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2016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

1901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荷兰人(1852-1911年)

1885年,范特霍夫还发表了另一项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结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免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

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埃米尔·费雷,德国化学家,是一九O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

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在生物化学领域,阿列纽所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他 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 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阿列纽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 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 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 拉第奖章。

1904

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拉姆 赛爵士。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 种惰性气体:氯、氖、员、氮、试和氨。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 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O 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5

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 分子结构的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 尔,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个 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家庭。

1906

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亨利·莫瓦桑发现氛元素分析法,发 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并于一九O六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 大化学家。

1907

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爱德华·毕希纳,德国著名化学家。由于发 现无细胞发酵,于一九O七年荣获诺贝尔化学 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1908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一八七一年八月三十日,在远离新西兰文 化中心的泉林衬边,在一所小木房里,詹姆斯 夫妇的第四个孩子铤生了。达就是后来在揭示 原子奥秘方面板出卓越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金的英国原子核物理学家欧内斯待·卢 瑟福。

1909

威廉·奥斯持瓦尔德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奥斯特瓦尔德所到之处,总要燃起科学探索的埔熊烈火。他 在莱比锡大学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研究工作。由于他从很多方顶研 究了催化过程,顺利地完成了使氨发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 工作,它为氨的合成创造了条件。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一领域中的 成就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由于在催化研究化学平衡和化 学反应率方面功绩卓著,一九O九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0

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一八八九年,瓦拉荔出任哥丁根大学化学研究院院长,其间, 他继续对获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九O九年写成了《菇和樟 脑》一书,总结了他一生对于醋类化学的研究成果。一九一O年, 瓦拉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

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 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 赞誉。 玛丽·届里面强地战斗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白发一天天增 多了,本来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恩她却乐此不疲,决心 “不虚度一生。”她写了许多著名论文,完成了由镭盐分析出金属镭 的精细实验。一九O七年,她提炼出纯氯化镭,精确地测定了它 的原子量。一九一O年,她提炼出纯镭元素,并测出锗元素的各 种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 贡献,一九一一年,她再次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2

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 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格氏试 剂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无论 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和化学虫著作都有着关于 格林尼亚教授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

1913

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著名的有机催化专家保尔·萨巴蒂埃于一 八五四年十一月五日生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 松。他是当地一所著名师范学院物理系的高材 生。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巴黎,在有机合 成创始人柏里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金属硫化 物的研究。由于虚心好学他长进很快。二十 四岁时,就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这在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是很少见的。他曾被誉为”娃 娃博士”。

西奥多·成廉·理查兹是美国著名化学 家,哈佛大学教授,曾多次获得奖章和各国大 学授予的荣誉学位。理查兹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之一是他对原子量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因此获 得了一九一四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14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为了解释钴氨络合物中氯的不同行为,维尔纳又提出把络合 物分为”内界’和”外界”的理论。内界是由中心离子与周围紧 密结合的配位体组成的,例如内界中的氯离子和氨分子与钴紧密 结合,不易解离,因而其中的氯离子不被硝酸银沉淀,其中的纪 在加热时也不易释放,而外界的氯离子则容易解离,所以可被硝 酸银沉淀。 维尔纳的理论不仅正确地解释了实验事实,扩展了原子价的 概念,还提出了配位体的异构现象,为立体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领域。 他的理论一发表,使得到了化学界的极高的评价,并因此而 荣获一九一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5

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经过二十年的艰苦研究,威尔斯泰特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 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他因此而获得 一九一五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

1918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提到农业上的化肥,几乎每个人都可?***?它们的某些名称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 等。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化肥是用什么制造的, 它们的诞生经历过多么漫长的曲折的道路?又 有哪些科学家曾为此奋斗不息?这里介绍的, 就是曾为化肥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并获得诽贝 尔化学奖金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他是德国 自修成才的化学家。

1919

1920

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热力学的基础是三个定律,即热力学第一、 第二和第三定律。其中热力学的第三定律就是由德国卓越的物理 化学家能斯脱所阐明,他因此而获得一九二O年诺贝尔化学奖。

