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信悄悄做了一些调整。

3月13日,微信官方账号后台编辑器升级了“引用”功能,直接点击“引用”图标自动形成标准引用格式。

格式分为“微信官方账号文章”和“外部内容”。要引用微信官方账号文章,需要输入文章地址,引用外部内容,手动输入出处。最终,源代码将显示在参考内容的下方。

今天凌晨发生了另一个变化。

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微信官方账号文章右下角的“好看”改成了“看”。

目前这种微调的核心功能并没有改变,只是在表达上有细微的差别。当用户点击“正在看”时,他可以写下他的想法,并将其同步到“正在看”。

同时,上面的“看一看”列表也改成了“好友在看”“已选”,用户可以在“好友在看”中赞前几位好友;如果被表扬可以被提醒。

对于此次改版,微信官方告知新榜单:

从今天起,微信上的“好看”改名为“看”,包含了更丰富的读书态度。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使用“观看”,更轻松地分享文章和与朋友互动。

另外,有同事推测,把“好看”改成“读书”,可能会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对于一些消极悲观的文章,肯定不适合看”。

也有同行提出疑问:“我理解是在看或者看到的人在看,但是阅读量显示是几百人在看,显示几十人。矛盾吗?”

一般来说,“好看”是一种态度,“好看”是一种状态。

从爱心到好看,一年内几次调整

回过头来看,微信对“赞”的调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去年5月。微信一次改版,把喜欢的次数放在阅读次数之前,原来的拇指图标换成了爱。

出于底层改版的原因,当时微信官方的回答是:

把可操作的赞和“看原文”放在一起,方便用户专注于这个领域。图标改成了爱,和朋友圈称赞的图标是一致的。

当时有人总结:爱=喜欢=关心=情感表达;Thumb =牛逼=认同=价值取向。

维持一段时间后,回复成竖起大拇指。

第二阶段是去年12月21日。随着《在我的秘密生活》的开场音乐,微信迎来了全新的7.0版。

微信将微信官方账号文章底部“喜欢”的原位置改为“好看”。而且朋友会在“看一看”里看到你点的哪些文章“好看”以及你的相关评论。

这是一次系统的功能升级。严格来说,第二阶段的调整已经扼杀了“喜欢”,因为“好看”是一个全新的功能,“订阅分发”和“看它”的内容池已经用这个小按钮打开了。

所以,第一阶段调整的尝试和努力,比如把赞移到左边,你是不是已经为“好看”这个功能尝试过移动位置了?

虽然很多人对“赞”念念不忘,但坦白说,从产品功能来看,“赞”占据了黄金位置,但并不像鸡肋。向“乐观”屈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数据断崖式下滑?“好看”不应该和“点赞”比

新媒体很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感觉赞变好看后,点击的人数明显下降。

为什么会下降?压力不同。

以前看了一篇文章,觉得不错,请点一个赞。但是,长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好看”提高了点击门槛,因为点击后会出现在“看一看”中。

比如在灰鸽大叔看来,“好看”的功能设计或多或少是“为了交流而转移隐私的意思”。

确实,用户好看是有压力的。

此前,在新榜单的文章下,该榜单的朋友伊蒙·坦格利安评论道:“当你点击一篇你真正喜欢的好文章时,领导会说,你怎么点击其他文章,难道你没有点击你公司的微信官方账号吗?好了,我完成了我家的微信官方账号内容。朋友觉得我被刷了,我被删了。”

但也有用户把“好看”这个词用得很好:“本意是让你把好看的文章分享给一个大众阅读空。至于不适合好看的,那就惨了,好,好。可怜的,愤怒的,滑稽的...这些可以和朋友分享。”

从数据上看,去年改版前后,好看的人数相对好看的人数大幅下降。下图是去年12月21日左右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单篇文章平均赞数的走势:

“这严重影响我完成KPI。我们要评估好看率。”一家公共运营商公布了新名单。

我们完全理解他的苦恼,这也是很多运营商面临的实际情况。

但既然“好看”和“赞”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作用,就不能用过去的旧标准去衡量新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叹气的情况?因为我们也用“赞”的认知逻辑来对待“好看”。

