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国际都市圈经验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东京经济大学、韩中科技合作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国际典型都市圈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规律,从创新生态、空规划、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讨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方向和路径。
据悉,这是继国家发改委上个月发布《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指导意见》后,首次在中国举办的都市圈发展高层国际论坛。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夏幸福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都市研究中心和华夏幸福产业研究所协办。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行业同事出席了会议。
北师大地理科学系都市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如何推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市化,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对于都市圈相关问题的研究,要探索发展规律,注重预期和实际效果,既要注重都市圈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的自然增长“发展”,也要注重政府意志和力量的“培育”。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高级副院长杰克·科恩教授以硅谷、波士顿和以色列为例,介绍了由企业家、政府、大学、风险投资、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发挥的作用,并对我国大都市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东京经济大学教授、云和城市研究所所长周分享了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启示。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经济转型、多核东京湾和发达的轨道交通支撑其高效低碳发展。周教授提出,中国都市圈优质发展的重点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DID结构。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尹稚教授指出,大都市规划应该是以政策协调机制为核心的发展规划。基于建立“1+1 >: 2”的利益放大机制、基于互联互通的利益效率机制、“弱许可强合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平、公开、透明的利益交换机制等。,探索并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规划理念和具体规划类型。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博士认为,都市圈可以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配置资源,发挥产业和创新发展的合力。人口热度、产业高度、服务密度、知识集中度、开放度、资本厚度的大都市,是创新创业的天然孵化器。未来都市圈空的创新将呈现出类型多样、功能复杂、圈子网络化、区域协同化等“四化”特征。驱动力来自于产业、知识、社会三类创新的不断发展,将重构都市圈的创新空。中国新增城镇化人口将进一步向都市区集中,创新活动将继续向都市区集中,以“创新高峰-产业高地”完善都市区创新生态系统,打造都市区内整体优势,成为都市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卢军教授和韩中科技合作中心首席代表金忠贤博士分别分享了伦敦都市圈短板和发展预测的理论和实践,以及韩国采用生活实验室建设智慧城市的情况。
在对话和互动讨论中,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副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焦、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王伟、淘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张雨欣就《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都市圈发展评价、制约因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数据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上,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和中国联通智能足迹总经理李振军共同发表了由双方共同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都市地区极端通勤研究》。本书以中国联通的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选取了中国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圈,从人流和车流的角度对比了各个大都市圈极端通勤者的分布和特征,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边界和轮廓,探索大都市圈优化发展的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地理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地理学科评价多年居全国首位,在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影响广泛。华夏幸福是中国领先的工业新城运营商。长期坚持以核心大都市区为重点,建设工业新城,完成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郑州、广州等全国15个核心大都市区的布局。
1.《张宇欣 淘数科技CEO张宇欣在“国际都市圈经验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论坛”演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宇欣 淘数科技CEO张宇欣在“国际都市圈经验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论坛”演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1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