1921

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一九二一年,由于对放射性物质和同位素的研究,索迪荣获 了这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以后备种荣誉接因而来,但他并不以 为然,仍一如继往,埋头于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2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仪素,和发现原子结构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而获得了一九二二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3

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正是由于普瑞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一九二三年度的 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4

1925

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就在他逝世的前四电因为他毕生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而荣获了一九二五年度的话贝尔化学奖金。

1926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他专门研究胶体化学,发明了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 体物质的研究。他的这项发明使他成了举世仰慕的科学家。

1927

海因里希·O·魏兰德)德国人(1877-1957)

魏兰德是一位以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而闻名于世的德国化学家,井于一九二七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8

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他曾经因为研究一族固辞和它们与维生素的关系,并发现维生素D,而获得192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9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

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哈登在发酵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由于在酶化学上的杰出贡献,奥伊勒一歇尔乎与阿瑟”哈 登一道获得了一九二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0

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他完成了对人造血红素品的研制.他在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二年期间,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全部叶绿素的结构,并且证实了叶绿素和血红素之间在化学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叶绿素和血红素的活性核心部是由卟啉构成的。

1931

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

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对改革合成氨工业体 系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一九三一年诺贝尔化学

著名高压力化学的开创者 为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高压力化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他于一九三一年与卡尔·波斯共同获得了这年度的话贝尔 化学奖

1932

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欧文.兰茂尔是世界上首先发现氢吸收大 量热而离解为原子的现象并创造了原子氢焊接法的物理化学家。 兰茂尔一生潜心科学研究,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由于 对表面化学的探究和发现以及在原子结构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于 一九三二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3

1934

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九三二年发现了重水及重氢同位素。这项重要发现和成就,使他荣获 一九三四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5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

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中子发现后,约里奥一居里就以中子理论作指导,继续进行 研究。一九三四年,夫妇俩用M粒子轰击铅、硼、镁,产生了人工 放射性物质。这一发现为核物理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 在这之前,世缟匣怪恢烙屑偌钢痔烊环派湫晕镏剩咏褚?后便可以获得人工放射性物质了。这对人类科学事业该是多大的 贡献!为此,一九三五年,达对年轻的夫妇科学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6

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他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的偶极矩,对电子的衍射和气体中x射线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一九 三六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7

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

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由于他对碳水化合物研究的 卑越贡献相对维生素c的研究成果,瑞典皇家 科学院授予他一九三七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一九二九年,他分离出了维生素K1。他成了科学界公认的第一个研究维生素结构获成就的化学家。由于这方面的成就,卡雷获得过多次的荣誉。一九三七年,也因为研究维生素的成就, 他与英国化学家霍沃思共同获得这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8

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由于对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结构和作用作了精深的研究,库 恩于一九三八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1939

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在性激素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一九三九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他的工作与德国科学家A·布泰南特 的性激素研究工作有关,所以两人合得了一九三九年的诺贝尔化 学奖金。其中一半授予他”以奖励他的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蘸烯的工作”

1940-1942

1943

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著名化学家盖奥尔格·冯·赫维西,由于使用放别性同位素作为化学 上的示踪剂而获得了一九四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4

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奥托·哈恩是德国化学家,他因发现了”重 核裂变反应”荣获一九四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5

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 芬兰人(1895–1973)

魏尔塔南由于在农业化学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发明了饲料 贮存的AIV方法而获得了一九四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在农业 化学上的功绩是不朽的。

1946

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生理上的缺陷并不能磨灭一个人的意志,一个身体病残的人也同样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这里介绍一位失去左手的人成了赫筋有名 的化学鼠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就是詹姆斯·B·萨姆纳。

诺恩罗普所从事的研究和他所提出的结论,对酶化学的发展无疑是一项 重大的突破,他因此荣获一九四六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47

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罗伯特·鲁宾逊是英国科学家中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作出重 要贡献的人物之一。关于生物碱的研究,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 水平。虽然在科学研究上,他取得了那么巨大的成绩,获得了那么多的殊荣和奖励,但是他一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他反对人们对他进行不适当的颂扬,更讨厌当面阿谈奉承。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属于乎凡的工作,只要这些工作对人们有利, 不论困难多大,经济价值多高,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他以达到探本求源,造福人类的目的。

