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亮:

马克西姆餐厅的确是个传奇。当初中国开门的时候,人民收入低,管理部门还在固守旧观念,一家来自巴黎的法国餐厅低调的在北京市中心开张了。一方面,北京人非常好奇皇城下怎么会出现一家正宗的法国餐厅。另一方面,西方媒体敏锐地关注到,这是东方集团的第一家法国餐厅,不仅带来了法国的餐饮风味,也带来了法国文化的韵味。与后来大规模进入mainland China的麦当劳、肯德基和星巴克相比,马克西姆最初是精致和品味的象征,现在并没有过时。

1893年,一个叫马克西姆·加亚的法国人在巴黎皇家街开了一家餐馆,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很快,它就成了巴黎和世界各界名流的聚集地。从戴高乐到毕加索,从美国前总统约翰逊到英国女王,他们都是这里的客人。

然而,经过近90年的风风雨雨,1981年,马克西姆餐厅因管理不善面临破产。这时,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餐厅。

皮尔·卡丹时尚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的大门刚刚向世界敞开时,设计师皮尔·卡丹带着他的时尚,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外国品牌时装展览,充满了军事绿色。这样的“壮举”让仍持观望态度的皮尔·卡丹同事感到惊讶。

1981年,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皮尔·卡丹选择了他在北京买的马克西姆餐厅,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南三公里的崇文门开第一家分店,内部装修抄袭巴黎总部。这一举动被当时的法国媒体形容为“商业自杀”。

事实上,如果按照当时中国的物价水平来计算,法国媒体的判断是不为过的。20世纪80年代初,马克西姆的一顿饭人均花费150元左右。

当时北京的物价水平是:普通工人月平均工资61元,一只上海牌男用机械表70元,最贵的自行车160元左右。这样的现实,让马克西姆的餐厅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前景。

据一位80年代初在媒体工作的绅士说,他带女朋友去马克西姆吃饭。因为听说这里价格贵,我就“准备”了三个月的工资,一共100多块钱。结果在收银台发现钱还缺一半。所以,这位先生只能把女友留在餐厅当“人质”,回到单位借钱,然后回去“赎人”,可谓“丢脸”。

马克西姆的餐厅于1983年9月26日开业,当晚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与之前在北京开设的莫斯科餐厅、新桥酒店等俄罗斯风格的西餐厅不同,来自法国的马克西姆餐厅作为“中国第一家纯资本主义西餐厅”,淡化了西餐厅不应该有的意识形态色彩。

三十年前的马克西姆餐厅不仅让中国人尝到了纯正的法国菜的味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摇滚乐萌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摇滚之父”的崔健,在这里第一次演唱了他的名作《一无所有》。

据餐厅负责人介绍,马克西姆创立时,整体风格基本上是抄袭巴黎总公司,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当时由于中国工人对西式装修技术不熟悉,餐厅装修由日本工程队负责,装修设备和材料全部从国外进口。如今,30多年前日本工人留下的日本建筑痕迹甚至可以在餐馆的一些沙发墙上找到。

有趣的是,在当时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们仍然害怕代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且不容易接受。所以在处理法国宫廷风格的壁画时,餐厅可以说是伤脑筋。最初,这些壁画大多是在卢浮宫复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展示了西方女性丰富的美丽。然而,这些壁画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被视为“资本主义奢侈风格”。如果这些壁画原封不动地挂着,餐馆可能会面临不开门的风险。因此,为了解决这一迫切需求,餐厅工作人员不得不寻找大量的纱布窗帘来覆盖这些壁画。后来餐厅请美院的师生给画中的女子“穿衣”,一直保存到今天。

现年近六十岁的单春伟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厨师。三十三年前,他从来没有拿过刀叉,不能接受半生熟的牛排。他和12位只做中国菜的厨师一起,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被派往巴黎学习法国菜的“留学生”。

单春伟说,在法国留学期间,中国厨师没有工资,但每人每月得到100法郎的补贴。80年代初,巴黎的物价水平是理发90法郎,一瓶水7法郎。那段时间,单春伟和同伴们每天花14个多小时学习。既然没人会法语,只能求助于北京市政府派来的翻译和法国厨师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把握要领。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几乎没有卖西式餐具的地方。去法国留学前,单春伟和同事拿了一套从巴黎运回的餐具空作为样品,四处寻找厂家制作。几经波折,有人接单。当时承德一家玻璃厂接手了制作红酒杯的业务,出人意料地成为中国制作西式酒具的“鼻祖”。后来玻璃厂从濒临倒闭逐渐走向繁荣。

1.《马克西姆西餐厅 没想到西餐厅马克西姆的老板 竟是这位时装大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克西姆西餐厅 没想到西餐厅马克西姆的老板 竟是这位时装大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7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