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和专家的差距就像下面两张图:
在新手还在犹豫“这个怎么处理”的时候,专家已经想好了拆解步骤和后续处理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做事质量和效率差距巨大的原因。
那么新手应该如何像专家一样拆解问题呢?
答案是你需要遵循两个“不”和两个“一”的原则。
原则1:分裂时不要重复——彼此独立
工业革命带来的最好的创新其实是思维。
比如由于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考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厂商能完全独立地制造一只圆珠笔的所有零件,但是工业化的新思维使这成为可能。
工作任务是一样的。
一个人处理各方面的工作,就像呆在小家庭作坊的旧时光里。这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低效率和不稳定的质量完成工作。但拆分任务可以降低复杂任务的难度,更容易从不同方面解决,使任务不断向前推进。
这种思维就是组块。
分块(Chunking)是指通过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独立设计的子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的东西拆分成可以独立设计的东西,然后拼接在一起。
例如,圆珠笔也是一个例子,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工艺,如注塑、冶金、材料成型、装配等。
可以说,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是不可能生产出这种圆珠笔的,独立设计可以让不同的工厂(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生产出来,然后运到某个地方组装拼接。
好处太多了,比如:1)节约成本;2)出了问题,很容易知道是哪里出现的,可以有针对性的处理;3)互不干扰,一个出问题随时可以更换,不影响生产...
所以用区块思维分割你的工作任务,可以解决各种原因(圆珠笔协同生产)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原本不清晰的问题变得清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进行更换...
原则二:分手的时候不要错过——完全筋疲力尽
每个独立块都可以替换,但缺一不可。
就像没有弹簧的圆珠笔不能用一样,没有一些环节的工作也不能向前推进。所以,我们在分裂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错过任何东西。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参考那些知名的思维框架,避免重复做轮子。比如企业管理领域的思维工具5W1H和麦肯锡7S模型。
思维工具5W1H
5W1H可以帮助你不断自问自答,引导自己思考:
什么——我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为什么我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需要什么时候解决?
哪里——这个问题从哪里开始?哪里可以找到答案?
我能向谁求助?这个问题对谁的影响最大?
怎么——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吗?怎么解决效率最高的问题?
麦肯锡 7S 模型7-S模型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各个方面:它包括结构、系统、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和共同价值观。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只有明确的战略和周密的行动计划是不够的,因为企业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错。所以,战略只是其中一个要素。
像这样的模式有很多,存在于各个行业。如果用心去寻找自己的问题,总能找到一些以前的经验和想法可以借鉴。
但是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有先例,或者真的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思维框架,还是可以用“结果落后”的方式去思考。
比如面对“怎么做圆珠笔”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怎么拆分,可以用结果反过来:
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景下?怎么用?
然后你想想这个场景:
一个学生来到考场,从衣服里拿出夹在口袋里的圆珠笔,然后在白纸上写下。他有时按下圆珠笔,有时用牙齿咬笔帽,用手指转动钢笔,然后从手中滑落,摔倒。
根据这种情况,您可以颠倒以下要求:
“夹在口袋里”——你需要一个可以夹的设计,按手指更舒服;
“按圆珠笔”——四指握笔;用拇指按压笔帽;弹出所需的弹簧...
“滑出坠落”——需要一定的抗冲击性能,需要通过解构和材料来解决
……
这样,在没有现成的思维框架的情况下,用结果来推回去,也能让自己的思维尽可能的无缝。
“不重复”和“不遗漏”的结合实际上是MECE原则。
MECE,即互斥的集体穷尽,是麦肯锡第一位女性顾问芭芭拉·明托在《明托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原理。
“不重复”是指问题的细分在同一个维度,区分清楚,不能重叠;“不漏”就是全面彻底。不复读就不会做无用的工作,不漏读就不会出错。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看清全局,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但是,这一步并没有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好像可以没完没了的拆分,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拆分?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知道两个“一”的原则。
原理三:分裂成大脑可以处理一次
人的认知是有范围的。
例如,这个经典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希娜·艾扬格和马克·莱珀在2000年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当商品种类从24种减少到6种时,人们的购买量会增加10倍。
这个实验表明,当人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时,他们无法开始。人脑一次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最后只能瘫痪在决策上。
那么如何拆分项目最符合我们的认知?