1948

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阿思·w.K·带塞留斯是瑞典的生物化 学家,他对现代化学和药物的研究,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他对血清蛋白质性履的精确分析,导致了计多药物的改进。今天,人类健康水平提高,寿命延长,是与蒂塞留斯卓有成效的研 究分不开的。一九四八年,为了表彰他对电泳 现象和吸附作用的分析,特别是对血清蛋白复 杂性质的发现,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这年度 的话贝尔化学奖金。

1949

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大家知道,处于超低温下的物质,往往具有 一些平常所没有的特性,对于这些特性及其实 际应用的研究,无论是劝物理学还是化学,都 具有极共重要的价值。美国当代物理化学家威廉·F·吉奥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他 曾做过重大贡献。

1950

奥托.P.H·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

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工业 还是农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和塑 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汹品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经济灾惠,大 入小孩都爱使用它。可是,你可曾想到达一新 兴工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应该归功于谁? 这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第尔斯。

德国当代化工界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 师库特·阿尔德,与他的老师奥托·第尔斯在 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 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 而共同获得了一九五O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1

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麦克米伦不仅是一位放射化学家,还在原于核物理研究方面有着较深的 造诣,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西博格和他的助了们,相继为门捷列夫周期表增添了八种新 元素。除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九十四号元素坏以外.还有七种元素, 它们是;第九十五种元素镅,这是他们于一九四四年利用原于反 应堆的中子流照射环238而发现的。

1952

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

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同理查德·L.M·辛格博士一起获得一 九五二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阿切尔J.P·马 丁,于一九一O年三月一日出生在英国伦敦。 他父亲是内科医生,母亲是护士,有三个姐姐, 他是家今晚一的男孩。 马丁和辛格所发明的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分离出许多新的物 质,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路线。后来英国劳 名生物化华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桑格就曾利用这一方法测定了 复杂的胰岛素分子结构。

你知道分溶层析法是谁首先发明的吗?他就是一九五 二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理查德·L.M·辛格和他的合作者阿切尔·J.P·马丁。他们于一九四一年发明了这 种分镕层析法,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分离了氰基酸、抗菌素各种 混合物,为分溶层析法的发展和运用树起了丰碑。辛格发明分溶层析法时,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为取得这项成果却花了七、八年时间,几乎消耗掉了他全部的青东年华。

1953

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赫尔旦·施陶丁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 一八八一年三月件三日生于德国莱因兰–法 耳次州的沃尔姆斯,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在弗 赖堡选世,终年八十四岁。他是一九五三年诺 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在一九四七年,他编辑出版了《高分子化 学,杂志,形象地描绘了高分子存在的形式。从此,他把”高分 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并确立了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与分子 量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确定分子量的粘度的理论(后米被称为施 陶丁格尔定律)。他的科研成就对当时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 维等工业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由于他的员队一九五三年 他以七十二岁高龄,走上了诺贝尔奖金的领奖台。

1954

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科学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一个科举家在一生中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就更是凤毛磷角了。我们所要介绍的莱纳斯·c.波林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在不同领域内 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1955

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du Vigneaud)美国人(1901–)

在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以文森 特·杜维格诺德为主任的生化实验室里,有一 批杰出的化学家和医学家。他们大都是维格诺 德培养出来的学生。维格诺德本人”由于对生 物化学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充特别是第一 次合成了多肽激素”而获得了一九五五年的诺 贝尔化学奖。

1956

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

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西里尔.N.欣谢尔伍德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化 学家,由于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卓越贡献,而于一 九五六年与苏联的若名物理化学家谢苗诺夫共同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金。

苏联著名物理化学家尼古拉.谢苗诺夫生 于一八九六年四月三日。鉴于他与英国化学家 欣谢尔佰德研究连锁化学反应机理的贡献,荣 获了一九五六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7

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R.托 德,由于十五年如-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 地深入研先核苷酸和核苷辅酶,最后取得了 优异成绩而获得了一九五七诺贝尔化学奖。

