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音乐与时间有关,古老而久远,经久不衰;也和一个族群有关,讲唱一个族群的声音。”近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执行院长周建新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主办的网络学术论坛讲解了主题——“变化与不变: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从理论研究、表演实践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客家音乐的源流、流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
会议网站截图
“我祖籍江西赣州安源县。安源县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许多客家山歌都与赣南采茶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是听着客家音乐长大的。不管下班后在哪里演出,我都会准备一首赣南客家山歌。”据国家一级演员、江西歌舞剧院副院长杜欢介绍,“有一次我应邀到台湾省华钢艺术学校做学术讲座,因为我了解到台湾省有很多客家人,所以讲座的主题是客家音乐。讲座期间,我示范唱了一首《牡丹调》。结果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他们觉得旋律有点过时,语言听不懂。所以在现场教学的时候,他们半天只教了两句。讲座结束后,杜欢回到江西。在工作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客家音乐,如何让客家音乐被年轻一代的观众所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杜欢认为,在保留客家音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必须创新,考虑现代青年听众的听音习惯,运用现代创作技巧,将现代词汇和唱法融入传统客家音乐中。
“在过去两年的工作中,创作了许多带有客家音乐元素的原创歌曲。最近还创作了抗疫主题曲《我为你歌唱》。旋律很好听,很现代,融入了客家音乐元素。有变声、变调、跑调等各种变化。杜欢说,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任何年龄的观众接受,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创新喜欢客家音乐。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党政组织和文化部门的重视,以及客家舞台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和执着追求,以客家音乐为基础的客家舞台艺术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央民族乐团创新中心副主任肖说:“比如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从军》、《永远的歌谣》、山剧《等郎梅》、《桃花雨》、交响乐《土楼的回声》、民族歌剧《松茂岭的爱情》、舞剧《吴大伟》等等。这些剧有的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获得了文华奖、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等奖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些客家舞台艺术作品注重展现地域特色,突出客家文化符号,创作者真正将客家符号融入到创作中,而不是以标签的方式使用。而且在创作中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运用现代舞台手法营造表演的视觉形象,也是这么多年来客家地方戏剧创作领域的一大进步。艺术门类和表演形式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萧谈到了该剧的具体创新之处。
说到创新,江西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交响诗画《山外·钻机水外》无疑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作品近期已完成对外排练演出。“这部剧剧本最初创作的时候,本意是一部客家音乐元素的声乐套曲。后来,它将“戏剧”元素纳入这一基本模式,如人物、事件、情节、矛盾等。,并吸收了清唱剧、歌舞剧和音乐剧的特点,创作出创新的跨界交响诗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诗歌、绘画、舞台美术和LED大屏幕流动画面,剧中有七个动作,通过客家最重要的七个传统节日,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被搬上舞台。去年2020年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该作品是为数不多的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再评估的跨境融合作品。”杜欢告诉记者,他希望这项工作今后走出江西,走向其他客家地区,包括其他汉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一些客家人在国外聚集的地方,进一步唤起客家人美好的乡愁。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在谈论创新的同时,也指出了创新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传统密切相关。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肖延平坦言,当代客家音乐作品很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粗制滥造、低级作品屡见不鲜,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客家传统音乐的积淀。“客家音乐展示了客家的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注重客家的精神内涵。客家音乐在歌词表现上往往引用客家典型的俗物和俗语作为创作题材,而在旋律上运用具有客家特色和旋律的音乐,使音乐充满浓郁的客家气息。但客家音乐创作并不遵循规章制度,而是需要了解客家传统音乐的特点,才能创作出好的客家音乐作品。”萧炎平说道。
“在赋予作品现代观念、强化主体观念、强化现实意义方面,要防止刻意和直接的努力。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客家的乡土社会,创作出体现客家共性和个性的作品。特别是要注重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不要让客家舞台剧成为客家学、文艺学、音乐史、文学批评等学科的空白和缺失。”萧对说道。
“这几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对客家山歌的传承做实地调查。发现继承情况堪忧。继承人一般都比较老。有的一年前采访过他,第二年就去世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客家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邱认为,原始客家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丰富的艺术创新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为客家山歌和客家戏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为嫁接“新分支”提供了基础。
“当然,还有一些令人兴奋的亮点。比如在深圳,广东梅州、河源、惠州、深圳的很多客家人成立了“深圳客家山歌队”,经常聚在一起唱山歌,传递山歌,或者组队参加山歌挑战赛,还成立了500人的“深圳客家山歌活动小组”,每天在小组里唱着、打着山歌,非常活跃。此外,例如广东电视台制作、广东工业师范大学副教授、新客家人代言人陈菊芬领衔的12集纪录片《千年客运——中国客家山歌》,对客家山歌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邱宽慰说。
结束
1.《客家音乐 回顾 | 客家音乐既要原汁原味,也需创新意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客家音乐 回顾 | 客家音乐既要原汁原味,也需创新意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9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