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现在担心,因为美国第二次违约,经过多次波折最终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会成为第二个京都议定书?
暂时来说,这次会很不一样。世界主要领导人对特朗普在竞选中的主张并没有做好准备。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在试图说服美国留在巴黎协议中的同时,一再明确表示,即使特朗普政府最终决定退出,他们也将继续推进和执行协议。
而且,特朗普的决定正式宣布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第一时间明确拒绝了他修改《巴黎协定》的提议。《巴黎协定》的大多数缔约方还申明,它们仍将履行其承诺的INDC目标,没有任何国家打算跟随美国撤出。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离开似乎并没有动摇其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而是给了他们一种罕见的“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在产生。这是2017年和2001年最大的区别。随着日益激烈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危机的临近,人们的认识比10多年前深刻得多。
但是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实现一件事往往比团结起来反对一件事困难得多。毫无疑问,没有美国的《巴黎协定》在未来必将面临许多不可逾越的障碍。
一个
今年的中欧领导人峰会有许多重要议题需要讨论。然而,随着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欧盟和中国寻求国际合作拯救气候变化的努力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柏林,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后告诉新闻媒体,中国政府将继续履行其在巴黎协议下的承诺。
因此,有观察人士指出,针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欧盟和中国正在试图形成“绿色联盟”,以填补美国退出留下的真空。事实上,中国和欧洲一直在为美国大选和可能的政府更迭带来的政策变化做准备。
早在2014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之前,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谢振华就对媒体表示,“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原因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因此我们也担心2015年协议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在2016年10月摩洛哥马拉喀什联合国气候谈判期间,欧盟和中国开始启动双边合作协议。
当然,也有评论者毫无理由地指出,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统一战线”具有明显的“郎朗匹配”性质。因为中国和欧洲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核心诉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富裕的欧洲人将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视为重中之重,而中国希望通过这种合作解决国内的环境问题,获得更先进的清洁能源制造技术,并通过发达的西方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绿色经济融资机会...
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成功合作并不总是源于共同的价值观。相反,共同利益可能是更坚实的合作基础。当特朗普因为他认为最重要的利益而离开时,欧洲和中国将不得不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利益而留下来共同努力。
欧盟领导人甚至明确表示,欧洲准备领导这场气候运动,不会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影响。目前,欧盟国家正在起草自己的国家应对计划,以更好地履行《巴黎气候协定》对欧盟国家的义务,没有任何国家表示将退出该协定。
在中国和欧盟的支持下,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表示,他们将继续做出更大努力来应对气候挑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以即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印度为例。其太阳能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1万千瓦增加到2016年底的1000万千瓦。根据印度官方计划,到2027年,印度潜在的可再生能源总量将增加到2.75亿千瓦,非化石燃料的比例将达到57%,远远超过其在巴黎气候协议中的承诺。
二
但是,美国撤军的影响不可低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人均最大排放国。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欧盟高50%,人均排放水平是欧盟和日本的两倍。美国的退出直接意味着《巴黎协定》的原定目标缺少一大块支持,其他国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就目前而言,从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来看,其他国家似乎无法弥补美国撤军造成的损失。
诚然,美国很多州都承诺在地方层面落实奥巴马政府在《巴黎协定》中的减排承诺;乐观主义者还预计,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机制将自行促进美国碳排放的下降。然而,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所说,无论这些想法和做法多么理想,都无法取代美国政府的承诺。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即使上述因素都成立,美国到2025年的减排目标也只会比2005年减少17%左右,远未达到奥巴马政府承诺的26%至28%的减排目标。其他研究指出,如果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型新兴经济体能够做出足够多的额外努力,超过它们承诺的独立贡献,就有可能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
但是这个目标与巴黎协定的预期相差甚远,太令人失望了。
美国退出最大的打击不是美国不再履行自己的减排承诺,而是未来谁来为气候控制买单?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美国将停止支付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
根据《巴黎协定》,发达国家每年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助其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其中美国政府提供了五分之一以上的资金。事实上,这种经济“激励机制”正是“非强制性”和“不受惩罚”的《巴黎协定》能够赢得贫穷发展中国家认可的基石。
如果美国的这一大笔财政支持被切断,《巴黎协定框架公约》很可能在财政上无法持续。不仅如此,由于失去了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杠杆,私人投资清洁能源的信心也将受到重创。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银行对全球气候相关投资项目的贡献最大,其提供的资金是这一领域市场化投资最重要的“种子”资金。如果美国政府不再支持世界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私人投资进入。
如果特朗普政府利用减排的截止资金来补贴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会越来越糟。看看他的竞选摊位,很有可能。
考虑到《巴黎协定》只是一个框架,具体路线图还在磋商和制定过程中,这将是国际社会目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一旦财政援助不到位,很可能大量发展中国家将不再有意愿和能力履行其最初的减排承诺。预计各种讨价还价和折扣将陆续出现,更不用说195个政党中有许多是“搭便车”的。
