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注意
简介: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结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设备之家推出了一个特别的计划,邀请那些为新中国医疗体系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团队,向公众讲述他们那些年与中国牢不可破的纽带!本文是中国第一台磁共振设备诞生的故事~
1986年,
1986年,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资助下,受中科院委托牵头,我们选择了美国核磁共振电子元器件制造商艾格克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选择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成立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家中美合资公司安科公司(中国科学院科技健康公司的子公司)。至此,国家下达的自主研发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任务,具体落到了新成立的安科公司身上,不亚于当时军事领域的“两弹一星”。
中国第一台磁共振的诞生
1986年,最初的Anke是全国的实力。中科院、北大、清华抽调了十几名知名专家教授,吸收了一批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当时除了美国类比公司投资的几个核磁共振电子元件,R&D设备里什么都没有,大部分人连核磁共振照片都没见过。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发中国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的难度可想而知!在陶·、赖敬明、朱·、冯·、聂童、张朝基、、董·、周希同、董成玉、周荣聪、董增仁、曾晓庄等的共同努力下,,核磁共振项目被分为磁体、物理、射频、软件、硬件等子系统。
1986年12月20日,第一台合格机组磁块终于加工完成。1987年5月15日,磁场均匀性调试完毕,匀场线圈、匀场电源、梯度线圈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第一套磁共振成像永磁体诞生于安科。通过反复实验,逐步改进设计,逐步提高信噪比。最后,获得了有效的核磁共振信号。到目前为止,国内磁共振厂商广泛使用的磁共振线圈核心专利都在Anke手里[1]。
在医学领域,没有其他医学成像设备比MRI具有更高的计算复杂度:采集采集到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和数据处理,将原始的能量信号转换成二维和三维图像,进行优化,降低噪声,突出病变部位,同时创建简单清晰的人机操作界面。这个繁重的工作也是由软件组按时顺利完成的。
中国首台磁共振通过国家权威鉴定
当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尝试了中国的第一次磁共振成像
1987年底,第一台1500高斯永磁磁共振仪问世,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图像链和全套成像软件均由安科公司自主开发。1988年7月14日至16日,全国医疗器械协调协会在深圳蛇口召开全国磁共振成像研讨会。卫生部部长、中科院秘书长侯、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等有关领导和全国有关专家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科健公司与安科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公司通过国际技术合作,成功研发出ASP-015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了验证安科的0.15吨永磁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ASM-015P,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亲自尝试了中国第一台磁共振。
1988年7月14日至16日,全国医疗器械协调协会在深圳蛇口召开全国磁共振成像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健公司和安科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公司凭借自身实力,通过国际技术合作,成功研制出ASP-015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并于1988年7月3日获得清晰的人体头部断层图像,并宣布从1989年开始向中国用户提供。因此,我国在低场永磁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研究逐渐起步。1988年,安科0.15吨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产品鉴定,正式进入市场,标志着我国高精度大型医疗设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零突破。
198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小原子弹进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核磁共振扫描机制的形成)
经过一年半的系统改进、生产准备和临床试验,1989年12月,第一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通过了国家科委主持的结果鉴定,标志着我国第一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式运行。当时中国第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被评为1989年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支持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发,国家确定所有进口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必须采取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政策,安科公司派出人员研究技术。因此,安科公司当时有批准从中国进口磁共振成像的公章,所有医院磁共振成像的进口都必须由安科公司代表其批准。由于安科核磁共振产品的出现,国外大公司的同类产品在中国被迫降价一半以上,国外大公司垄断中国核磁共振市场,暴利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由此,安科公司在中国医疗器械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页。
