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2014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记者和苗富明)从光学显微镜到能探测纳米世界的超分辨率显微镜,都能追踪细胞内的活动。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所表彰的科学研究突破了以往物体观测尺寸的界限,使人类得以研究更微小的世界。

1873年德国显微镜学家恩斯特·阿贝通过计算公式演示了显微镜测量的分辨率在光的波长中如何受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光学显微镜都被这样的物理局限性“束缚”。在上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家们都相信,光学显微镜无法观测到整体尺寸小于0.2微米的物体。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8日在解释今年获奖者成就时说,光学显微镜以前能观测到整个细胞和某些细胞器轮廓,但无法再看到更小的物体,如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这就相当于只能看到城市的建筑,却无法看清在这些建筑中生活的人们。

要更好地研究细胞功能,就必须追踪如蛋白质分子大小的目标。今年获奖的两项研究正是绕开“阿贝原则”,将显微镜技术推向使用荧光分子的新台阶,从理论上突破此前“尺寸小到无法研究”的极限,并催生了纳米显微镜。

此次获奖的斯特凡·黑尔于1990年从德国海德堡大学毕业时就开始研究新型显微镜,他在芬兰图尔库大学工作时一直在寻找突破之法。1994年,黑尔提出设想:用一束激光激发荧光分子发光,用另一束激光消除所有“大尺寸”物体的荧光,通过运用两束激光和扫描样品,呈现出尺寸小于0.2微米的分辨图。黑尔返回德国后于2000年成功验证了自己的设想。

与黑尔一同获奖的威廉·莫纳在1989年任职于美国IBM研究中心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测量单个分子的光吸收情况的科学家,这是另一种显微镜技术——单分子显微镜成功的关键,这一方法主要依靠“开关”单个荧光分子来实现更清晰的成像。另一位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则在2006年证实这一微观成像方法可用于实践。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认为,利用分子的荧光,科学家们可以监测细胞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观察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聚合现象,在纳米世界里追踪细胞的分裂。如今,纳米显微镜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运用,每天人类都能从其带来的新知识中获益。

1.《2014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4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048947.html

上一篇

100米跑专题之短跑,100米跑技巧

下一篇

【120万一针杀死癌细胞】120万一针的天价抗癌药,我国首例患者已出院!真能治愈癌症吗?

2014诺贝尔化学奖专题之美德3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4诺贝尔化学奖专题之美德3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4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国际在线新闻(记者张哲):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2名美国科学家和1名德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这3位获奖的科学家分别是来自美国的贝兹格和...

2014诺贝尔化学奖 被物理学家抢走的诺贝尔化学奖

  • 2014诺贝尔化学奖 被物理学家抢走的诺贝尔化学奖
  • 2014诺贝尔化学奖 被物理学家抢走的诺贝尔化学奖
  • 2014诺贝尔化学奖 被物理学家抢走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4诺贝尔化学奖 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4诺贝尔化学奖 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原标题:科普:显微镜下的更小世界——解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从光学显微镜到能探知纳米世界的超分辨显微镜,人类已可以追踪细胞内的活动。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所表彰的科学研究突破了以往物体观测尺寸的界限,使人类得以研究更微小的世界。  1873年德国显微镜学家恩斯特·阿贝通过计算公式演示了显微镜测量的分辨率在光的波长中如...

2014诺贝尔化学奖 美德三名科学家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10月8日消息,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美国科学家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之前呼声较高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邓青云无缘本届诺奖。据报道,2013年的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