唯一的好消息似乎是,签署的《巴黎协定》中有一个约束机制,那些想退出的国家必须先进行谈判,才能退出。按照程序,即使一切顺利,美国真正撤军也要等到2020年11月4日之后。到那时,特朗普的第一个四年任期将只有两个多月了。
但问题是,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巴黎协定》是一个没有惩罚性条款的新合作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特朗普不告诉我们就退出,无视其他签约方的批评,他就会单方面停止所有合同的履行,国际社会似乎与他无关。
另外,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美国社会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就气候变化达成共识。这意味着在美国民主体制下,即使特朗普不会连任,美国也将在一位民主党总统的领导下第三次加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未来第三次违约的可能性仍占50%。
三
然而,今天毕竟不是2001年,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最大的变数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对气候变化立场的巨大变化。
中国在2007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正因为如此,当特朗普从竞选开始就一直威胁退出巴黎协议,给这一全球合作的前景蒙上阴影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转向了中国。而中国释放的信号也让国际社会如释重负。
一年多来,中国领导人和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中国官员一再重申,无论美国国内政治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100%的巴黎协议义务。
在今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习近平主席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要共同坚持,不要轻易放弃。不仅如此,习近平在与特朗普的多次电话和面对面外交会议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称中国将“无论如何”继续努力遏制气候变化。
在不久前举行的柏林-彼得堡气候对话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谢振华不仅重申了中国对独立贡献的承诺,还宣布中国正在制定一项“中国计划”,将《巴黎协定》转化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为各方找到“安慰”。特别受到国际舆论赞赏的是,谢振华预测,鉴于2016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中国可能会超过其减排目标。
这种深刻的变化给了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很大的信心,因为美国的撤军所带来的“多米诺骨牌倒塌”的风险似乎降低了。
事实上,中国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角色已经完全颠倒了。就在几年前,美国还在不断地对中国说教,说气候变化对世界和中国本身的极端重要性。但现在,中国成了道德家,美国成了无视大局的顽固分子。
对这种新变化和新责任感到最惊讶的可能是中国本身。
传统上,中国官员一直认为,由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原因,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支持和补偿。发达国家不应全面承担这一国际责任,并试图将大部分责任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为此,国际社会不应指望中国承担与其义务不符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正是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这些责任和义务上的巨大差异,哥本哈根和坎昆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才告结束。
中国立场之所以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除了奥巴马政府和欧盟这几年不断的劝说和施压,最根本的推动力来自中国。
近几年来,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加剧,中国人民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外部世界的要求,也是中国长期发展的内在需要。
另一个意想不到但同样重要的原因是,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放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费。中国渴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新能源视为未来的重要出路之一。这也促使中国政府改变了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这是自然的结果。
当然,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和中国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受到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的巨大排放量。中国和美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它们的累计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在现阶段,如果没有其中任何一方的积极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行动很难取得很大成就。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从主观上来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不是强制减排,而是真心希望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这将成为巴黎协议未来最大的希望。短期内,中国无法独自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但是,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排放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积极领导和协调下,其他缔约国不会沦落到相互推诿的烂摊子。
四
唐纳德·特朗普声称,巴黎协议可能会让美国损失多达27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是这位从买卖角度看世界的民粹主义政客最关心的。想必这个数据是有一定依据的。
然而,他的批评者和那些支持减排的人立即反驳说,加入巴黎协议不会有害处,相反,它会促进美国的经济和就业。他们的依据是,蓬勃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将在美国创造比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更多的新就业机会。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这一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一直声称,美国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回应不仅是承担道德义务,而且在长期创造新的生产力,并在短期内帮助促进经济复苏。
客观来说,这种观点包含着明显的政治倾向,需要谨慎对待。但至少是对的: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即使它是由一个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共和党人崇拜的自由市场。因为就像地球上的森林不足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一样,地球上的煤和石油终有一天会枯竭。而且,其实直到挖出来才会被新能源替代,就像森林被完全砍伐前人们用煤和石油代替木柴一样。
