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大将几乎都有改名字的经历。
粟裕,幼名“继业”,原名“多珍”,字“裕”。1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即把字改成名。一下子改成好名字。立志做沧海一粟,抱负远大。战争年代,曾经化名“金米”、“余良”、“苏群”,与家人通信时称“季业”、“季业之”。名字既与民以食为天的粮食有关。
黄克诚,原名“时瑄”。上学后改名“克诚”。
谭政,原名“世铭”,学名“清河”,号“举安”。1927年春,入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特务营时,其妻舅陈赓取出花名册说:“投笔从戎,参军了,你把名字也改改吧!”谭世铭思索片刻说:“那好吧,我从此之后不再叫谭世铭了,就改两个字叫谭政。”
萧劲光,原名“玉成”乳名“满哥”,后改名“劲光”。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时,萧劲光还有一个俄文名字,叫“查戈洛斯基”。
王树声,原名“宏信”,乳名“国荫”。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改名为“树声”。
陈赓,乳名“福哥”,原名“庶康”,字“传瑾”。其名为爷爷陈翼琼所取。陈翼琼出身贫寒,后奋而投奔湘军,骁勇善战,擢升相当于师长的花翎副将,御封“武显将军”。幼年的庶康对爷爷传授的“幼从戎为官致富,善战闻于当时”,印象颇为深刻。所以,他13岁投湘军当兵时,遂改名“赓”。赓的本意即继续、连续。所以,陈赓是为了继续传承爷爷的事业,决心“效命沙场、建功立业”。
罗瑞卿,乳名“吉娃子”,14岁上高小时,老师他取了一个新名字“瑞卿”,老师解释说:瑞者,好也;卿者,官也。
张云逸,原名“运镒”,乳名“益友”,又名“胜之”。后以谐音改“云逸”。
许光达,原名“德华”。本来,如果按家谱取名,父亲应给他取名叫“德贵”,但与父亲“子贵”的名字冲突犯忌,于是,父亲给他取名“德华”。1929年初,德华在白色恐怖下辗转河北、北平,又南下江苏、安徽找党,行前他借鉴李白的诗句,改名许泛舟,希望像只凫雁似的小舟,即使泛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党。后来终于在安徽找到党组织。1929年10月,被分配到洪湖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前夕,他更名为许光达,意在经过不懈地奋斗,必达光明的彼岸。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作证,许光达正是凭借他不懈的奋斗,最终抵达了光明的彼岸。
徐海东,原名“元清”。1926年参加北伐军时,他改名徐少奎。黄麻起义失败后,他的家被抄,房子被烧,亲属20多人惨遭杀害。但他毫不气馁,把这血海深仇牢记心里,毅然又改名为徐海动,就是决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把反动统治搞个天翻地覆。后来人们把海动听成了海东。最后,他干脆就叫海东。
十大大将的籍贯:湖南籍6人,粟裕,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人;陈赓,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羊吉安人;黄克诚,永兴县油麻圩下青村人;萧劲光,长沙县岳麓山乡照洲港村人;谭政,湘乡县龙洞乡楠竹山村人;许光达,长沙市东乡镇萝卜冲村人。湖北籍2人,徐海东,黄陂县夏店区徐家桥村人;王树声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村人。四川籍1人,罗瑞卿,南充县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村人;广东籍1人:张云逸,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从统计结果看,十大大将大部分出生在长江流域以南,个别出生在长江流域边沿,所以,他们都是通常所说的南方人。
十大大将的家庭出身:
粟裕,小地主家庭出身。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清末落第秀才,为人忠厚老实,写得一手好字。家庭主要靠分得祖产的30亩薄地过日子。母亲梁满妹,共生育了5个子女。粟裕在家中排行第三,6岁读私塾,9岁到第八国民学校读书,接受新学教育。11岁时,先后读私立初小和县立高小。17岁时,先后进入第二师范附小和常德平民中学读书。18岁时,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校址在常德。粟裕的文化底蕴很厚实。
黄克诚,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父亲黄清主,耕种家里的6亩土地。母亲邓龙桃,共生育了4个子女。黄克诚在家中排行第三,幼小时就拾粪、割草、砍柴、看牛,9岁读私塾,18岁读县立高小,20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校址在衡阳。因家庭贫寒,黄克诚在20岁要出远门读书时,才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棉衣。黄克诚的文化底蕴很厚实。
谭政,绅商家庭出身。祖父是晚清秀才,为当地圆数十里有名的绅士,父亲谭润区是湘乡县立第二高小的教书先生。母亲文氏,共生育了2子6女。谭政是家中长子,6岁至10岁在本村私塾启蒙读书,11岁又到相邻的二都乡柳树铺村继续读私塾,16岁考入湘乡东山学堂学习,19岁毕业回到家乡七星桥族立初级小学当教师。谭政的文化底蕴很厚实。
萧劲光,穷苦小手工业家庭出身。祖父和父亲以手工纺织为业,无房又无地。母亲共生育了4子2女,萧劲光在家中排行最小。祖父和父亲在萧劲光两岁时相继去世。母亲便带着6个孩子租地,盖了3间草房过苦日子。萧劲光12岁读私塾,14岁考上长沙长郡中学,和任弼时结成亲密的朋友。17岁与任弼时一道参加俄罗斯研究会,进行留学前的补习。18岁与任弼时、刘少奇等10余人一起,赴俄勤工俭学。萧劲光的文化底蕴很厚实。
王树声,小地主家庭出身。父亲王泽香,实际上是农村小知识分子,没有直接参与剥削,富于正义感。早年做粉房生意兼务农,中年时已有40余亩水田、数块山林的家业,属殷实之家。母亲王徐氏,共生育了4男1女5个孩子。王树声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人称“老五”。后来,父母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王树声6岁和9岁的时候,相继去世。家道中落,王树声在祖父母操持下,于7岁时读私塾。17岁时,进入武昌高小补习学校读书。18岁时,考入麻城县高级小学。19岁时,毕业回家乡任私塾教师。21岁时,任乘马岗区初级小学校长。王树声的文化底蕴很厚实。
陈赓,地主家庭出身。爷爷陈翼琼功成名就后,解甲归田,置产置地,热心公益慈善诸事。父亲陈道良,字绍纯,却爱文不爱武,管理着家里的数百亩田产,平时乐善好施,同情贫苦人民。母亲彭学娴,共生育了6子6女。陈赓本是家中次子,因其哥从小夭折,所以后来在家中排行老大。6岁至11岁入私塾启蒙读书。12岁考入湘乡东山学堂学习,在这里初步接触了一些新的社会思潮。13岁时,父亲作主,让陈赓娶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女子为妻。性格倔强又受到新思想影响的陈赓不接受这种命运安排,为了逃避婚姻,便抱着闯荡世界的决心,离家入湘军当兵。 12下一页
1.《粟裕子女 解密十大开国大将的出身与军事学历 湖南籍6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粟裕子女 解密十大开国大将的出身与军事学历 湖南籍6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2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