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一个小伙子在VR里瘦了50斤的消息让很多游戏爱好者向往。VR自行车公司VirZOOM去年年底也获得了近500万美元的投资。好奇之余,氪36还采访了国内同类型“VR+健身”创业公司青岛柯宇,想搞清楚是不是好生意。
青岛柯宇CEO田玉华向36氪介绍,同类型海外公司针对的是C端用户,这个模式看起来很美。但无论从VR行业还是VR+健身轨道来看,重型装备的客户方向都以B端为主。所以他们自己会认为今年的市场建设重点在B面,C面要放回去。
当然,在这个具体应用中,B端主要是指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会对VR感兴趣,其最根本的驱动力就是线下流量,VR体验可以让一家店快速摆脱行业内同质化的局面。青岛柯宇开发了两种虚拟现实健身设备,包括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划船机。他们的产品定于5月底6月初发货,第一批300-500台,每年预计5000-6000台。目前,该设备的单价尚未披露。与健身房一般跑步机设备相比,价格在8000-10000元左右。一般来说,投资一个健身房的初始投资在100-200万元左右,运营商已经投资了几万元。初期试用了几款VR施工设备,有丰富的空,意愿比较强。
为了在这个细分方向获得更好的竞争力,相关公司需要具备强大的渠道能力和产品能力。显然,渠道的重要性直接影响销量。健身俱乐部之所以也注重产品能力,是因为这个模式不同于纯粹的VR体验店。如果VR产品不吸引用户,这样的设备很快就会面临闲置,这与健身俱乐部获取更多流量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但如果能做出体验完整的产品,那么VR健身房在客户来源和消费意愿上,比纯线下体验店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日常需求。当然,开发能力包括游戏内容的开发和健身器材对游戏的适应。青岛柯宇团队目前有近20人,软硬件开发的R&D人员主要来自工业仿真和3D交互相关行业。渠道合作伙伴在健身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销售经验和销售网络资源。
目前国内VR健身公司很少,国外也有类似的产品。海外公司Holodia与HTC Vive合作了一台VR健身器,公司在2015年获得了一笔金额不详的天使投资。VirZOOM也是一款自行车设备,2016年12月获得438万美元的融资。德国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VR健身器材,让用户在做核心运动(如平板支撑)的同时体验潜水或飞行的感觉。据悉,该设备已进入全球200多家健身房。
这些竞争产品中,核心问题包括:产品价格高(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内容体验不足、C端产品路线有争议。至于青岛柯宇,虽然没有透露具体价格,但预计定位在1万元左右,不会超过健身俱乐部客户的预期。虽然这类产品更具想象力的方向确实在C端,但目前在价格和体验暂时无法打动个人用户的前提下,依托渠道资源的B端体验模式可能是更有效的思路。
青岛柯宇从青岛当地一家企业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资金。目前,他们正在寻求500万元的天使投资。
1.《青岛动感单车 青岛宇科将“动感单车”VR化,VR+健身可能是比体验店更自然的下线模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岛动感单车 青岛宇科将“动感单车”VR化,VR+健身可能是比体验店更自然的下线模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9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