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据央视新闻18日报道,中国首个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宣布,中国在南海北部深沪海域的可燃冰试采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该海域可燃冰试采期间实现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8日中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祝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国务院贺电全文央视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之所以叫“可燃冰”、“固体气体”、“气体冰”,是因为它看起来像冰,遇火易燃。它存在于水深大于100-250米和大于400-65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这里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可以使气体水合物处于稳定的固态。
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可燃冰都混有泥沙。
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成功
然而,在南海深沪地区成功试采的是淤泥质粉土型可燃冰沉积。
据央视新闻报道,南海北部的深沪海域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现场。这种持续燃烧的火焰是由可燃冰产生的甲烷气体,可燃冰正在从1000多米的水中分解和提取。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试采的整体成功。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今年2月表示,我国已初步查明可燃冰在我国的资源潜力,今年将进行海上可燃冰的试开采。
通过勘探,2016年在我国海域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并在青海南部和西藏北部筛选出9个有利区块。预计中国可燃冰的远景资源将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估司司长邢表示,可燃冰在中国海域圈定了一系列潜在勘探区域,并预测了资源量。今年,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该地区的试开采。
南海北部深沪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现场距离香港约285公里,采气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底。自5月10日正式放空以来,累计已累计超过12万立方米天然气,甲烷含量高达99.5%。连续一周以上的稳定产气标志着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的成功。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测试生产现场总指挥叶表示,从5月10日开始,正式的天然气生产试点已经取得成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生产了八天,日产1万多立方米,最高日产3.5万立方米。这种持续稳定的产气已经达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
开采可燃冰有多难?
可燃冰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温度不能太高,海底温度为2 ~ 4℃,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一旦温度高于20℃,天然气水合物就会分解;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需要30个大气压才能形成水合物。压力越大,水合物越稳定,而水深可达30个大气压;第三,要有甲烷气源,甲烷的产生依赖于海底古代生物遗骸沉积物的细菌分解,或者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不断进入地壳。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主要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洲东部大陆边缘、非洲西部大陆边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黑海台地、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南海海槽、西太平洋的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东太平洋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和
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冰状结晶化合物,被世界公认为未来清洁高效的替代能源,其预测资源相当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
因为大部分埋在海底,开采可燃冰非常困难。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正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的试开采,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达到或未能达到预定的连续产气目标。
这次试采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了验证,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这一次,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取得了成功,我们率先抢占了领先地位和技术高地,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领先地位。将是继美国领导的页岩气革命之后,中国领导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全球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日均稳定产气超过1万平方米,连续产气持续一周以上。这两个指标以前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成功实现过。我们的科学家是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试图在该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试生产。虽然气体释放成功,但6天后,由于砂堵塞了钻井通道,试生产被迫停止。
李金发说,试生产的第一天应该需要1万多立方米的天然气,第二天是连续生产一周的天然气。我们的所有指标都超过了预定目标,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学家采用降压法降低了原本稳定的海底压力,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聚集条件,然后聚集了分散在海绵空缝隙中的相同可燃冰,最后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砂、气分离核心技术,将天然气取出。
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这次采用的是地层提液方法,从单纯考虑降压到重视提液,通过确保提液实现了稳定降压。降压方案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也是保证我们试生产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世界上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创新。
可燃冰有多值钱?
在同等条件下,燃烧可燃冰产生的能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十倍,燃烧后无残渣或废气产生,避免了人们最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称可燃冰为“属于未来的能量”。
可燃冰最大的特点是能量密度高。它占据了很小的体积,但却包含了大量的能量。比如一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可以跑300公里,加同样体积的可燃冰可以跑5万公里。
虽然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但是可燃冰的成功试采还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兴奋。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公开表示,该资源从一开始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利用前景。虽然很难开采,但开发成功后,其广泛利用更有意义。而且从目前的连续性和产气量来看,可燃冰离商业开采已经不远了。
可燃冰的储量是巨大的。仅中国海域预测资源就达到800亿吨石油当量,世界资源约2100万亿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资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虽然海底开采成本巨大,但科学家们也在大陆多年冻土区发现了可燃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中高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2013年,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1000多亿立方米可燃冰,2015年深沪海域再次发现1000多亿立方米可燃冰,分布广、厚、饱和度高,为我国可燃冰的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靶区。2015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海马”无人遥控潜水器,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冷泉”活动,并成功获得可燃冰样品。
目前可燃冰试采队将继续在深沪海域附近的两三个不同矿区和类别进行试采工作。积累更多试生产经验,为2030年前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李金发表示,如果能得到开发利用,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大降低中国对外国的依赖,同时大大改善中国的能源和资源结构。
另外,据央视报道,可燃冰前景光明,但也有风险。据估计,海底下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不小心开采导致大量甲烷气体泄漏,可能会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仍是各国可燃冰研究和利用的核心问题。
1.《南海可燃冰 全球首次!中国在南海海域连续稳定试开采可燃冰成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海可燃冰 全球首次!中国在南海海域连续稳定试开采可燃冰成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4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