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司马懿篡权无可奈何。如果司马懿不这样做,他可能会被杀。救他一命有错吗?但在历史上,后人对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基本上都是夸诸葛亮,贬低司马懿。司马懿只能被曹爽夸吗?也许这就是英雄和汉奸的区别吧。司马懿虽然放弃了名声,却得到了司马家的御路。
的确,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各自国家的贡献都很大,各方面都差不多。为什么他们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名声?
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很聪明,只是用处不同。
“胜千里”是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题为《隆中对》的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智慧。
诸葛亮生于布衣,而“耕于南阳”。受刘备邀请后,屡献奇谋,成绩斐然。帮助刘备烧赤壁,打败曹魏;抓住景怡,三脚站立;坚守汉中,拥刘备为王;白帝城关爱孤儿,帮助小主人;讨伐永凯,擒七次,擒孟获;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诸葛亮的才华和王佐的才华无处不在,他的智慧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诸葛亮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许多发明中,如木牛马的精湛工艺,孔明灯的永恒传播,诸葛亮的弩。
但随后,由于不断的过度劳累而崩溃后,明星们跌到了五个岗位。
司马懿真是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不失为一个杰出的天才。然而,他充满了狡猾和背信弃义。“鹰望狼忧”是它内心黑暗和残忍的表现。而且司马懿的谋略多是为了私利,算计他人,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利益。缺乏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气节。
第二,诸葛亮和司马懿不需要后人评价。
白帝城一个人的时候,老泪纵横的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叫道:“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你就能买下一个国家,最终一定能成就大事。继承人可以补充的,可以补充。如果你没有天赋,你可以自己拿。”诸葛亮发誓要报答刘备的恩情:“我敢耗尽气力,奉忠义节,然后死去!”你对部长的信任,部长对你的忠诚,在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人。
诸葛亮在随后的几年里信守了诺言。
刘禅很弱,但诸葛亮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复兴汉朝,还旧都”,为了报答始皇帝的恩情,成了他余生唯一的目标。对内治国,对外抚夷,等到国力稍有恢复,就会投身于曹魏北伐,意图拿下中原,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一方面,司马懿的做法也不是古代苛求忠臣的方式。他懂得在一代枭雄曹操面前低调藏头缩尾。后来时机成熟,发动高平岭事变,灭曹爽三族,垄断军政大权。直到最后司马师篡位,取代了曹魏。这种遭到封建社会反对的做法,非常明显。
第三,诸葛亮和司马懿得到的个人财产不同。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追主》一文中,他描述了自己的家业:“成都有桑树800株,疏田十五顷;臣死之日,内无盈,外有盈,以承陛下。”一个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宰相,也不过如此,何不叫人肃然起敬。
甚至在临死之前,你不仅没有提拔你的亲人,也没有提拔你的儿子。相反,你没有忘记告诫和保持节俭的美德:“当你去见一位绅士时,你应该修身养性。”
司马懿是“食城五万户”。他的父亲和儿子在曹魏时期非常强大。司马懿是太尉的臣子。司马昭和司马师都当过将军。
第四,诸葛亮是悲剧英雄。
与魏国相比,当时蜀国的国土面积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人口不足魏国的四分之一,军队不足魏国的十分之一,人才凋零,五虎中只剩下老赵云。
诸葛亮虽然是个古人,但他知道自己无法逆转干坤。但诸葛亮从未放弃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依然为“助汉”而不懈努力。知道你做不到,“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英雄们从此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
诸葛亮散发出悲剧英雄的独特气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受后人敬仰。即使最后失败了,他也勇敢的战斗,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得到升华。
司马懿最终取代了魏,获得了整个中国,建立了金朝。但是,他建立的金朝很快灭亡,把国家带入动乱的深渊。所以,他虽然是胜利者,但也是破坏者。
综上所述,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来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受到了不同的评价。诸葛亮是忠臣贤臣,司马懿是亡命之徒,是贼。所以,最终成名千古的是诸葛亮。
1.《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人对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的评价为什么差那么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人对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的评价为什么差那么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3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