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强调承诺、激情、亲密,这三个要素都互相重视——暗恋里没有。

哈尔·凯利第一次积极尝试嫁接爱情心理学和经济学,一种全新的分析亲密关系的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应运而生。

这个理论开创了用公式和代数计算爱情的先例,然后失控了。

在亲密关系研究领域,总是缺乏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理论——人们所做的所有决定都是由他们或他们的种族在过去经历的美丽或痛苦决定的吗?历史决定论很难解释爱情中一些常见的东西——比如进化论、依恋论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单恋、暗恋等傻傻的爱情形式。

乍一看,新理论还是无法解释暗恋——暗恋能得到什么好处?这恐怕已经是世界上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但只要客观上存在暗恋这种东西,就证明它给暗恋者带来了利润,这只是需要进一步分析。

暗恋在我看来是最有经济色彩的心理现象。一个人暗恋另一个人,可以疯狂恋爱,但没有真实的表现,没有真实的行为。就像小时候妈妈在一个柜台上看到一块闪闪发光的首饰一样——她太动心了,每天有意无意的聊着天,羡慕又羡慕。即使是我这个麻木不仁的孩子,也能看到她爱得无以复加,但她从来没有提过要买,直到橱窗里的珠宝不再出现。这两件事在社会交换理论中找到了交集。

在社会交换理论中,爱情不再着眼于个人和族群辉煌或不堪的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大家都在用经济学家的眼光追爱情。人在爱情里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根据这个理论,亲密关系就像宜家做的凳子一样简单。

在这个理论背景下,亲密关系就是权衡利弊。对于亲密关系,理性的动机和决策才是真正强调的。你的感受和你被激励的方式完全不同。

这个想法获得了当时美国政府的认可,因为良好的亲密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相关的政府支出——离婚率下降,等待救助的人数减少,治安环境改善,更多的人在家庭基础上共享资源。然而,政府迫切需要一个充满逻辑力量的理论,帮助他们高效、快速地定位问题。

在此基础上,就像经典的算账公式一样,很多曾经用旧理论难以解释的爱情故事,都是用一系列公式“推算”出来的。最基本的公式是:

利润=回报-支出

这里的利润、回报、支出,同时都有两个含义:物质和情感。“多考虑孩子”是调解人在调解考虑离婚的夫妻时的一句俗语。这就迫使当事人再次认真权衡离婚的利弊,不得不将自己的现实纳入上述公式。

暗恋也一样。暗恋的存在,不能只观察暗恋的一方投入了多少心血、时间甚至财富,仿佛是虔诚朝觐自己喜欢的对象的牺牲品。我认为我们应该像投资者一样看待他们。

看一个铁皮房子里的小投注站。每天都在雾霾中,所以很多人都在频繁地拿自己的致富梦想打赌。他们中很少有人拿到500万,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梦想的热情和投入——你不让他买彩票,他真的很难受。

秘密崇拜者和那些在投注站盯着最后30期的结果努力学习寻找规律的人是一样的。在上面的公式中,他们的利润依然存在,但是已经超越了物质,掺杂了很多情感成分。对他们来说,暗恋这件事本身,以及它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积极的收获。

这里恐怕要重复一下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思想:如何感受和如何激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感情如何决定关系满意度,动机如何决定最终的行为决策。

不是天天吵架的情侣分手,也不是过着如水般平静生活的情侣能够白头偕老。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和对亲密关系的决定完全是两码事。

60年来,世界各地对亲密关系的10余项调查发现,虽然婚姻满意度与离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对婚姻不满意的人更容易选择离婚,但这种相关性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真实情况是,对婚姻不太满意的大多数人仍然选择同居。亲密是在衡量障碍和投入之后做出的行为决定。即使相处不愉快,也不用离婚——毕竟除了爱情本身,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

对于暗恋,很多深陷其中的人还在煎熬。但即使痛苦,他们还是要做。决定感情的指标叫“关系满足度”,而决定具体行为的指标是前面公式中等号左边的“利润”。

两者的差距来自于另一个指标的水平:反差。对比是指双方在这种亲密关系中的主导力量的差异。

2暗恋一个人的表现:世界上最理性的暗恋要追溯到高层

关系满意度=利润-对比

在暗恋的恋爱模式中,双方的主导地位截然不同。暗恋者的每一个微笑都可能对暗恋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反之亦然。暗恋者一丝不苟的奉献,也可能被暗恋者视为扫把。所以对于暗恋来说,反差的绝对值自然高。其实暗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反差——哪个暗恋想当备胎?如果可以“平反”,为什么要用暗恋去坚持呢?

