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们:都宇
9岁的“熊孩子”小明(化名)偷偷玩手游,花了父亲16万韩元,因此原本生病困扰的刘老师更加着急,中风住院。
11月12日,刘先生说,今年6月,他去银行转账时,意外发现账户里少了16万元。一查,竟然是儿子将钱花在了一款游戏上。
小明玩的这款捕鱼海岛游戏里有各种游戏礼包,还有月卡、年卡及各种装备升级,充值金额从6元到648元不等。其中,648元的充值金币上面显示“我是土豪”,介绍原价为7448元,特价只卖648元,可微信支付。
支付记录显示,从3月份到5月,一共消费447笔,累计消费人民币16万元,仅5月3日充值次数就高达26次,”手机没开通短信提醒服务,一查才发现16万没了。”
事情发生后,刘先生多次与游戏公司交涉,均未得到处理。一气之下,病情加重,两度中风入院。病情稍有好转后,刘先生辗转向株洲市妇联求助,北京隆安株洲律所桂露云律师立即介入,免费代理维权。
“第一次接触,游戏公司明确回复,因无法确认是未成年人充值,所以不能直接退款,建议走诉讼程序。”桂露云表示,经过多番沟通,游戏公司最终同意退款80%,即128000元。
收到钱,刘先生将这笔钱偿还了部分债务,“就算我这辈子还不了,也会要儿子继续还。”
2020年,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能挽回80%的游戏充值款,实属个例。通常情况下,一旦充值,在能够证明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下,通过诉讼方式,司法部门一般也只会裁判游戏公司退还50%至60%的款项,其余损失由未成年人监护人承担。
律师提醒,父母一定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合理监管和引导,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密码,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973119
国家新闻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9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
该平台主要功能是收集举报主体提供的游戏企业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自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后,各个游戏企业发声积极响应政府措施,上线各种健康系统,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沉迷游戏的危害不在于游戏本身,更多的来自于‘沉迷’。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IT分析师陵锋说。如何为未成年人防沉迷网游筑起保护屏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游戏平台设置了“防沉迷系统”,但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软件上,成人实名制网游账号公然售卖。针对类似行业乱象,腾讯、网易、B站、金山世游等互联网平台积极尝试推出应对举措。比如,腾讯不断升级健康系统,面向全线游戏推出“双打”等举措。“一是打击身份冒用,将原来‘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可疑账户全部重新认证;二是打击作弊,积极配合政策,打击用户通过加速器登陆及部分第三方平台买卖成年人账号行为。”腾讯未成年人保护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除了要把用户身份信息和账号信息关联外,还要把用户账号和行为进行关联。此外,除了对于账号监管以外,技术监管也不容忽视。“防沉迷系统需要与大数据匹配,也要和人脸识别(包括个人行为数据信息)等比对,这些都需要技术手段来实现”。
“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应用导致的‘上瘾’。”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明宗峰建议,在国家加强制定合理、健康、绿色的游戏标准和规则基础上,针对不良厂商一味追逐利益行为,可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用评级制度,把无良企业列进失信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三湘都市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1.《【16万】专题9岁“熊孩子”偷玩手游,3个月花掉16万元,父亲气得两度中风入院!妇联介入帮忙追回12.8万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万】专题9岁“熊孩子”偷玩手游,3个月花掉16万元,父亲气得两度中风入院!妇联介入帮忙追回12.8万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05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