1958

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英国著名化学家邦雷德里克·桑格在生物 化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就因为他发现了 腕岛素的分子结构,并在决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顺序方面作出了贡献,于一九五八年 和一九八O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9

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与极谱学的创立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生。

1960

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一九五O年的一天,埃及的一座高一百四十六点五米、底海边长约二百三十米、由二百多万块重约两吨半的大石块垒成的金宁塔,作为历史的见沉默默无声地证明了美国科学家 威拉德·弗兰克·利比的一顶重大发明成果: 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用这种方法所测定的 金字塔建造年代,竞奇迹般地和历史记载的年代相符。人们早就盼望找到一种新方法来研究 地球和人类发展史了,如今夙愿终于实现了。消息一传开,人们为之欢呼,都把利比的这项发明誉为”考古学时钟”。从此,利比便成了白然科学界一他举世昭月的人物。

1961

MELVINCALVIN

1962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约翰·考德里·肯德鲁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一九五七电他首先确定了多肽链在肌红蛋白分子中的空间排列顺序。一九五九年,他又查明了肌红蛋白分子的详细结构,从而证实了美国化学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c·波林关于纤维状蛋白质分子中存在M螺旋体模型的设想。为此,肯德鲁和他的同事、奥地利血统的马克斯·费迪南掐·佩鲁茨分享了一九六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

1963

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

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齐格勒博士用来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压聚乙烯 的聚合反应器。

从此由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催化剂便脱颖问世了。它与齐格勒发明的聚乙烯催化剂被统称为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剂。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他们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1964

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她在维生素B11结构分析上做出的贡献,又为这个新时代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人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提取维生素B12,正是仰仗这一研究成果。一九六四年,在多罗西·克劳富持·霍奇金一生中是难忘的一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将这一年的化学奖授予了霍奇金。她是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伊伦·约里奥一居里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1965

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他对有机合成的重大贡献,荣获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伍德沃德对有机化学的最主要贡就是他于一九五二年首次提出的二茂铁的夹心式结构。这种结构现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当时则是很难想象的。鉴于这一成就,他荣获了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66

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马利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由于创立化学结构分子轨道学说而荣获一九六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7

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

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

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由于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获得196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艾根等所创立的方法称为“弛豫法”,也叫松弛技术,它包括 温度、压力跳跃法以及离解物效应法。

罗纳德·G.w·诺里什同他的学生乔治·波特以及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一起,因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波特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的艾根协力攻关,使反应动力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鉴于上述成就,独特与他的老师诺里什及后来的合作者艾根共同获得一九六七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8

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拉斯·翁萨格是美籍挪威人,由于创立多种热动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而获得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9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

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教授与挪威的奥德.哈塞尔教授由于在“形成构象极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共同获得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一八九四年范德华——拉贝尔理论在立体比学中的一个真正的发展。

奥德·哈塞尔教授同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由于“形成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反应所作出的贡献”,共同获得了一九六九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0

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一九四九年,他就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否定了这一见解,他找到了一种糖核苷酸,即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这虽然也是一种核苷酸糖,但它的化学活性大于L磷酸葡萄糖。(今日已知的核苷酸糖约在一百种左右。)它对由葡萄糖生成肝淀粉能起促进作用,它可作为不同形式单糖类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

1971

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格哈特·赫兹伯格是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在研究分子光化学,特别是自由基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荣获一九七一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授予他价值达八万八千美元的奖金时说,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已成为世界上对分子进行光谱分析的著名中心。

1972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斯坦福·穆尔 (Stanford Moore) 美国人 (1913–)

威廉·雷华德·斯坦 (William Howard Stein) 美国人 (1911–)

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化学家:即斯坦福,穆尔、威廉·雷华德斯坦和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安芬森的功绩,在于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蛋白质的折叠链的自然现象。

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穆尔,由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由于对胰腺的核糖核酸酶的研究使酶化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威廉·霍华德·斯坦博士及美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的克里斯廷·狡默·安芬森博士共同荣获了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化学。

