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5月15日电在东北春播季节,辽宁省西丰县陶然镇邓云村的普通玉米种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单独人参的遮荫棚。对于习惯种植玉米的当地农民来说,以前很难想到种植人参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这是一个阴凉的斜坡,表面铺着一层冬天的碎稻草,是农民冬天铺在地上的一层“被子”。中午时分,54岁的贫困家庭陈世平办了一张卡,仍在田里劳作——除草、平整土地、清理人参棚的树荫。“多亏了村里的人参种植项目,你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每年工作三个月,一年挣7000多元。家庭生活有保障。”陈世平说。
多亏了这里新的人参项目,陈世平不用离开村子就能工作赚钱。两年前,当地政府与吉林省的一家企业合作,在全镇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试点。为了减轻农民的担忧,政府和企业同意,在人参最终收获之前,企业将在五年内每年给农民提前回报。
人参的好处是可观的。陶然镇党委书记陈欣告诉记者,按每公斤100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人参产量可达10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10万元。不包括种子、水肥、人工等费用。,经过5年周期,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5-6万元,比种玉米高出十几倍。
人参被称为“草药之王”,是中国“东北三宝”之一。虽然种植收入可观,但投资大,种植繁琐,回报周期长,而且必须有销售渠道,往往个体农户难以匹配。
调整种植结构,政府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作为。陈欣表示,经过前期深入的可行性研究,该镇选择了包括邓云村在内的5个适合种植人参的村庄,并于2018年冬季在地面种植人参种子。
陶然镇共投资300万元扶贫产业。目前,已建成320亩复合人参大棚种植基地。该项目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将惠及526户有档案和卡的贫困家庭中的1201人。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年终分红、就地就业三项收入。
“没有好的市场,种也没用。”这是很多农业项目的问题。但在当地村民眼中,这已经不是问题,因为合作企业与中国医药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在五年内在陶然镇建设3000亩人参种植基地,形成“产业+基地+加工”的模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做工业项目不能盲目投资,需要县里的‘一盘棋’计划,避免‘一群蜜蜂’造成的销售问题。”西丰县委书记康表示,近年来,西丰县根据乡镇特点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形成了中草药、柞蚕、食用菌、瓜果等一系列特色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人参种植项目使邓云村繁荣起来,农民们在村与村之间的小路上不断来往。“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看到一个邻居骑着摩托车路过,陈世平说着跳上公共汽车离开了。
1.《百草之王 苞米地来了“百草之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草之王 苞米地来了“百草之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5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