答案是4×5原理。
工作记忆是一种暂时储存信息的方式。早期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最佳区间是7 ^ 2,这可能就是当时的电话号码长7位数的原因。但是现在,科学家认为,如果不使用记忆技能,比如重复事件或组合事件来记忆,真正的记忆容量将低于以前的估计。于是,心理学家尼尔森·考恩用数学模型做了一个实验,他最终发现,一般人一次只能记住三四件事,低于原来心理学家的7 ^ 2的思想。
因此,4×5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多达4条消息。
五个怎么样?
5表示我们最多可以思考五个层次。
人类记忆的社会关系会被五个束缚。进化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发现,人类社会网络的数量是有限的。能和一个人保持亲密人际关系的人最多150人。这里的人际关系,是指有人知道别人是谁,了解那些人之间的关系。这150个人,各不相同,分为五层。
同样,在软件设计领域也遵循这个原则。
在软件体验的设计中,为了保证用户对产品的所有体验都不会发生在你的“清晰而有意识的意图”之外,设计者要考虑用户可能采取的每一个动作的每一种可能性,了解用户在流程的每一步的期望。
为此,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在《用户体验要素》中提出,影响用户体验的有五个层面,即:
战略层面
范围层
结构层
框架层
表示层
用这五个层次来设计软件,可以保证人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比如微信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的软件。以后用微信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在哪个层,看看是否超过了魔数5。
这样,用4×5的原则来拆分物品,可以保证我们的大脑能够处理,避免拆分太多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事情。
原则4:分成一个人可以处理
不管怎么分,最后还是要行动。要判断自己能不能行动,你要问:这个能不能一个人做?
比如上图,每个人都可以独立行动完成一个组块,符合一人分的原则。整个工业系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的。
以机械加工为例,所有的机械加工过程最终都会划分为“工序”。
过程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工作场所(如机床)为一个(或几个)工作对象连续完成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总和。它是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位。
怎么理解这件事?
比如这张图。
“一个人在工作场所”——他不会在装配线上的某个地方移动
“针对一个(或多个)人工对象”-针对装配线上的零件
“连续生产活动”——她的加工步骤
这样,人就不用移动身体,只需要操作身体,就可以最大化效率。
这样的人在某个场景下能够持续完成的工作,就是“一”所要求的分裂原则。
我们也可以用开智派的卡片制作方法作为例子。
杨志平老师将知识创造分为三个层次。如下表所示:
在卡的层面,它只需要你一个人完成。卡片作为最小的知识单位,是最小的输入单位。比如你可以提取原文,写一张金色的句子卡;也是最小的输出单位,比如你可以输出自己的读卡。制作一张卡片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此时的卡也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小拆分单位。
结论:
用这两个“不”和两个“一”,真的可以把任务拆开。但拆解永远只是拆解。只有真正从最小的点开始,任务才能最终完成。
参考文献:
考恩,N. (2001)。存储容量限制的元理论。行为和大脑科学,24(1),154–176。
考恩,N. (2001)。短时记忆中的神奇数字4:对精神储存能力的再思考。行为和大脑科学,24(1),87–114。
艾扬格,S. S .,& ampLepper,M. R. (2000年)。当选择使人失去动力时:一个人会渴望太多的好东西吗?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79(6),995。
安宅何仁。(2013).麦肯锡教给我的思维武器。(郭琦琦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芭芭拉·明托。(2002).金塔的原理。(王德忠&;张军,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加勒特,J. J. (2011)。用户体验的要素。(范晓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哈罗德·科兹纳。(2002).项目管理。(杨爱华等译(北航空航天大学),译。).
——- 学习编程,锻炼缜密思考 -——从新手到专家的编程
自主网络数据捕获
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自主开发的编程项目
戳原文预约学编程!
1.《工作任务 如何拆解你的工作任务?你需要知道这些科学方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工作任务 如何拆解你的工作任务?你需要知道这些科学方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2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