知名IT解说员Keso也认为,原赞是一个没有任何关联效应的功能,知道谁赞谁不告知意义不大。数据的下降没有其他影响。

那么新的数据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继续缩小范围,以全国500强微信的数据为例。新榜单制作的《2018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显示,去年一篇文章的平均赞数为722.2次,其中包含了修改后的“好看”数据。

这还是老标准。

赞只能和赞比,好看自然只能和好看比。

在同样的范围内,我们单独拿出今年2月份的数据,500强数字中好看的文章数为505.7篇,比上个月高7%,平均每93.5篇阅读贡献一篇好看的文章。

也就是说,“好看”的数字在回升。该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好看”改“在看”,大家怎么看?

著名IT评论员Keso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基于两个考虑:

1.减少读者主观评价带来的压力,让它看起来更像一种状态表征;

2.读者愿意分享的内容不一定是他认为好看的,有些他认为不好看,但值得一谈的内容也会分享。另外,有些悲情内容不适合好看这个词,比如空难度,火灾,地震。

微信官方账号中“书单”的运营者杨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比如对于一些负面情绪,用户点击“好看”是不合适的。

另外,“好看”有一定的社会分享压力,比如我不希望别人有这样的疑问:“哎,这家伙居然觉得这篇文章好看?!"

所以杨旭认为,改成“看”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消除这部分压力,但对实际效果有所怀疑。像很多吐槽的网友一样,他的重点是“字面意思”-

结尾出现“看着”,读者会觉得我看完文章了,这不是“看着”的情况,也不利于表达主观态度,所以点击的积极性可能会降低。

我还没来得及详细研究“看”背后的逻辑,也是字面理解。微信运营商“归哥”也抛出疑问。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看完文末,点击“喜欢”“好看”就是对文章的评价。而点击“看”的逻辑是什么?

艾凡儿运营负责人阿圭担心,从用户角度来看,“看”是一个进行时态,与之前的读者人数含义混淆,并没有给出点击的动机。

所以他认为,在这个按钮之后,它需要再次进化。

另外,经过去年的修改调整,很多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商立刻做出反应,匆忙调整了尾部设计:用各种方法引导用户“好看”。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里的“新闻夜航”团队,鼓励所有员工都要好看。负责人史国利说,因为他们把员工当成种子用户。

在引导用户好看方面,他们会在文章适当的结尾加上“手感好,好看”几个字,但效果还是在用户的意愿中。

改成“看着”后,这句话的逻辑似乎站不住脚。

关于引导用户点击“好看”的效果。“书单”的操作者杨旭说,一开始有一些效果,现在不明显了,具体的事情看选题和文章质量。“不适合在社交圈展示的文章,即使水准不错,读者还是会有顾虑。”

“末代大叔”团队向来以精细化运营著称。今天一大早,他们发现这种微妙的变化后,第一次要求按照“看”——“因为一个字的区别,游戏玩法必须全部改变。”

微信官方账号陈钠大叔的联合创始人池绍梦认为,不管改成什么,相对于赞,机制已经完全变了。虽然他们总是引导用户点击“好看”,但池少认为,对于原创作者来说,一切操作都必须基于内容本身。

谈及“看一看”的价值,凿梦意味着普通用户不应该习惯于在“看一看”中寻找文章。目前去看的用户更有可能是内容玩家,他们可以去那里寻找热点和话题,判断每个人的阅读心情。

如果结合推荐内容的功能来“看一看”。

很多人说,适应“看”不如“推荐”合理,不如“推荐阅读”直观。

Keso认为“分享”应该直接使用,因为推荐也是正面的。以及“微信官方账号内容的分享会被刻意定向去看一看。”

别人嘲讽,应该改成“我读过”,你怎么看?

1.《在看 公众号改版:“好看”是一种态度,“在看”是一种状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在看 公众号改版:“好看”是一种态度,“在看”是一种状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0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