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杨宝森 杨宝森红在死后,依然孤独

白杨

财富

满是树

1909.10.9

-1958.2.10

杨依然是孤独的

剧团里有句话,说“杨红大师死了”。的确,老京剧大师杨·先生生前是一个孤独而贫穷的艺术家。虽然他被列为20世纪40年代“四大必须”之一,但那种红灯高挂、坑坑洼洼、火满谷、衣着奢华、富贵荣华、前呼后拥的当红女演员风范,从未错过他。1994年,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举办了“杨派艺术研讨会”,在会上听到了很多前人的回忆,进一步证实了杨先生生前的孤独与尴尬绝不是夸大其词。然而,“杨派”的艺术在杨之后,尤其是“文革”之后,逐渐“红”起来。在今天的京剧界,“阳派”已经成为一个“显学”。“杨迷”遍布全国,甚至港台的票房也受“杨派”欢迎。

杨在扮演刘备

古今中外,在世时没有被广泛接受,生活贫困甚至贫困,但死后成名的艺术家并不少见。然而,杨的悲剧命运尤其耐人寻味。它所反映的问题似乎对我们今天认识和保存古典戏曲艺术有所启发。

艺术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普遍接受,原因是内容形式过于超前;还是因为表达曲折晦涩;还是因为太高太低。而杨的“杨派”是一种质朴、细腻、隽永的艺术,京剧将杨派定义为“好学难作”,说明杨派艺术没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外包装”。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然喜欢学习杨派,这恐怕是因为它明显的“易学”特点。如果大部分人无法理解这样一种具有轻松特征的艺术的真正本质,也许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所以占领广阔的演出市场,实在令人费解。学戏曲的第一任老师王祖宏多次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杨来上海洪都大剧院演出,他的上座率还是“三只小猫,四只小猫”。还说:比如50年代初的北京,有一次我和三个朋友去吉祥剧院看他的《捉妖记》全是坐着的,只有三成是坐着的。有时候唱《定军山》《寻孤救孤》也差强人意。在《吴小如戏曲志》第356页上,我认为杨包森的孤独与寂寞,与20世纪以来京剧乃至中国文化的剧变有着深刻的关联。

自本世纪初以来,西学东渐给京剧带来的分化与裂变并未平息。简而言之,20世纪初,京剧作为一种古典艺术已经基本确立,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京派京剧;此外,由于西风东渐,早期京剧逐渐从上海分化为一种海派京剧。京派和海派与其说是两种艺术风格,不如说是两个阵营两条道路。从百年来的事实来看,两个阵营都是无止境的,几乎无法断言谁是主流:虽然海派的很多新剧几乎没有一部能真正流传下来,但在当时,就当地而言,海派京剧一直是新潮时尚的,今天依然如此。单看今天的媒体宣传,就知道剧坛的热闹往往集中在海派或者海派创作的新剧上。但京派京剧往往是“保守落后”的代名词,甚至不断被列为“被打倒”的对象。从五四运动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直到今天的戏曲现代化运动,这种声音从未平息过。但就表演数量而言,真正支撑京剧舞台的是传统剧种和传统格局的新戏,真正在历史书上大放异彩的也是京派。然而,一般的舆论和市场选择倾向于向新趋势倾斜。可以说,在演出市场,经典名作从来不是“红”的,甚至是台剧。当年一部台剧可以在一个剧场演好几年,其中一部可以演一两个月。但是京戏,就算梅兰芳去上海,每天换剧也只能演一两个月。因此,在流行与传承、生存与不朽的困境中,很多艺术大师往往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我看过一部将在大厅上演的电影。梅兰芳和金少山联合主演了《霸王别姬》。一系列小灯泡在大帐篷的顶部闪烁。荀慧生的《焚香》里有一个好莱坞式的拥抱。梅兰芳早年受上海京剧影响,忍不住用西方戏剧标准改造京剧,排演了不少时装剧和古装剧。周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新一波海派京剧中打滚。面对这样的艺术环境,杨不难理解的孤独。

