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北大北大
设计师:
鲁迅
设计年份:
1917年
选择原因:
以人为本,肯定和宣传人的价值、尊严、人格和创造精神。
标记描述: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一种现代感。“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字是两个背靠背站着的人物,下面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像,就像一个人扛着两个人一样,构成了“三个人成为大众”的形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徽章以中国印章的格式组成,笔画圆润,笔画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则,紧凑明亮,气势磅礴,风格丰富简洁,书卷气和文人风格浓厚。同时,“北大”一词也有“骨干”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二字做了一个形象脊梁,希望北大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进步的脊梁。
历史故事: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始,诞生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近代教育体系——人胤、贵茂。1912年5月15日,国子监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蔡元培成为北大校长,这位浙江人以“东汉党员、南宋主义、明东林”为标准,遵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取包容原则,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前,北大虽然“承袭太学正统,建立北大祖宅”,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近代的延续,但并没有什么新意,就是没有自己的校旗标识,学生和教职员工进出极其不便。1917年,蔡元培上任第二年,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相比,1917年的鲁迅完全处于两种状态。他每天都去教育部上班,下班后躲在绍兴会馆的布书书店抄古碑。这一年,鲁迅的日记记载了大量购买旧拓本、购买汉画像、收藏古镜等事。鲁迅这种半隐逸的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压抑。他说:“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当皇帝,张勋复辟,我都看了,看了就怀疑。好失望,好尴尬。”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在沉沦,他的内心燃烧着向往民主和科学的火焰。接受蔡元培的委托后,鲁迅着手设计北大校徽,并于8月7日“致信蔡先生,提出了北大校徽”。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在刘半农歌剧中被称为“哭脸徽”,但在鲁迅送给蔡元培后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被长期废弃,80年代又重新使用。
京都年次安年间
设计师:
不详细
设计年份:
不详细
选择原因:
这个标志太完美了!完全传达了中医的真、孝的善、设计的美。
标记描述:
京都念慈安的品牌logo叫“孝顺图”,描绘的是品牌创始人为患病母亲服务的感人场景。念慈庵的名字就来源于这个孝的故事。它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京都念慈安”品牌已成为“优质中药”的代名词。
历史故事:
杜菁崇信辞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时期。当时有一个县令,名叫,母亲极其孝顺,而杨的母亲陈,咳嗽痰多,求医无果。听说远处有名医叶,大费周章前去探望,又把他的探望延迟回了办公室。叶石天用“蜜炙川贝枇杷膏”治疗,确实治愈了杨牧的慢性病。后来杨牧去世了,年纪很大了,她临终前的遗言:“你要把这个面霜做出来给,这样同一个病人就要过海了,你可以向我报告。”特别是金扬奉命广开此药,造福天下,于是金扬设立念慈庵,制作施膏,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的名声也渐渐出名。金扬的后人移居北京开店后,民间冠上“京都”二字,成为“京都碾子安川贝枇杷膏”。
民国时期,杨家后裔、杨为躲避日本侵华,南迁广州、香港,最终移民巴西。他们将年慈庵的店名和药方委托给香港居民谢兆邦,以避免枇杷霜的脱皮,这与祖先的教义背道而驰。1946年,谢兆邦在香港成立“京都念慈安总厂有限公司”,1961年在台湾省建厂,先后向亚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销售枇杷霜。
本文转载自Keyi.com社区,请注明
1.《李宁标志含义 中国十大经典LOGO你看过几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宁标志含义 中国十大经典LOGO你看过几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