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家不断探索和突破,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超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甚至统治人类?这是当今时代一则永不停歇的拷问。11月2日,世界顶尖科学家数字未来论坛举办,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2007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斯基、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2002年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五位顶尖科学家的智慧汇聚于滴水湖畔,畅想数字未来的无限可能。
当论坛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陈凯,提出“人工智能在50年之后将如何改变世界”的难题后,顶尖科学家们纷纷表示,在这道考题面前,“尖子生”也很难回答。
“50年确实是很长的时间,如果说回溯到50年前,我可能都没法想象我们当下所经历的这个世界。”莫索尔表示,预测未来,尤其是这样一项核心技术的未来,当前的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但能够确定的是,“50年之后,这个变化一定是非常巨大的。”霍普克罗夫特甚至用“革命”描述他的猜想。他从5年的短期视角,梳理出人工智能接下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必须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加强一种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的思维,这就要求在人工智能的治理上,应当遵循可解释、透明的原则,要基于伦理与道德对机器行为作出规范。此外,偏见问题、隐私保护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可能会愈发显著,法律规范也应当随着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普及作出相应改变。
“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后,有关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论调甚嚣尘上。人真的不如人工智能吗?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传达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如何防止人乱穿马路?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人,我们会说‘加上一个路障就好了’,但人工智能可能会说,把这个人移出马路。”霍普克罗夫特以这个例子阐明了人工智能在进行常识判断上的局限。
与之相似,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把满月误认为交通指示灯,这也是人工智能在理解系统上的局限性。斯发斯基解释,人类几乎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人的理解系统同时具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理解能力,从感知到实际,人类拥有更强的将信息结构化的能力。
拉福格则指出了人工智能和人都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找到什么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拥有高效准确的自动翻译系统,这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应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概括能力是很糟糕的,它很难把一个故事缩写1/3或是1/5的长度而不改变原意。”
那么人类智能是不是绝对优于人工智能?答案也并非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启发,将是未来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神经科学家莫索尔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了对比——计算机依靠硬件,而人脑依赖于神经元;人脑在能量消耗上是明显优于计算机的;计算机在运算速度上则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差异与相似,将成为一个有趣而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莱维特则将生物智能加入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讨论。“要多思考我们能从如此庞大的生物体中学习到什么。同时更重要的是,维持人类自身的多元性,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将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许多元化正是维系人类优势的秘诀。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侍佳妮 题图来源:论坛现场 孟雨涵摄
来源:作者:侍佳妮
1.《2013诺贝尔生理学奖,干货看这篇!下一个图灵奖会颁给人工智能吗?诺奖得主说人类维持优势的秘诀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3诺贝尔生理学奖,干货看这篇!下一个图灵奖会颁给人工智能吗?诺奖得主说人类维持优势的秘诀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04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