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截图
7月9日,考察组成员在羌塘自然保护区珀罗岗日冰原脚下考察。新华社
科学家在西藏北部发现了古代人类遗址。
央视截图
昨天下午,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暨“河湖源科研”在拉萨正式启动,这是今年6月藏北“河湖源科研”启动后的又一重大科研行动。科研场地主要集中在西藏阿里地区。在拉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个科研团队,数百名科研人员准备出发。他们将在未来两个月内进入阿里地区,进行冰川与环境变化、湖泊、河流与环境变化、流域水文与气象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调查。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世界屋脊”。在这片神圣的净土上,有无数的奥秘有待探索。与“河湖源头检查”对“中国水塔”的关注不同,这个“河湖源头”更关注“亚洲水塔”。“亚洲水塔”指的是世界屋脊,以青藏高原为主体。这里有许多高山和山脉,除了北极和南极以外,冰川群最大,滋润了大量的河流和湖泊。研究地点将集中在亚洲水塔,包括雅鲁藏布江源头的吉马扬宗冰川和纳穆纳尼冰川。
冰川与河流湖泊环境变化调查小组组长吴光建说:“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这次探险的目的是在雅江源头的葛马杨宗冰川末端建立一个大本营,详细观察这个冰川的物质平衡。同时,对雅江上游的冰川融水和径流进行了观测。我想证实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吉马扬冰川是如何应对全球变化的。”
专家认为,青藏高原是全球变暖异常强烈的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青藏高原的异常变暖正在影响亚洲水塔和生态屏障的安全。这项科研的目的是为“守护世界最后的净土”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坦东说:“当前的气候变暖过程实际上是对亚洲水塔的巨大威胁。威胁方法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其有所了解,对症下药,提出未来的解决方案。
河湖调查将继续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科学实验卫星等新的技术手段收集数据。科学家希望通过科学研究,为阿里地区国家公园的建立和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江湖源科研
西藏最大的湖林断层
年增水量8亿立方米
在刚刚结束的“江湖源科研”中,四个科研团队在两个月内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在西藏最大的湖林中钻探最长的湖核;获得塞林措最新水量,40年相当于增加一座三峡水库;钻取了4个唐古拉山的冰核,在藏北发现了超化石群和高原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
通过湖泊调查和水文分析,科学家发现,2005年至2017年,塞林库湖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年均增加8亿立方米,是青藏高原扩张最快的湖泊,2009年左右成长为西藏最大的湖泊。目前,湖泊面积已达到2381平方公里,湖泊总容量为630亿立方米,相当于比1976年的340亿立方米增加了近一座三峡水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坦东认为,塞林水容量扩大的原因是降水可能起了主要作用。现在看来,冰川融化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稳步扩张,而且会越来越大。对于整个生态保护,我们完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建设国家公园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方式和保证。”
湖核和冰核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代号,记录了青藏高原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在塞林措湖附近的营地,湖泊水文考察队一个月钻了两个湖核,最长的10米,也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在塞林钻的最长的湖核,其年龄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在海拔5650米的唐古拉山冰川冰芯钻探点,探险队克服了冰裂、冰湖等诸多困难,钻探了4个冰芯。探险队还发现了地球上最丰富的冰川景观和稳定的珀罗岗日冰盖。
此外,科学家们在藏北旧石器时代发现了20多个距今15000年至6000年的古代人类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沙子、石器和石器的陶器。据央视报道
1.《科考队再探第三极揭秘河湖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考队再探第三极揭秘河湖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0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