以特朗普所谓的“煤炭复兴计划”为例,他承诺废除奥巴马为在煤炭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制定的限制性规定。然而,全球市场的现实决定了这项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夕阳产业。近年来,美国有50家煤炭企业倒闭,全球最大的私人煤炭制造商皮博迪能源公司于2016年申请破产。这不是政府行政干预造成的,而是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盈利了。如果我们看看中国的煤炭行业,情况也一样糟糕。
由于技术进步和大规模资本投资,清洁能源的生产成本正以几何速度下降。以太阳能发电设备价格为例,仅2008年至2014年就下降了75%以上。这使得各国在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减排目标上所承担的经济成本远低于10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说,即使巴黎协议会给美国经济造成损失,但损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GDP每年增长减少0.06%。
与一贯支持民主党的左翼经济学家相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更为乐观。它认为,减排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甚至还会促进增长。这项研究表明,如果G20成员国现在开始实施更绿色的经济政策,到2021年,它们的平均经济增长将比不采取措施高出1%;到2050年,增长率将扩大到2.8%。这种额外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人们在传统能源上的支出下降。根据经合组织的研究,总体而言,更绿色的基础设施每年将为G20国家节省0.9万亿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一份报告,气候变化的隐性成本——救灾、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费率上涨等。—每年将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且将来还会增加。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赞同。在不久前举行的彼得堡气候论坛上,中国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谢振华表示,减排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其带来的负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双赢。”据他说,中国环保产业目前雇用3200万人,到2030年将增加到6900万人。
如果上述论点成立,就意味着特朗普的政策不仅不利于气候变化,而且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来保护落后产业。
但对于市场体系异常成熟的美国经济来说,最大的损害不在于短期投资和就业,而在于政府可能遏制美国绿色制造发展的错误政策。英国前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爱德华·大卫非常合理地表示:“针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经济转型已经成型,并且不可逆转。任何一个国家不参与,都会在创新竞争和新技术创造上落后。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简而言之,如果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倒退,R&D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中心将从美国撤出,流向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未来其他国家在绿色经济方面会比美国领先一步,有更大的话语权,美国制造业可能会被甩在后面。即使美国强大的市场机制和科技实力有能力自动修复政策失误造成的扭曲,因为市场份额在国外,美国公司的科技发明和生产能力也会转移到国外。相信这是美国很多州和很多大企业决心无视联邦政府政策,继续推动巴黎协议实施的根源,也是中国近年来态度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
面对特朗普的决定,乔治·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的共和党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比奥巴马更难过。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我们继续做出放弃我们的世界领导角色的政策决定,我们将无法承担后果。”保尔森曾经是特朗普的成功商人,他指出了这个“世纪大事”的实质:与气候变化问题本身以及美国可能因此承受的经济损失相比,在外交政策上退出巴黎协定的错误是美国所有损失中最大的损失。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美国在空之前因为在气候问题上与全世界对峙而陷入外交孤立、经济孤立甚至战略孤立。因此,对美国本身来说,退出《巴黎协定》无疑是对其全球声誉和领导地位的重大挫折,因为这意味着其国际承诺将不再可信。
每天喊着“美国第一”的特朗普,可能并不担心这种情况。在他的领导下,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
随着美国退出一个又一个国际合作协议,其在世界上的道德权威将直线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美国为不负责任的超级大国,不顾世界大局。从长远来看,对美国的损害远远大于退出《巴黎协定》所获得的蝇头小利。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第二天,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放弃“国家间合作的基石”表示遗憾和批评。法国新总统马克龙甚至指责特朗普“背叛了世界”。他在演讲中刻意使用英语,将特朗普的著名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改为“我们要让地球再次伟大”。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开头说的,默克尔的罕见和直白,说明欧洲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西方联盟和二战后形成的全球秩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当默克尔说“我们欧洲人现在需要为我们的未来而战”时,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肯定也有同感。这同样适用于他们。与全球自然气候变化的斗争可能会引发全球“政治气候”变化。
很多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人们担心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会对全球治理结构造成巨大破坏,导致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再次肆虐,将世界拉回几十年前零和游戏的丛林时代。但从围绕巴黎协定的博弈来看,情况似乎远没有那么糟糕。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并没有构成那么大的破坏力。在欧洲、东亚和世界各地,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平静和团结。美国的撤军并没有造成混乱,反而鼓励其他国家更加团结,努力填补真正的领导权空,捍卫现有的价值观和世界秩序。
不仅是巴黎协定,北约、世贸组织、联合国,不管有没有美国,都将继续存在。没有美国,当前国际秩序的运行会遇到困难,效果会降低,但真正失去一切的是美国本身。
下月初,唐纳德·特朗普将再次不情愿地踏上欧洲之旅。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天西方价值观的真正领袖,将在汉堡主持今年的G20峰会。在那里,美国将面临更大的集体摊牌。
1.《京都议定书 巴黎气候协定:又一份京都议定书?(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京都议定书 巴黎气候协定:又一份京都议定书?(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0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