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蜀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蜀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以“四个全面”、“五个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蜀山区位优势,落实蜀山主体责任,紧紧围绕“魅力蜀山、开拓区域”的发展定位。以“五个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建设明显改善。认真实施“321”(三块两轴一区)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引领区、转型发展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和谐宜居区建设。努力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顺利完成,率先实现全市全面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城市建设和管理更加智能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建设更加和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努力建设全市国内一流现代化城市。
蜀山区提出在工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重大专业领域带动规划实施,形成“1+N”专项规划体系,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前期项目,把前期项目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成果,把成果变成成果。使“十三五”规划不仅成为引领和指导蜀山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成为全区共同努力实现新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也是区委、区政府的任务书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五个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区GDP将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200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1%。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将调整为1: 27: 72。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4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7%。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已全面形成。
城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西部新城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34.5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城市控制目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水源保护区达到或超过三级标准。空燃气质量明显改善,年晴天已达255天以上。
民生建设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农村常住人口达到3.3万元。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蜀山的和平、文化、法治和文明建设继续深化。
图为中部地区第一批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核心区)鸟瞰,全省唯一“国字号”
用“321”(三块、两轴、一区)发展模式和“四区”发展战略规划蜀山未来
“321”(三件两轴)之间的发展模式空
三块:围绕东、中、西三大区域优化城市布局空,其中:东部区域包括包括八街和井岗镇在内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努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中心区包括蜀山经济开发区和南岗镇,进一步推进产业布局联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平台共享,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发展壮大高科技服务业,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兴城市;西部地区是以小庙镇为主体的西部新城,以立体交通和自然生态优势为重点,以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成为产城一体化示范区。
二轴:着力提升长江西路、千山路沿线服务业质量、结构、规模,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轴。利用地铁线路,大力发展地铁站口及其周边物业周围的地铁经济,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总部商业建筑和特色街区。
一区:即围绕蜀山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带,打造绿色生态空房。重点推进蜀山“C”字形生态文化休闲带,从毛主席视察蜀山人民公社纪念馆开始,经过“四季花海”城市公园,绕过东圃水库(科学岛)、滁河干渠、江淮分水岭地区,至小庙镇北部生态廊道,止于南部江淮运河。
“四区”的战略定位
蜀山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定位:建设创新创业先导区、转型发展先导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和谐宜居区。
创新和创业的领先领域。充分发挥我区科技资源优势,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促进产需对接,整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众创造、众包、公众支持、众筹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大众创造空房和网络大众创造平台,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高校创新引领和稀缺高端人才引进,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发展新体系,打造全省创新创业引领区。
转型发展的先导区。促进工业和城市功能双重升级。突出高端产业培育发展,开展互联网加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都市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推进城市布局战略升级,提升中心城市能源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慧社区建设新途径,建设现代化城区,率先打造全省转型发展先导区。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深化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规划引导、资源整合、产业协调、综合发展,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设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绿色和谐宜居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景观特色,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扩大绿色数量,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交通、节能建筑等。,实施园区循环利用和生态改造,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建设美丽蜀山。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全省绿色和谐宜居区。
推进六大任务、21项举措的具体工作
任务1创建“双重创造”特区
主要目标
围绕合肥创新型城市和“创新高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要素集聚,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全省“双创”特区。
主要内容包括4项重大举措、9项重点任务和12个重大项目。
四项主要举措包括
第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措施1)。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将有200家创新型企业和1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措施2)。构建重大创新平台和“双创新”平台。到2020年,创新创业面积将超过50万平方米空。
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措施3)。建立和完善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金融和市场服务体系。
四是实施人才立区战略(措施4)。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建设,制造人才洼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任务2发展现代工业
主要目标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优质发展、工业高端发展和农业生态发展,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
主要内容包括3项重大举措、11项重点任务和98个重大项目。
三项主要举措包括
第一,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措施五)。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优化服务业结构为目标,着力打造“两核两轴多圈”的现代服务业布局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发展、生活服务业优质发展和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二,加快城市工业的发展(措施6)。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培育信息电子、智能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都市农业的创新发展(措施7)。依托城市发展,优化农业布局,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走高效、多功能、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之路。
任务3:建设现代城市
主要目标
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趋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增强区域综合承载力,打造中国一流现代城市。
主要内容包括6项重大举措、14项重点任务和92个重大项目。
六项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围绕东、中、西“三大区域”和“两轴”,优化城市间布局空(措施8)。其中:
东部地区包括井冈山镇和8条街道,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城区新型产业结构,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
中心区包括蜀山经济开发区(新工业园区)和南岗镇。通过推进产业布局联动、基础设施交流和公共平台共享,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发展壮大高科技服务业,成为现代化新兴城市;
西部地区,小庙镇,重点发展空港口、运河、公路、铁路衔接和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大健康、教育产业等。,建成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示范区。
“两轴”主要是地铁2号线(长江西路主轴)和3号线(潜山路副轴)两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轴。利用地铁线路,大力发展地铁站口及其周边的地铁经济,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优秀的商业建筑和特色街区。
第二,加快城市更新和升级(措施9)。把中心城市做强做大,优化布局,提高能源水平。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措施10)。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契机,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提高主城区的承载能力(措施11)。推进主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的承载能力。
第五,加快西部新城建设(措施12)。坚持基础设施、拆迁安置、社会事业、产业集聚“四个优先”的原则,编制各项专项规划,打造国际化、国内一流的合肥西部新区。
第六,加快美丽农村建设(措施13)。以“生态宜居村美、发展产业富民美、文明和谐农村美”为目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任务4:创建绿色生态城市
主要目标
坚持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主要内容包括3项重大举措、10项重点任务和13个重大项目。
三项主要举措包括
首先是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措施14)。围绕蜀山打造“C”字形生态文化休闲带,以蜀山公社纪念馆为起点,经过四季花海公园,围绕东圃水库(科学岛),江淮分水岭地区至小庙镇北部生态廊道,止于南部江淮运河,融合各种元素。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提高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城市,打造紧凑的中心城市与开放的西部新城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房。
第二,建设低碳城区(措施15)。以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目标,推进转型发展,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城市。
第三,加强生态安全(措施16)。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生态安全机制。
任务5全面促进社会进步
主要目标
注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和谐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3项重大举措、11项重点任务和39个重大项目。
三项主要举措包括
第一,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措施17)。坚持全覆盖、基本保障、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全地区人民幸福指数。
第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措施18)。高标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及化和多样化,完善公共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第三,改善民主和法治(措施19)。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提高民主法治水平,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为人民服务、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任务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主要目标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构筑对外开放高地。
主要内容包括2项重大举措和8项重点任务。
两项主要举措包括
第一,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措施20)。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财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城乡体制机制和民生建设体制改革。
第二,全面推进开放合作(措施21)。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加快形成高层次、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开放格局。
1.《合肥市蜀山区 “魅力蜀山 首创之区”合肥蜀山区十三五规划发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合肥市蜀山区 “魅力蜀山 首创之区”合肥蜀山区十三五规划发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4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