因为暗恋者迷恋暗恋者,他们的“利润”一定很高;而且因为他们和自己的暗恋者在情感状态上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在这段关系中的“关系满意度”大概很低。这解释了暗恋的矛盾情感模式-

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

所以“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是安慰暗恋者最没用的词。森林里没有赚钱的树,所以强调低反差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暗恋中满足感差,至少利润高,行为有一定的心理意义。

这种对“一棵树”和“一片森林”的讨论,直接引出了另一个与暗恋有关的指标:候选人对比。

候选人对比是指一方在情感状态上对另一方的不可替代程度的差异。在暗恋的情感模式中,这个价值也很大:暗恋对暗恋来说大概是微不足道的,受欢迎和受追捧的人在空之间有更大的选择。暗恋者对暗恋者来说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为了这棵树,抛弃阳光下所有的树,是必然的事。“候选对比”和“利益”共同决定了一段关系的“排他性”:情感不能被他人干扰的程度。

排他性=利润-候选对比

对于一些以梅绮为例的夫妇来说,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从彼此的亲密关系中获利。同时,两人潜在伴侣的情况也差不多,两人都绝对没有必要抛弃成熟的关系去追求另一段爱情,所以两人关系的排他性自然很高。

在其他情况下,比如一个无能懦弱的丈夫和一个事业有成外貌出众的妻子的结合。候选人对比的绝对值很可能会增加——丈夫只持有妻子的忠诚,而妻子面临更多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的结合给了对方可观的物质和情感上的利润,他们关系的排他性还是有点太单薄了。

对于一些容易被第三方侵入的关系也是如此。也许,其中一个因为各种原因,有更多感性的候选人。通俗点说就是有很多人贴吧。另一方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穿上了优质的对象,没有退路,没有其他选择,所以我们要留住现在的恋人。越逼越紧,关系越破裂。

暗恋是另一个低排他性的典型案例——它带来的利润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相当大的候选对比。

在排他性和关系满意度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对一些典型的亲密关系状态进行分类。

高满意度,高排他性:稳定的亲密关系,老太太。

高满意度,低排他性:炮手,轻浮亲密关系

满意度低排他性高:“空壳”爱情,家庭婚姻,政治婚姻

满意度低,排他性低:暗恋;分手后连朋友都做不了

不难看出。暗恋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它的满意度低,排他性低,对于暗恋者本身的利润价值相对较高。这就注定了暗恋的情感模式的未来走向,不容乐观,因为在社会交换理论中,评价情感状态的未来走向是一个由排他性和满足感决定的称为“情感承诺”的指标。

3暗恋一个人的表现:世界上最理性的暗恋要追溯到高层

情感承诺=满足+排他性

不难看出,在很多情况下,暗恋都是一笔大赌注的一次性买卖,最后能获得幸福结果的可能性太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低胜率的彩票,在人类爱情史上却存在了很久,就像双色球一样。

不要说别人会疯狂的暗恋一个连自己的存在都不知道的人,甚至会爱上一个拒绝、无视甚至欺负他的人——太奇怪了。更奇怪的是,这种事情在人群中相当普遍。

在199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问了907名大学生一个问题:“你经历过暗恋、单恋或其他形式的单恋吗?”

参与调查的样本中,超过80%的人表示自己经历过,他们与三种观念有着亲密的关系。这三个原因来自于1989年鲍梅斯特、沃特曼和斯蒂尔韦尔的调查报告。

第一种想法是暗恋者将暗恋的对象视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存在,这个人比任何人都更值得追求和爱。暗恋者的一举一动——即使不是针对暗恋者——对于暗恋者来说,已经是一种美的表现,就像一件艺术品。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高额的情感利润,但很大程度上,秘密崇拜者是在骗自己。

第二种想法是,人们固执地认为“水滴石穿”的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很多暗恋者认为铁杵最终会磨成针,只要一直爱下去,对方迟早会注意到自己惊天动地的贡献,最终觉醒后决定自己是最爱适合自己的人。这种情况会让暗恋者高估关系中的回报水平,把现在的爱情当成绝对的保本投资。

第三种想法是,人们可能认为爱另一个人是一种巨大的情感收益。他们不求结果,只求无悔的“爱过”二字。

另外,单恋青年本身就是单恋高发人群,但其中人群的情感状态和文化偏好也可能在这方面造成恶性循环。

而且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刻意渲染了“真爱无敌”的概念,将盯梢、软磨硬泡,甚至多年的沉默爱情塑造成有效的杀手来打动对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秘密崇拜者留下了一种与真实情况严重脱节的情感期待,他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山沟的边缘。

如果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暗恋,那就是人对感性收入做出理性选择的一种相对特殊的形式。

1.《暗恋一个人的表现 暗恋一个人的表现: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暗恋一个人的表现 暗恋一个人的表现: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7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