随着产品化mr系统的问世,国内大量三甲医院率先使用Anke生产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大大缓解了当时普通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Anke ASM-015P永磁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河北省邢台矿务局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现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铁道医学院等国内医疗机构安装。
国内第一批MRI应用专家伴随着Anke MRI成长,现在已经成为国内MRI应用领域的顶尖专家。Anke不仅为国家医疗器械行业的成长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为这个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高端人才。被誉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黄埔军校”。很多参与安科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的人,后来发展到了不同的领域,开始了职业生涯,取得了成就,甚至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国医疗器械高科技产业的繁荣。如今,中国不再面临进口医疗器械,但安科作为其中之一,已经与许多医疗器械的民族企业组成了分工合作、竞争互勉的军团,许多产品已经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地的人类健康和医疗提供服务。
超导磁共振成像发展历史
我国在超导磁共振领域起步晚,发展慢,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非常重视超导磁共振领域。1983年下半年,国家启动了低温超导项目,直接推动了我国核磁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超导磁体的成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85年,电气工程研究所主要派技术人员到美国研究超导磁体。1987年,深圳安科开发了超导磁体。在此基础上,1992年研制出中国首个超导mr系统(0.6T),1993年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
Anke于2010年开始研发1.5T超导磁共振,并在1.5T超导磁共振平台上自主开发了多项临床常规和高级功能,包括所有临床必需的脉冲序列,如FSE、2D/3D SSFSE、GRE、B-SSFP、2D/3D TFE、2D/3D TOF等。在高级功能方面,我们有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DSC头部灌注加权成像、酰胺蛋白转移(APT)成像技术、4D快速成像技术、臂丛成像技术、心脏电影等。,支持客户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目前,Anke正在开发1.5T大口径、3.0T mr系统。大口径MRI可以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扫描体验,减少幽闭恐惧症。3.0T mr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此外,3.0T由于T1时间较长和组织的化学位移,可以改善tof成像中的血管显示,同时也给磁共振波谱成像带来好处。
中国磁共振发展的里程碑
1985年,
广州南方医院推出首台0.282T恒导磁共振
1986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引进第一台0.6T超导核磁共振仪
1986年,
深圳安科高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9年
安科生产了中国第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ASP-015)
1992年,
安科研制出中国首台0.6T超导核磁共振仪
1998年
安科开发了中国首个开放式(无涡流)0.2T永磁MRI
2002年
安科研制出中国首台0.3T永磁核磁共振仪
2003年
安科研制出国内首台0.3T电动病床永磁磁共振成像仪
2007年
安科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旋转病床的0.4T永磁磁共振成像设备
2010年
安科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T超导核磁共振仪
2012年
安科推出中国首款0.51T中场永磁MRI
2018年
Anke推出新一代1.5T超导MRI
…………
以MRI为代表的Anke系列高端医疗设备的问世,不仅填补了中国众多行业空,而且打破了国外产品主导国内市场的局面,迫使进口MRI设备价格下降40%以上,单次MRI检查费用也从2000多元降到目前的最低300元,有力地推动了高端医疗设备在中国的普及,使更多的中国人享受到高标准的医疗待遇。从1989年中国第一台MRI正式投入运行开始,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四个有能力生产MRI系统的国家(当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德国、日本有MRI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发展永磁中高场磁共振设备为主要方向,促进了该领域技术的积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掌握了永磁磁共振设备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能够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磁共振设备,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在2013年至2018年永磁MRI设备的销量中,国产设备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88.16%上升到2018年的97.01%[2]。目前,国内永磁磁共振市场已经基本被国内厂商占领,安科永磁MRI系列的市场份额和占有量都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回顾中国第一个磁共振成像用永磁体的诞生,2008-10-13,作者:董增仁
[2]相关数据取自第三方公司的统计和报告
结束
Ps:欢迎医疗器械厂商提交国内“第一”设备或“第一”临床应用案例。请发邮件到:4008228766@qixieke.com
重大突破!MRI即将进入“无氦时代”!!!
安克瑞和拉迪克特的第四代断层治疗系统震惊了2019中国医学
1.《陈敏章 献礼新中国70周年——纪念中国首台磁共振诞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敏章 献礼新中国70周年——纪念中国首台磁共振诞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1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