他毕生致力于自己的审美理想,并以自己的舞台实践全心全意地诠释京剧经典。作品多,如《洪阳东》、《失传空斩》、《桑园箕子》、《伍子胥》、《赵佗触碑》等。,被认为是当今他身后的绝伦巅峰。杨一生都没有巴结过时代。特别是在他艺术最成熟的20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运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和思想意义,甚至梅兰芳这样的大师都要做一篇关于嫦娥奔月的文章。另一方面,杨依然心无旁骛。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没有创作出“符合形势”的新剧,也没有创作出“赶时髦”的个人小戏。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在很多人的眼里,杨都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艺术家,落伍了。从阳派本身的风格来看,是一种平淡、意味深长、细腻的艺术,平淡,是一种内在的技巧,没有华丽的外表,对观看的观众缺乏刺激;精致,一定要磨炼,需要精雕细琢,不可能时不时翻新花样;有意义的,需要耐心细致的去欣赏,甚至越是经过时间的打磨和洗涤,越是能展现出持久的魅力。因此,在大多数“看”的观众面前,的艺术在商业竞争中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谢女士曾在天津的纪念会上说,杨先生从来没有过幸福的生活。他崇拜余叔岩,但他没有经济能力向老师学习。晚年很少演出,但杨却成了父亲买票观察的烟嘴。据说有一次剧团演出回来,托运的行李没到,杨先生非常着急。身边的人都在想:大家都到家了,行李晚到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杨先生说,我只有这套被褥。如果我今天不到,我晚上就睡在炕垫上...

《击鼓的曹》杨饰演米衡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无意反对以杨为标杆的艺术探索与创新。新与旧,传统戏剧与新剧不是评判艺术审美价值的标准,王元化老师曾经说过,古今艺术、中外艺术、新旧艺术没有区别,只有崇高与渺小的艺术、美丽与卑微的艺术、有意义与平庸的艺术的区别——《京剧与文化传统问答》、《中国文化》第12期,甚至很多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创新也未必没有意义。探索失败往往是创作成功的基础。问题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新,其中许多在本质上是不断同义和重复的,也形成了一种“重新奇、优于一切”的倾向。不创作新剧,不改革传统的表演方式,不改革“一桌两椅”的舞台风格,似乎就没有创意。就风而言,杨的艺术之路注定是孤独的。大多数人很难理解传统戏曲的每一场表演都可以是一部新作。杨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他对许多经典剧目的独特舞台演绎上,而且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演绎——不断地加工和润色表演。像文昭关和吴家坡,有不同的录音证明这一点。但戏曲界的趋势是越落后越看重震撼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漠视精心的锤炼。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今天仍然是孤独的。虽然今天理解和热爱杨派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但恐怕杨的艺术道路和精髓仍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我在几篇回忆文章里读到过,杨生前曾在武汉和北京演过洪阳东。《快眼》唱完之后,本来就不多的观众也开始“去教堂”,专门为每一个字而作的《黄儿三板》最后一段,也经常被唱给少数零星的观众。曾经前排只有两个观众!杨先生去世已近40年。这种现象真的改变了吗?近十年来,杨派的唱腔录音和伴奏已经有十余种,但绝大多数选择红阳洞的不是“红三段”?《盘丝洞》《狸猫换太子》等“新海派”不也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独领风骚吗?我很怀疑,如果杨包森先生有幸活到今天,有没有可能用他的坚持,摆脱那一年的孤独和寂寞?

其实就像今天,杨先生在世的时候,理解和重视他的人也不是没有他。早在他19岁的时候,王宾芬和五岁的孩子就在宾庆社和他在一起的年轻老人之中。然而,当时有评论说,自从杨出来后,他们都不知所措。─ ─鲁源学者译《京剧二百年史》,第121页。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多的专家开始重视杨。谭先生还介绍他的学生向杨学习戏剧。1955年开始在广播电台普及开带录音,数量有限,录音对象选择严格。但杨先生在上海演出的代表剧几乎都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有些代表剧还保留了不同的版本。在他去世前,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组织录制他和程先生的录音。可惜只录了一首《五家坡》,他们相继去世。杨逝世,享年48岁,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商先生曾告诉我,在追悼会那天,当时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和大牌明星都去送别了。他说:“我父亲听到杨先生去世的噩耗后,一连几天都在提这件事,尖叫着‘可怜’!”

