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今春天鹅栖息在元上都遗址。袁尚都文物局照片

中信。锡林郭勒,5月7日:世界遗产地袁尚都遗址的“面粉”

Zhongxin.com记者吴耀伟

“每年十月到五一之前,元上都遗址的游客很少。5月1日是一个小高潮,之后客流会有所下降。六月之后,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旺季。”

五一放假一周了。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世界遗产地——元上都遗址的草色刚刚变绿,但也拉开了今年旅游旺季的序幕。包在圆山渡遗址工作近十年,现任圆山渡文物局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袁尚有成千上万的乘客。对于长城,兵马俑,丽江古城等。,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游客数量仍然远远不够。但对于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杜源来说,这一成就还不错。

图为马背消防队巡逻。袁尚都文物局照片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上都和元大都是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元代,元上都因其在世人眼中天堂般的存在而被称为“新都”。之后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被破坏沉寂了几百年,除了周围的牧羊人,很少有人关注。

袁尚都在2012年再次为世人所知。那一年,圆山渡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6年,袁尚都遗址的遗产申请已经开始。

为了保护元上渡遗址,当地政府自1999年起迁出了100多名居住在该遗址的牧民,并在遗址周围设立了全封闭围栏保护18公顷的保护区,常年实行封闭管理,并引入了安全监控设备等防范措施。同时,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成立了马背文物保护队和马背消防队。

2016年,元上都文物局正式成立,下设文物保护科、旅游规划科等专业部门。2017年,商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元商都为中心的蒙元文化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监护人的不断努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旅游业的逐年发展,更多的人再次涌入这里。和700多年前一样,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被元朝吸引。

根据元上都文物局提供的材料,自2012年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以来,元上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达到26万人,增长迅速。2016年,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免费对外开放。

虽已长夏,元代仍是荒凉幽静,草色近而不远。这个时候,动物比人多。

“管理和治理得到加强,生态得到改善。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如狍子、狐狸和野鸡。自从春天我们清理了上渡河的泥沙后,河水清澈,水位上升。今年第一次迎来了天鹅。”鲍每天都在元上都工作和生活。在他看来,他们都是元上都网站的“小粉丝”。

图为盛夏的元上都遗址日落。吴瑶

见证了往昔盛况的元朝,历经风雨洗礼。虽然已经是“破墙”了,但还是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样子。正蓝旗旅游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孙瑶告诉记者:“它是一个朝代的记忆载体,也记录了生活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变迁。”

记者在2016年盛夏参观了元上都,当时停车场满是车。金连花遍布金兰川草原,元上都也迎来了一年中人最多的时候。

德国游客罗南去年夏天带着一家六口去了圆山渡遗址。当她抱着两岁的儿子俯视整个商都的时候,她叹了口气:“当你踏上这座伟大而神圣的城市,你就能清晰地感受到700年前发号施令的壮丽景象。在这里,你可以和世界对话。”

“旅游业扩大了知名度,自然影响力也上来了。但没有统一完善的管理,是不可能的。”旅游业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给杜源带来了保护压力。然而,在鲍看来,本体保护的最大压力不是游客的增加,而是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风沙和冰雪的融化对建筑造成的破坏。“我们做了大量反人为破坏的工作,做了详细的日常监督,并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这些年没有任何破坏行为。随着游客的增加,我们也会加强管理和保护。我们都有本体保护、关怀、讲解的专业团队,还在构建更精细的管理体系。”

为了给游客一个更好的体验,元上都遗址还有很多新东西:醒目的标志、环保的移动厕所、坚固的木质栈道...

“在紧跟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我们还向上级机关申请对游览线路周边重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提高游览线路的展示性。”同时,鲍也承认,由于场地本身保护技术的障碍,目前很难实施这一方案。

1.《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的"涨粉"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的"涨粉"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4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