斯坦与穆尔先后研制发朗了氮基酸自动分析仪含有磷酸盐的聚苯乙烯色层枉自动分折仪和氮基酸自动程序分析仪,为蛋白质的田定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3

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

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制备和测定了由有机化合物与金属原子组成的所谓“夹心面包”结构的化合物(即有机金属化合物),获得了一九七三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化学家杰弗里·威尔金森和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费舍尔,由于研究有机金属化合物所作的贡献,共同分享了一九七三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4

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保尔·约翰·弗洛里由于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尤其在高分子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研究方面获巨大成就,一九七四年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5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和瑞士 籍南斯拉夫化学家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由于 在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方面 取得优异成果,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 学奖。

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是世界著名的立体 化学家。由于在有机分子及其反应的立体化学 领域中的贡献,他与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共同获得一九七五年诺贝尔化 学奖。

1976年  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  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  P.D. 米切尔(英国人)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  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

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  P. 伯格(美国人)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

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  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2年  A. 克卢格(英国人)

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  H.陶布(美国人)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  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  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

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1986年  D.R. 赫希巴奇、李远哲(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1987年  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

J.M. 莱恩(法国人)

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  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

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1989年  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  E.J. 科里(美国人)

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1年  R.R. 恩斯特(瑞士人)

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992年  R.A. 马库斯(美国人)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

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

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

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阐述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1996年  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

1997年  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

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2000年  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有功

2001年

野依良治 日本人 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发现和制造手性催化剂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手性催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2年10月9日宣布,将2002年nobel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2年nobel化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nobel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nobel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

2003年

2003年nobel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研究的细胞膜通道就是人们以前猜测的“城门”。

2004年

2004年nobel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年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nobel化学奖

2007年

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8年

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和开发绿色荧光蛋白质(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nobel)化学奖。

2009年

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0年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三名科学家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

2011年

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准晶体”(the discovery of quasicrystals)而获奖。

2012年

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2012年的化学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

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4年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因“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贡献”共同分享了今年的化学奖。

2015年

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因在“DNA修复的机制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获得2015诺贝尔化学奖。

2016年

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因“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7年

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因在开发对生物分子进行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低温电子显微镜方面的贡献而分享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1.《2016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6诺贝尔化学奖看这里!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208305.html

上一篇

【2013好莱坞大片】专题从12勇士到钢铁侠,你看的每部好莱坞大片,美国军方都曾做过手脚

2016诺贝尔化学奖专题之2016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盘点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诺贝尔奖已经陆续公布,截至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都已经公布,各奖项获奖者如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获奖理由:...

关于2016诺贝尔化学奖我想说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

关于2016诺贝尔化学奖我想说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1901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两人共享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奖项跟普通人有啥关系?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两人共享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奖项跟普通人有啥关系?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来源:中国新闻社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6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David MacMillan和德国科学家Benjamin List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被...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1901—2017)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1901 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2016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盘点

【2016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盘点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中商情报网讯,2016年诺贝尔奖已经陆续公布,截至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都已经公布,各奖项获奖者如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获奖理由:...

【2016诺贝尔化学奖】专题2016诺贝尔化学奖:比发丝细千倍的机器,桃李遍中国的发明人

【2016诺贝尔化学奖】专题2016诺贝尔化学奖:比发丝细千倍的机器,桃李遍中国的发明人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说到机器,你当然想到工厂里的庞然大物,其实最小的机器被称为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机器”。 北京时间10月5日傍晚,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授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美国西北大学的詹姆...

2016诺贝尔化学奖:比发丝细千倍的机器,桃李遍中国的发明人

2016诺贝尔化学奖:比发丝细千倍的机器,桃李遍中国的发明人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说到机器,你自然想到厂房里的庞然大物,其实,最小的机器是肉眼看不到的,称为“分子机器“。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北京时间10月5日傍晚,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授予法国斯特拉...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2016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盘点

2016诺贝尔化学奖,干货看这篇!2016年诺贝尔奖各奖项获奖名单盘点

2016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2016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截至10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已公布。各奖项获奖者如下。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获奖者:日本科学家大禹良殿 获奖理由:当地时间10月3日,瑞...