《卖马耍把戏》杨饰演

杨的悲剧命运,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在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劣等文化战胜优秀文化的现象并不少见。可以说,杨的悲剧命运是当今古典戏曲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总有人能认识和理解艺术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这些有价值的艺术在与潮流文化的商业竞争中无法生存。怎么办?通常有两种方式:杨包森先生孤独贫穷,一点也不浮躁。他真正做到了“穷不能动”,始终执着于自己的艺术理想,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但是,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痛苦的路,结局甚至是悲惨的。谢女士曾透露,杨的骨灰盛在他的伴侣侯的著名茶缸里。在前年的天津会议上,专家们赞扬了杨先生的专业精神。在我看来,“奉献”的理性和道德力量不足以概括杨的艺术个性。他对艺术的追求是超级功利的。他与艺术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命运,艺术是他的生命,是他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谋生的手段。还有一种方式目前比较流行,就是适应时代。最近,一些聪明的艺术家在媒体上抱怨,感叹传统经典的艺术美是美丽的,这是很常见的。但是,没有观众和市场,他们被迫走向“灵山”,“别无选择”,在时尚媚俗的“改革”中生存。

京剧原声配乐《洪阳东》录音,主演:杨饰演杨,配乐:饰演杨

我觉得,抛开艺术管理上的一些猜测,这两条路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大概是痛苦的选择。艺术家有必要做出如此残酷的人生选择,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艺术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市场竞争”。这是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吗?这个“市场”是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吗?这种市场竞争对人类文化发展是有益还是有害?恐怕我们今天必须回答好这些问题,以免杨的悲剧重演。也是对杨先生最好的纪念。

原载《杨纪念集》

1.《杨宝森 杨宝森红在死后,依然孤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杨宝森 杨宝森红在死后,依然孤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91876.html

上一篇

广场喷泉 中国最美十大音乐喷泉

下一篇

172巷 一个村子开出172家民宿,他们如何杜绝竞争?

一肖彩经 肖彩《中国女性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 一肖彩经 肖彩《中国女性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 一肖彩经 肖彩《中国女性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 一肖彩经 肖彩《中国女性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田轩宁 《超新星全运会》:吴宣仪谭咏雯傅菁等十位女神艺术体操惊艳全场

  • 田轩宁 《超新星全运会》:吴宣仪谭咏雯傅菁等十位女神艺术体操惊艳全场
  • 田轩宁 《超新星全运会》:吴宣仪谭咏雯傅菁等十位女神艺术体操惊艳全场
  • 田轩宁 《超新星全运会》:吴宣仪谭咏雯傅菁等十位女神艺术体操惊艳全场

陈泽雄 「东张•西望」2017名家小品艺术联展

  • 陈泽雄 「东张•西望」2017名家小品艺术联展
  • 陈泽雄 「东张•西望」2017名家小品艺术联展
  • 陈泽雄 「东张•西望」2017名家小品艺术联展

厵 原乡厵田园综合体告诉你,纳入区域整体发展的艺术!

  • 厵 原乡厵田园综合体告诉你,纳入区域整体发展的艺术!
  • 厵 原乡厵田园综合体告诉你,纳入区域整体发展的艺术!
  • 厵 原乡厵田园综合体告诉你,纳入区域整体发展的艺术!

罗可可 一个和罗可可没多大关系却处于当时的艺术大师夏尔丹

  • 罗可可 一个和罗可可没多大关系却处于当时的艺术大师夏尔丹
  • 罗可可 一个和罗可可没多大关系却处于当时的艺术大师夏尔丹
  • 罗可可 一个和罗可可没多大关系却处于当时的艺术大师夏尔丹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 2018南京艺术学院考研心得

我想自我介绍一下。我本科是普通二本,考研两次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今年考研很久才写出这段经历。这既是对我考研心酸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也是给弟弟妹妹们备考的参考和建议。回顾这条路,我们有过失去,也有过失落,但也有过充实,收获很多。考研是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跪着完成!为了鼓励大家! 为什么考...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2018南京艺术学院考研心得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2018南京艺术学院考研心得

我想自我介绍一下。我本科是普通二本,考研两次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今年考研很久才写出这段经历。这既是对我考研心酸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也是给弟弟妹妹们备考的参考和建议。回顾这条路,我们有过失去,也有过失落,但也有过充实,收获很多。考研是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跪着完成!为了鼓励大家! 为什么考...

周杰 收藏艺术品10年,他已经身价过亿!

  • 周杰 收藏艺术品10年,他已经身价过亿!
  • 周杰 收藏艺术品10年,他已经身价过亿!
  • 周杰 收藏艺术品10年,他已经身价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