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同学朋友们,在你们被逼结婚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孝三件,无后”!每一个长辈都催婚,他总是挂在嘴边。他怎么反击?当然是问:“另外两个不孝的是什么?”问完了,保证会挨一顿揍。
中国人有很深的家庭(宗族)观念,这使得中国人的亲情比任何其他民族都强烈。所谓血浓于水,再好的朋友同事也比不上血缘带来的亲情。你看,皇帝不会把王位传给最有学问的大臣。(这是扯淡)
当然,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有很多优点。一条血脉延续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即使两个陌生人同姓,也会说“五百年前一家”,距离一下子缩短。但糟粕文化很多,因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只生男孩就叫有前途,因为只有男孩才能延续宗祠和家族血脉。
在现代,这当然是浪费。
这段话的解释颇有争议。一种说法和我们平时的认知是一样的,出生后没有后代,是不孝。另一种说法是把“没有后代”理解为“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因为舜娶了妻子却没有告诉父母。
舜当然不是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只是家里太惨了。他的后妈和生父每天都在改变模式去杀舜,到了结婚的年龄就不在乎舜了。舜没有办法娶自己的妻子,娶了姚笛、娥皇、女英两个女儿。
哪个说法更准确?我觉得不重要,因为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孝。不管是没有后代,还是没有尽到孩子的责任,都是不孝。而且从古至今,大部分人都接受了第一种(没有后代),包括《十三经注疏》等经典。所以没有后人,更具有普遍性。
《孟子·离娄上》原文只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没有其他两个不孝,但在《孟子·离娄》中提出了“不孝五事”:
“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度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懒惰、贪酒贪赌、贪钱贪色是不孝的三种。放纵自己让父母无地自容,让父母身处险境,不孝。其实总结起来还是三种不孝,因为前三种都是具体分析“不赡养父母”,似乎没有提到“没有未来”。
此外,东汉赵琪写《十三经注疏》,在孟子、离娄原文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三种不孝行为: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亲,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第一,一味的顺从,把父母置于不义的境地,所谓“孝”也是不孝;
第二,不能挣钱养家,饿死冻死父母,赡养父母,是不孝。
第三,不谈恋爱,不结婚,失去一个家庭是不孝。
第三是最大的不孝。
1.《孟子·离娄》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如果以“无后人”作为“无后人即大”的解释,《离娄下》五篇不孝之作,没有一篇提到“无后人”,这显然是前后矛盾的。
2.《十三经注疏》争议较大。由于孟子的“五孝”没有提到“无来世”,赵琪的注释显然有断章取义之嫌。
那么,为什么赵琪说“无子嗣”是最大的孝道,为什么后人普遍认可这种说法呢?只是受政治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1.《愚孝是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哪三种?无后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愚孝是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哪三种?无后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7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