%)高于农村(0.8%)。
由阜外医院牵头的中国心力衰竭(China-HF)对88家医院2012-2014年851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析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为5.3%。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登记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男性占54.5%,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患者中84.7%为ⅲ-ⅳ级。心力衰竭的主要并发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瓣膜疾病的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和慢性肾脏病(29.7%)已成为主要并发症。感染仍然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占45.9%,其次是疲劳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
13.房颤
2004年在中国10个不同地区(4个城镇和6个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35-59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0.42%,60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3%,0.77%(男性0.78%,女性0.76%)。
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0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8.2%,农村为8.8%,城市为7.8%。据估计,中国有4300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5.肺栓塞
1997-2008年,国家肺栓塞防治工程在全国60多家三甲医院登记肺栓塞患者。在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1%。
16、心血管外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最重要的手术之一,年手术量约为4万例。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危险因素的逐渐发展,我国每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我国大型心脏中心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死亡率为1.9%,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4%。2010年以前,我国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美国。但随着国内手术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差异在近几年已经消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中国和美国没有统计学差异。
17.慢性肾病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对中国13个省市47204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慢性肾脏病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其中EGFR:30毫克/克诊断患病率为9.4%。据估计,中国有近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
18、脑血管疾病出院人数及变化趋势
2015年,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出院总人数为1887.72万人,占同期出院总人数的12.87%;其中,心血管疾病占6.61%,脑血管疾病占6.25%。心脑血管疾病出院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脑梗死分别占36.20%和30.27%。其余为高血压、颅内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此外,2015年糖尿病患者出院人数为334.43万人。
1980-2015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出院患者年均增长率为9.96%,高于同期出院患者年均增长率(6.27%)。
心脑血管疾病年均增长速度依次为脑梗死(12.16%)、缺血性心脏病(11.52%)、急性心肌梗死(10.36%)、颅内出血(9.60%)、高血压(7.94%)、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肾脏疾病(5.90%)、风湿性心脏病(1.36%)1980年至2015年,糖尿病年均增长速度为13.88%。
19、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
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153.4亿元,颅内出血231.99亿元,脑梗死524.2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004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13%、18.06%和23.47%。
图4 2004-2015年三种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总费用变化趋势(当年价格)
急性心肌梗死平均住院费用25454.00元,颅内出血17128.3元,脑梗死9174.2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004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01%、6.54%和2.73%。
1.《肺栓塞死亡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发布: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肺栓塞死亡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发布: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5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